简介:古代书画作品的鉴定途径很多,一般可以从题跋、署款、印章、年月、服饰、建筑、工具材料、装裱形式以及作品风格特征等方面入手。其中,熟悉原作者书画作品风格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方法。清代书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写到:“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何家者,字字察其用笔结体之故,或取唐意,或守晋法,而通篇归于本家者,真迹也。一望而知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也。以此察之,百不失一。”①这段文字指出书法鉴定中风格认定的重要性。实际上,很多鉴定家在判定书画作品真伪的时候都会用到这种方法,而且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晚清学者、书法家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基于书法家的原创风格,判定作品真伪,较有说服力。如根据颜体书法特点,判定鲁公三表为伪作:“颜鲁公《三表》,近世始刻于扬州包氏,格意圆熟,无鲁公刚劲之气。考之于史,亦不合。当是伪作。”②刚劲之气多由用笔速度、中锋、果敢度以及结体的转折来体现。又因为《竹山堂联句》、《自书告身》与碑版楷书风格相去甚远,疑为后人伪托。另外,提到鉴别中峰和尚书法,杨守敬认为:“(赵松雪)简札脱胎右军,碑版具体北海,自是东坡后一人。……中峰和尚下笔如柳叶,于寻常波磔中独开生面,故自可喜。日本流传独多,...
简介:中国画的真伪鉴定及断代,历来被公认是最复杂的综合性学科之一。在国外古董拍卖中,中国画真伪大多由买家自负其责,拍卖行不出具任何保证书,如发现是赝品、亦不可退货。而其他拍品,一般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现有假,总是都能索赔。造成中国画伪作充斥的原因很多,有为学习古人而临摹的;有的则为了谋取暴利;亦有出于个人爱好等。其中水平有优、有劣,掺杂于真品之中,有的半真、半假,鉴定的任务就是去伪存真及断代。中国画鉴定之所以较其他学科相对困难,主要是鉴定者要具备各种有关知识,如中国通史、中国绘画史、中国印章史、中国书法史、中国建筑史、中国器形学、中国服饰史等。在具体操作时,又有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之分(张珩在《怎样鉴定
简介:2004年4月,《黄钟》编辑部接到由北京大学主持,北京高校图书期刊工作研究会成员馆、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及相关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和期刊工作者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组通知,《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于2000年4月,再次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即第4版)。
简介:在中国古文物的鉴定当中,古书画是众所认定的最难的一门。青铜器、瓷器、木简大多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年代,再考诸文献资料或比勘,伪造易识,而书画则不然,古来作伪者代不乏人,移花接木手段之高明足以以假乱真。书画家又直接参与做假,故留下的名迹往往真假莫辨。美籍书画鉴定家方元曾说:“鉴赏这个东西非常的难。作为一个鉴赏家首先对历史要了解,艺术的学养不够也不行,没有哲学的思辨也不行,没有把这三点立体地综合起来加以考察的能力更不行,达不到这四点你要来鉴定一张古画谈何容易!(《边缘》2002第8辑),中国书法史上的名帖,大多处在这种悬疑未决当中,这里有历史的原因,更多人为的因素。名帖的归属直接影响了书法的研究与深入。书法家兼鉴定家穆棣先生,数十年孜孜兀兀,爬疏抉别,以其如炬之目光辨别舛错,廓清迷雾,还名帖的本来面目,功莫大焉
简介:音乐创作与音乐分析如同“镜子”内外的两个侧面,相互辉映出主客观的互补性认识。音乐分析的本体性技法分析及其综合意义决定了它首先要同音乐创作的实践相关联,杜绝脱离创作实践的推理式的概念堆积。对于作曲的简要的抽象化理解应当是:在一定结构逻辑设计中的“灵感”(主题)+变形能力。从作曲的写作过程来理解音乐分析就会更加直接贴近创作的实际。创作思维决定分析角度;要在听觉能力、读谱能力诸方面,具备应有的素质,才能谈到音乐分析的合理性。“通过完整的音乐作品来进行完形分析”是必要的分析理念和实施过程。如果说音乐作品的“完形分析”是要求对于作品的完整理解;那么“综合分析”则要求在学习的各个不同层次中,力求在形成音乐作品的全方位枝法因素基础上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