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道是秦汉魏晋时关中通往汉中的主要交通线,北起于今眉县的峪关口,溯河南上秦岭北坡,在“五里坡”(今太白县境)离开斜谷,到褒水发源地后,顺褒水南下,穿山攀壁,出褒城进入汉中盆地,从勉县西南行,汇金牛道,直趋剑门关。汉武帝时拜张印为太守“发数万人作褒栈五百余里”,此后蜀汉之诸葛亮,魏泰和六年潘宗伯,

  • 标签: 褒斜道 蜀汉 关中 汉武帝 秦汉 后蜀
  • 简介:美国华裔学者赵启光先生曾倡导建立一个龙学研究体系,本人认为极有必要,并有意将本人的博士论文《神龙——中国古代龙图象的起源》第三篇中的一节,有关“T纹”的构成与中国古代龙图象的关系,抛砖引玉,与国内外有兴趣于青铜器、玉器纹饰研究的朋友们和学术界的老前辈们商榷。

  • 标签: “T”形纹 中国 古代 龙图象 青铜器 玉器纹饰
  • 简介:刚收到上海钱币学会寄来的今年第一期《钱币博览》,其中有上海闵行出土“日进斗金”钱石器的消息。4月11日新民晚报又有该石器的报道。看了附图,似曾相识。原来,这与我几年前下乡摄影所见到的一件石器大同小异,犹如孪生兄弟。那年,我想用镜头留住历经沧桑的古桥旧宅,和那通向历史的老街小巷。

  • 标签: 石器 出土 古桥 大同 摄影
  • 简介:成都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商代已经形成了城市,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街道是正向(正东南西北方向,表示为+向),而成都的街道布局是向(东南西北向,表示为×向)。这种向布局是古代形成的,还是后代形成的?其形成原因是什么?本文试作考析。

  • 标签: 东南 考析 商代 西北 后代 街道
  • 简介:<正>陕南汉中褒城石门当褒栈道交通之冲,系世界最早通行车辆之穿山隧洞。自汉迄宋,石门内外摩崖刻石多达百余种,其中尤以汉魏颂铭(《石门颂》、《石门铭》)蜚声中外。“褒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系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宋时期因金石学臻于极盛,褒道石门又系入蜀必经之地,故骚人墨客经此无不吊古刊石,抒怀发叹。清叶昌炽《语石》卷5有云:“由褒斜入蜀,天梯石栈,阁道云连,石门、析里之间,宋时士大夫入蜀者,

  • 标签: 石门 题名 汉中市 南宋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褒斜道
  • 简介:笔者觅得两枚肩弧足空首布(封底)。一枚为“卢氏”布,铜色褐绿,形制规整,左足尖断裂,高72mm,宽45mm.重23.77g。背而三条竖纹,两竖中有文似篆书“卢氏”二字。卢氏,地名.战国属韩,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境。另一枚为“武”布,高71mm.宽45mm.重1726g.空首已残落。

  • 标签: “武” 空首 卢氏县 河南省
  • 简介:本文以西周玉器雕刻过程中的刀技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刀技法的工艺特征。用实验考古的方法,模拟了不同类型的刀效果,并将实验结果与西周玉器上的刀刻痕进行了对比观察和分析,总结了西周刀技法的工艺特征,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刀技法的认识。

  • 标签: 西周玉器 实验考古 斜刀技法
  • 简介:高3.8厘米,前端宽10厘米,尾宽9厘米,长14厘米,估为试制产品,满身沾粘窑渣。器底前端附两台足,呈前高后倾状。砚盘内无釉,余施黄绿色釉,釉质肥厚温润。虽为箕但又有宋代抄手砚的稚模,线条见棱见角,系水车窑仅见方形器,殊为难得。

  • 标签: 方箕形砚 私人收藏 古董 宋代
  • 简介:2002年上海有关的杂志上曾经报道过两则有关新发现的钱石器。一则的报道是在2001年11月9日,上海的某电力公司在上海闵行塘湾镇的施工过程中,在距地表二米处挖出二块花岗岩质的钱石器。根据当时的报道.出土的钱石器直径达1.8米,石器的中间厚约0.3米,二块各重达1吨多。其中有一块的正面刻有“日进斗金”四字,

  • 标签: 石器 施工过程 电力公司 上海 花岗岩 出土
  • 简介:所谓早蜀文化,在考古学上是指分布在成都平原,其中心区域在成都——广汉一带,考古学年代分期上指出从三星堆遗址二期至成都十二桥文化,已发掘的遗存以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两处遗址出土物最为丰富,也最负盛名,几乎囊括了蜀文化的所有物质精华。这两处遗址出土物的一大特色是眼饰和眼器特别多,许多人、鸟、兽的眼部很奇特。许多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但却是笼而统之地谈论的多,作专题研究者少,有的研究者,将主要问题集中于“眼崇拜”的讨论忽视对其仔细的研究。虽然金沙遗址出土有不少的眼器和眼饰,

  • 标签: 金沙遗址 出土 三星堆遗址 蜀文化 考古学 遗物
  • 简介:<正>1、汉字是写词的汉字体系最初是由图画文字衍变来的.在图画文字中,已经蕴育了写词的因素,某些图形被约定俗成地写某些词,具有了文字的性质.图画文字后期,这些具有文字性质的图形已经初具规模,广泛借助和运用图画文字中萌芽的同音假借方法,就可以基本上按词写话了,于是形成了汉字体系的雏形.汉字是在写词的基础上产生的,否则它是不能记

  • 标签: 分别文 小议 图画文字 汉字体系 概括义 词义
  • 简介: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解放初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更有“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宽筒裤.银腰链”.这些元素的组合.使得惠安女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 标签: 惠安女 生动形象 传统服装 文化源 打油诗 封建
  • 简介:通过对"凹"字形与音的讨论,认为对音韵文献的研究应重视汉字形与音的复杂关系.

  • 标签:
  • 简介:<正>柳叶剑是古代巴蜀地区流行的一种很具地方特征的青铜短剑。其主要特征是剑身似柳叶,扁茎无格,剑身基部收与茎接,茎上一般有两穿,剑身有中脊,脊侧或有血槽或平无血槽。在巴蜀文化研究中,这种青铜短剑是最引人注目的器物之一。笔者对这种剑的渊源谈一点看法,企望对巴蜀考古有所裨益。

  • 标签: 叶形 巴蜀地区 青铜剑 渊源 文物 遗址
  • 简介:<正>1991年1月,雅安市政建设工程公司施工队,在雅安市区新桥河底施工时,挖掘出土一鼓铨。鼓铨,黄铜质,器为鼓形状。通高7.3厘米,盖径9.1厘米,鼓腹围径35.5厘米,底座9厘米,盖面双钩浅刻楷书“壹百两”字样,字体1.8×2.3厘米。内装高5厘米,周径6厘的铁质砝码和大小不等的铁、铅、镍砝码15个,用锡焊密封。

  • 标签: 雅安市 鼓形 砝码 营造尺 黄铜质 锡焊
  • 简介:嵌贝鹿席镇是汉代席镇中一种特殊类型,由青铜铸成鹿身,鹿背镶嵌贝壳而成,精致典雅,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文章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嵌贝鹿席镇的特征、流行年代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认为它反映了汉代人向往长寿富贵、功名利禄的心态。同时,文章也对嵌贝鹿席镇的使用情况和出现原因等作了初步讨论。

  • 标签: 汉代 席镇 鹿 镶嵌
  • 简介:北方长城沿线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北方系金属器虽见有一定数量的金器,但多以青铜器为主。这类以工具、武器和装饰品为基本组合的金属器,以其独特的造型及各种动物或怪兽纹的装饰风格在广袤的中国北方地区独树一帜。

  • 标签: 北方长城沿线 璜形项饰 分布 文化因素 意义
  • 简介: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惠安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崇武镇大岞村,地处东海和南海交界处,三面环海,山水相衬,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集中居住点。据说,几百年前,其先民由中原移居于此,所以她们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但又是汉族中的"另类"。

  • 标签: 惠安女 集中居住 惠安县 交界处 福建 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