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棒林朱琦(1803~1861)为桐城古文“岭西五家”之一,’膏京师之时,以名御史数上疏,论天下大计,切直敢苦,与陈庆镛、苏廷魁称“谏垣三直”。后以言不见刚,去。一归里,偕龙启瑞、彭昱尧、汀运、商书浚、杨继荣、曾克敬、李宗瀛、赵德湘、黄锡祖于杉湖补杉楼酬唱吟咏,是为“杉湖十子”。义助梁常钜编校《三管英灵集》。太平天国事起,朱琦以组团练助守桂林城,拔擢道员。咸丰十一年(1861)总理杭州团练局,死于太平军攻陷杭州战事。

  • 标签: 文献 广西 龙启瑞 太平军 团练 杭州
  • 简介:孔子的知识和思想不仅来源於上古文书、典籍,也来源於上古图文献。上古图文献数量来多,曾作为仪式器具,用於分辨民族关系、沟通神灵、象徵天赋权利。从《山海经》、《齐谐》等物怪之书和现存上古图文献看,当时人对鸟兽草木的记录和描绘,其实是对仪式事项的记录和描绘。因此,从本来意义说,“兴观苇怨”、“事父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等诗学命题,谈的不是文学的审美功能,不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不是所谓“足以资多识”的博物之学,而是礼仪政教的技能,是对“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这个三段式的形象表述。本文主张结合上古文化史上从仪式中心到伦理中心的思想转变,结合孔子学礼的过程,认识孔子的知识结构和诗学思想,也了解经典世界和前经典世界的深刻联系。

  • 标签: 图文献 孔子诗学 礼仪政教 从仪式中心到伦理中心
  • 简介:《论语·尧曰》中的"历数"实指历法而言,顾颉刚据汉宋学者以"历数"为帝王历运之义的解说以证《尧曰》为邹衍之后的作品是不能成立的;将上博简《孔子诗论》中"诗无隐志"的说法与《左传》《国语》等文献的相关说法结合起来看,可知春秋时《尚书·尧典》中"诗言志"的说法已然流行,并非出于战国中后期;《尚书·皋陶谟》中的"五辰"应为"三辰"的误写,故不能做为《皋陶谟》有取于阴阳家思想而为伪古书之证。

  • 标签: 《论语》 《尚书》 上博简
  • 简介:包括广东省的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的潮汕地区,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地方文献文献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社会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文献收藏和传播中心的地方图书馆.收集、整理、利用地方文献是其主要职责之一。本文拟就当前潮汕地区图书馆潮汕文献工作的有关问题.浅淡自己的一些看法。

  • 标签: 潮汕文献 收集 利用 管理 地方文献 地方图书馆
  • 简介:敦煌文献中记载的摩喉罗与宋元七夕节时流行的摩喉罗除名称相同外,形象上也有共同的特征,两者应为同一名物。敦煌摩喉罗与化生都是佛教寺院孟兰盆会时需用的供养具,形象又极为相似,因而两者名称虽异,但所指的也应是同一种名物。而孟兰盆会中供奉摩喉罗,应是为祈愿亡魂早日得以度脱苦难,往生佛国净土世界。

  • 标签: 敦煌 摩睺罗 化生 盂兰盆节
  • 简介:本书为铜鼓专家蒋廷瑜所著。迄今收录最全面的铜鼓文献汇编与铜鼓考察实录。前编《广西铜鼓文献汇编》辑录了与广西相关的铜鼓资料,后编《铜鼓闻见记》是作者从事铜鼓研究三十余年。走访国内外多地摩挲考察,亲见亲闻、所思所想的记录。

  • 标签: 铜鼓研究 汇编 文献 广西 国内外 辑录
  • 简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献复制制作工艺逐渐被淘汰,数字技术在文献复制工作的运用应运而生。目前,博物馆文献复制工作应用的数字技术主要包括数字扫描、Photoshop、数码印刷等。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以解析复制实例的方式,对数字技术在文献复制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文献复制 数字技术 应用解读
  • 简介:2014年是我省开展新方志编修工作30周年,也是广东省方志馆开馆之年。为总结和展示我省修志成果,充实省方志馆馆藏和省情展览,2013年12月19日,我办全面启动征集文献文物工作。

  • 标签: 文物工作 地方志 文献 征集 编修工作 方志馆
  • 简介:在中国古代的占卜民俗中,根据不同的动植物、器物,甚至鬼怪的呜叫声占测吉凶祸福是占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釜鸣占、鸟鸣占、狐鸣占等即是这类占卜法。所谓狐鸣占,就是依据狐狸的呜叫声占测凶难及采取相应的厌禳之法以祛邪禳灾。历史上,狐鸣占产生的最早时间已无从可考,但起码在汉代,这种占验法就已经很普遍了。

  • 标签: 狐狸 文献 占卜 动植物
  • 简介:从15世纪到19世纪,惟一与日本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朝鲜,曾有六十多次派遣使团赴日,这些使团中的文人留下了约四十种类似出使日记的有关文献,以及相当数量的笔谈、唱酬和绘画。这一庞大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朝鲜与日本近世政治、文化、经济关系的重要史料,在日、韩学界很受关注。可是,这些文献资料至今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看上去只是记录日、朝之间往来的资料,对中国学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本文指出,这些文献资料的意义是双重的,它既呈现了这几个世纪日本与朝鲜的政治关系与文化比赛,也让我们看到在近世东亚的政治与文化上中国的存在,日朝交往中,无论在政治领域的名分、礼仪、文书上,还是在文化领域的衣冠、风俗、学问、艺术上,现实上的“明清”虽然缺席,但历史上的“中国”却始终在发生影响。因此,在朝鲜通信使文献中,尽管看到的主要是日本与朝鲜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也可以看到中国在通信使文献中,仿佛是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

  • 标签: 朝鲜通信使 明清中国 日本 朝鲜 文化间的比赛 在场者
  • 简介:镇墓文与买地券、衣物疏同为重要的墓葬文献之一类.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主体的河西地区出土有大量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镇墓文,笔者多方蒐辑,得其中文字信息保留相对完整者60余件.今结合传世文献及田野调查所获,进行文字校勘和河西历史地理、丧葬风俗、民间信仰以及语言文字、书法、文学等诸多方面的考察,以探讨其文献和历史价值.

  • 标签: 河西走廊 镇墓文
  • 简介:丁明俊教授等几位学者共同完成的《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丁明俊教授2007年成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有选择性的对哲合忍耶宣化岗拱北组织与经济运行、虎夫耶北庄门宦的教权演变、嘎德林耶大拱北门宦历史及组织特征、伊赫瓦尼“海乙制”组织、西道堂“大家庭”组织方式、民国时期回族社团组织、现当代各级伊斯兰教协会、清真寺、拱北在国家面临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组织动员回族穆斯林向灾区同胞捐款捐物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考察与研究。

  • 标签: 社会组织形态 中国伊斯兰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西北 国家社科基金 回族穆斯林
  • 简介:《尹至》《尹诰》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筒》(壹)公布的与商代重要历史人物伊尹相关的两篇出土文献材料。通过对传世文献和出土的先秦文献材料中记载的伊尹事迹流变情况的全面考察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尹至》《尹诰》记录的伊尹事迹与甲骨文透露的信息明显有异,其故事构成的基本元素和文中体现的主要思想是春秋战国文献中才出现的,简文形成的时间大概在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期这个时段,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参考了当时所见到的《书》类文献,整合了春秋战国时期有关伊尹事迹的传说并融入当时的某些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将伊尹助汤灭夏的事件条理化、系统化和细节化。

  • 标签: 出土文献 清华简 伊尹 《尹至》 《尹诰》
  • 简介: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使用的通俗语言,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客家俗语生动形象,深具生活气息。当今,许多旧的生产方式不复存在,一些民俗活动也已式微,但是通过对俗语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仍可找到当初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各种民俗活动的信息。笔者曾对刀婶(刀具)的形状和使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过摸”、“过摸鬼”和“A过A绝”俗语的来源。在此笔者着重对碓、秤、米合、运输车、建筑物等实物和关联用语进行剖析,诠释相关客家俗语的来源与内涵。

  • 标签: 通俗语言 客家 语源 日常生活 民俗活动 生动形象
  • 简介:十三行作为进入商业文明社会的动力因素,促进了大清帝国广州城市的发展。国际贸易地带的十三夷馆区是一个城市的"增长极",西关、西城、西村、"河南"、黄埔古港等历史地段是发展新区。分析其正能量给力的成就,明确其他消极因素的制约,为广州新时期的商埠文化世界名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广州 十三行 城市发展 动力分析
  • 简介:本文从群众文化的含义来理解东莞群众文化的现状与特色,体现东莞群众文化不但有自身的需要,也有一定的的优势,根据东莞群众文化特色、人民的需求,促进市镇文化进一步发展,利用群众文化固有的特性,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增添东莞群众文化精彩的一页。

  • 标签: 东莞 群众文化 现状与特色
  • 简介:本文力图通过对DELF(Diplomed’etudesenlanguefrancaise)B1级的解读,分析题型模式、评分标准、考试内容等,研究《共同参考框架》策略下的学习、教学、评估理念和方法,以期提供攻关考试和相应的教学对策,同时为我们国内的法语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DELF B1 法语评估 共同参考框架 交际能力
  • 简介:一、前言人类学会用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火可以造福于人类。但失去控制的火时常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史前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许多发生过火灾的遗址,比如西安半坡遗址的F41,由于被火烧毁后整个屋顶倒塌在坑内。留下20多根炭化的木椽①。内蒙古科左中旗的哈民忙哈遗址.发现了7座因失火而较好的保存下房屋木质构件坍塌痕迹的房屋,

  • 标签: 聚落 山坡 社会文明进步 半坡遗址 考古发掘 科左中旗
  • 简介:粤方言对梅州客家方言的影响突出反映在对粤方言词汇的借用上。其借用的根本原因是语言接触,其中表达的需要、语言态度的转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关键因素。

  • 标签: 梅州客家方言 粤方言 语言接触 借用
  • 简介:中国有10个民族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统称为穆斯林。穆斯林人口增长迅速,民族人口构成相差悬殊;人口地域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穆斯林主体居住在农村,城市化率低于全国水平;穆斯林人口教育水平进展较快,高学历人才增加迅速;从事的职业以务农和经商为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穆斯林部分民族人口呈负增长、女性人口教育不重视、城市化水平低等问题,应该引起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重视。

  • 标签: 穆斯林人口 人口特征 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