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6 个结果
  • 简介:宋代宫内庆典,常有分送金银钱的习俗。北宋金银宫钱基本沿用年号钱文,如崇宁元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室、靖康通宝等等。其中最精美的是绍圣通宝楷书旋读小平银钱,最珍贵的则首推靖康通宝小平银钱,以前仅张叔驯旧藏一品,今存美国。十多年前发现了第二枚。南宋宫钱分

  • 标签: 南宋 万寿宫钱 钱文 形制
  • 简介: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在任辅仁大学校长期间,曾经倾注巨大的热情访求金石书画,收集了包括陶瓷、青铜器、玉石、书画、拓片、造像、甲骨、纺织品等在内的文物数件,这批珍贵的文物成了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博馆收藏的主体。在陈垣先生收集的文物中,历代官窑瓷器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一件黄釉红彩双龙寿盘,是伪满洲国时期的“官窑”瓷器。

  • 标签: 官窑瓷器 伪满洲国 双龙 北京师范大学 大学校长 历史学家
  • 简介:宫钱,是现今泉界对古代帝皇宫中为节庆大典而特铸钱的总称,它是只用于朝聘、馈赠、赏赐、撒帐及用于宫廷装饰,而不参与流通的特制钱币之称谓。若以方孔铸钱论,可追溯到西汉的金五铢。到唐代已是十分盛行,如西安曾一次出土窖藏金银开元通宝451枚之多,但这些宫钱的形制、文字都与当时的流通铸币相同。

  • 标签: 南宋 开元通宝 铸钱 流通 节庆 赏赐
  • 简介:一、“寿白塔”的建造及形制“寿白塔”位于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西一座城址之内,处于孟克河西岸的台地上。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60米,东西宽约240米,夯筑土墙,四角略高,残高2~3.5米。古城内发现很多元代文物,特别是发现有元至正二年(1342年)加封孔子制诏碑,碑阳所记载“宁昌路”的一些达鲁花赤、断事官官员。~①由此可以确定,古城为元代宁昌路古城。而此地在辽代时。

  • 标签: 万寿白塔 蒙文碑刻 都儿令黛庆 林丹汗
  • 简介:癸未年初夏。笔者发现一枚铸有“一人有庆。寿无疆”的祝寿钱。此钱直径26.5、穿4.9毫米,重6.3克。钱面铸有“一人有庆”、钱背铸有“寿无疆”吉祥语,但疆字漏去土部。钱文为精劲有力的楷书.具有宋人遗风。钱制精美.为红铜质传世品。

  • 标签: 祝寿 红铜 钱文 铜质 宋人 吉祥语
  • 简介:〔附录〕向钱俊瑞、沙可夫同志请示钱、沙主任:兹将我个人对清华燕京两校教职学员历次谈话摘要(1月13日为止)共28页呈阅。这些谈话的收获及缺点,除在第四号汇报中(交钱主任带回)做了初步总结外,并就缺点部分,在分会学校工作委员会及党的小组会上做了自我检查...

  • 标签: 工作日记 新民主主义 万寿山 共产党 燕京 文艺思想
  • 简介:[第6号]燕大教授新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时间:元旦。  地点:严景耀家。经过:严景耀发起,藉元旦这一天约了该校十几位进步的和中间的教授,举行座谈会,邀张宗麟同志和我参加。谈话中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关教育者由张宗麟同志解答了。我仅回答了两个问题:(一)保护宗教问题(宗教学院赵院长提出的)共产党历次宣言中,都提到保护人民宗教信仰的自由。外国的牧师、神甫在解放区传教,只要遵守民主政府的法令,不作非法的活动,一律受到保护。教堂如兼营封建剥削,是不容许的。过去有些外国神甫,在解放军到来之前就跑掉了,那是由于对我们的政策不了解,以正定的天主教堂为例,外国神甫虽然跑掉了,里面还有华籍管家神甫,仍然照常祈祷,做

  • 标签: 工作日记 新民主主义社会 解放区文学 万寿山 社会主义 座谈会
  • 简介:前言1948年12月间,我作为北平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的先遣人员,暂住西郊青龙桥,历时约一个月。任务是联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两校(当时北京大学在城内)一些师生,同他们讲解党的政策,发动并帮助进步青年师生组织宣传队,准备随军管会进城时向北平市民进行各种...

  • 标签: 工作日记 万寿山 座谈会 燕京 北平解放 大礼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时间飞逝,又是那样无情!父亲白寿彝离我们远去已是5年了,他的好学生、助手和同志马寿千又于春节前归真,离我们而去.我在外公出,意外接到中央民族大学李松茂先生打来的移动电话:"至德,马寿千先生去世了!葬事已办过,当时通知电话他们打到你们家里,家里没人接……"噩耗传来,令我心碎.我没能亲自送走寿千先生,是终身遗憾.想起去年春节期间,两个姐姐与我(在京的,也只有我们姐弟3人)相约,一道去看望寿千先生.他那时身体还算可以,只是比过去消瘦了许多,行走举足困难.他看到我们,又异常地高兴,又是十分亲切!我们称他为大哥,的确他的为人处事都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兄长.我们交谈之中,无不看出他对我父亲的敬仰和思念.

  • 标签: 马寿千 白寿彝 父亲 追忆 先生 悼念
  • 简介:寿”通常指人生命的年限,也有年岁大或寿辰、生日之意。自古以来,长寿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所共同的祈愿。在历史上有些帝王甚至请方土为之炼丹制药,以求长生不老,寿无疆。《尚书·洪范》也把“寿”放在了“五福”之首:“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寿”已成为中国传统幸福观之一,并且在民间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寿”文化。

  • 标签: 文化 民间 中国传统 幸福观 帝王
  • 简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钱币研究进入了历史上又一个高潮时期。1940年5月,以丁福保、罗伯昭为正副社长的中国泉币学社在上海成立。当时已成为钱币研究中心的上海,《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等一批很有影响的著作先后问世;《泉币》杂志印行出版了32期.汇集了当时的研究成果;举办泉币学社社友谈话会.每星期聚会一次.研究钱币理论.传观审定钱币实物.自由交易等:还发起寿泉会活动。这寿泉会似乎更超世脱俗,形成的《寿泉集拓》,至今每翻读一次.欣赏着钱币精品的神韵.都觉得是一种艺术享受。

  • 标签: 《历代古钱图说》 钱币研究 三四十年代 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泉币》
  • 简介:浙江省建德市寿昌镇(俗称松镇)。已经历了1700多年的历史风云。寿昌东西向狭长分布,南边是清澈的溪流,称为艾溪。北边是蜿蜒的丘陵,称为松山。明代诗人彭鼎咏艾溪云:"一溪新水绿如萝,整日清风起碧波。来往扁舟人唤渡,满篷烟雨落花多。"清末贡生叶诰书咏松山云:"缓步松山第

  • 标签: 寿昌 明代 历史风云 浙江省 建德市 松山
  • 简介:1988年,河北省博物馆举办了“河北民俗展”。这个展览力图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清末民初河北中下层人民在衣食住行、礼仪风尚、吉庆娱乐、民间艺术等方面丰富多彩的习俗,在河北省尚属首次。这个展览在陈列形式上做了新的探索,一改过去那种版面文字介绍,橱内文物陈列的旧俗套,而采用了复原的形式,变陈列为景物交融的民间市井,各种民间工艺、民间礼俗用品、店铺招幌等琳琅满目,使观众有一种新奇与身临其境的感觉。寿俗是陈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笔者所知,目前在一些民俗陈列展览中,大多是婚丧嫁娶之类,而对寿俗的介绍实属凤毛麟角,极为少见。为此,笔者在展览的筹备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民俗资料,也走访调查了不少民间祝寿习俗,从而认识到,寿俗在民俗研究中所占的位置是不应被轻视的。我们中华民族从历

  • 标签: 下层人民 民间礼俗 民俗研究 筹备过程 中所 招幌
  • 简介:刀具专家钟寿民赵书钟寿民(1926—1994),爱新觉罗氏,北京市满族人,既是全国闻名的切削刀具专家,又是书画家,他亦工亦艺,平易近人。他于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历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助教、清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从事教学工作40年,为国家...

  • 标签: 切削刀具 齿轮精加工 满族书画家 齿轮加工 机械制造 金属研究
  • 简介:寿康宫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竣工于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是乾隆皇帝即位后专门为其生母崇庆皇太后建造的颐养之所。从乾隆元年十一月住进寿康宫,直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辞世,崇庆皇太后一共在这里度过了42年。继崇庆皇太后之后,寿康宫先后有6位主人,依次是乾隆帝的婉妃陈氏、颖妃巴林氏,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帝的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同治帝的敦宜皇贵妃富察氏、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寿康宫作为清代重要的皇太后宫,见证了乾隆盛世直至清末内忧外患的局面。在这座院落里,既有体现皇太后母仪天下的各类隆重仪典,也有体现笃信藏传佛教而礼佛写经的日常,更有体现太后与皇帝母子关系的闲叙家事国事、同喜同忧的亲情。

  • 标签: 清代 寿康宫 皇太后
  • 简介:2013年在上海参加陶勇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时,张晓卫告诉我,今年也是她父亲张元寿诞辰100周年,到时候请我们去参加纪念活动。她的话勾起我心中层层涟漪:一个远去的身影浮现在眼前,一些淡忘的往事涌进脑海,使我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平凡中的质朴、纯粹、赤诚和高尚。

  • 标签: 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张元 张元寿 后勤工作
  • 简介:灵石资寿寺彩塑与壁画堪称国中之宝,最初吸引我的是在北京工艺美术总厂,看到资寿寺的彩塑像被编人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国佛教塑像》画册上,后又编人大陆与台湾合编的画册中。其中尤以资寿寺的十八罗汉彩塑,独树一帜雕塑之精美绝伦。以至在1993年12月25日晚,资寿寺的十八罗汉头像被盗海外。

  • 标签: 壁画 罗汉 年代 塑像 雕塑 中国
  • 简介:<正>这是我六十多年来所写历史、历史学、历史教育等文章的选集,所收文章写的最早的是在1929年,最近的是在1993年。这些文章原来是跟民族宗教的文章编在一起的,当时称作《困学存稿》,并请周林同志题了字。1992年8月,民族宗教方面的文章以《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的名义单行出版了,剩下更多的文章,编成这部《史学论集》。本书所谓史学,主要是

  • 标签: 民族宗教 历史教育 白寿彝 史学发展 中国史学史 文章
  • 简介:旧时有名人避寿之说,就是在生日的那一天,主人要离家出走,不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这种风俗不知起于何时,清朝时已很盛行。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一书中,就载有才子袁枚两次避寿事。并写有避寿诗云:“到处探奇逢地主,避人做寿走天涯”。蒋介石也不能免俗,曾多次避寿,最著名的有两次,一次是1936年去洛阳避寿,一次是1949年去台湾阿里山避寿

  • 标签: 蒋介石 蒋经国 洛阳 空中特技表演 宋美龄 阎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