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胸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胸外科手术的36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2%,低于对照组的2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 胸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结合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呼吸训练,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指数评分(ADL),观察干预前和干预后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PaCO2、FEV1、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个、干预3个月ADL评分分别为(85.29±14.57)分、(92.48±9.34)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结合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老年COPD患者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训练 呼吸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应用在37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74例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7例)和对照组(n=3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胸部术后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健康教育、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FVC、FEV1、FEV1/FVC、PaO2和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病人肺部功能,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开胸手术 健康教育 呼吸功能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2015年期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0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予以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氨茶碱治疗,予以实验组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以及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使患者的肺功能以及日常的生活能力大大提高,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氨茶碱 呼吸 功能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呼吸训练,评价分析其在改善患者肺功能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收集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意选取49例作为对照组,为其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另外49例则作为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实施针对性的呼吸训练,比较评价两种不同干预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干预前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开展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呼吸训练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有重要价值,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训练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茶碱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呼吸困难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呼吸困难程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指标(P<0.05)。结论氨茶碱片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状况。

  • 标签: 氨茶碱 呼吸功能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通过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氨茶碱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和呼吸困难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74%,明显优于对照组80.85%。日常生活能力、呼吸困难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氨茶碱 呼吸功能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家庭型BiPAP呼吸机配合四肢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2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增用家庭型BiPAP呼吸机并配合四肢运动训练,随访记录相关数据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也有所改善。结论?家庭型BiPAP呼吸机配合四肢运动训练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

  • 标签: COPD合并呼吸衰竭 BiPAP呼吸机 四肢运动训练 肺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刺与中药抢救小儿肺炎并发呼吸循环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将2013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接诊的52例小儿肺炎并发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根据患儿年龄与病情,给予氧气治疗。另一种治疗方式则利用水雾设备,给患儿吸入水蒸气,可有效预防痰栓的形成,避免呼吸受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2例患儿经针刺与中药救治,呼吸衰竭症状均已得到控制,各项体征也稳定在正常水平,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针刺与中药抢救小儿肺炎并发呼吸循环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使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 标签: 针刺与中药 抢救小儿肺炎 呼吸循环衰竭
  • 简介:摘要体外膜肺氧和(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急性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器官移植过渡期,各种严重威胁呼吸循环功能的疾患、酸碱电解质重度失衡、重症哮喘、溺水、冻伤、外伤、感染等的短期心肺支持治疗。这是对重症心肺疾病患者救治的重大突破,是一个综合性医院危急重症抢救水平的重要标志。ECMO使许多令医生束手无策的难题有了新的有效解决方法,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了希望。

  • 标签: 严重呼吸循环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氨溴索和呼吸训练器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分为氨溴索与呼吸训练器联合组(A组)、氨溴索组(B组)、呼吸训练器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术后咳嗽程度、痰液黏稠度、排痰难度、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结果各组患者术后咳嗽程度无明显差异;氨溴索组和联合组痰液黏稠度较其他组低(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氨溴索组和联合组排痰难度较其他组低(P<0.01),而联合组排痰难度较氨溴索组更低(P<0.05)。联合组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其他3个组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联合应用呼吸训练器和氨溴索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更有效地促进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排痰。

  • 标签: 呼吸训练器 氨溴索 体外循环 排痰
  • 简介:摘要目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肺部疾病患者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例,分析如何给予这类患者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及护理,从而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功能锻炼 肺部疾病 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刺与中药抢救小儿肺炎并发呼吸循环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将2013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接诊的52例小儿肺炎并发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根据患儿年龄与病情,给予氧气治疗。另一种治疗方式则利用水雾设备,给患儿吸入水蒸气,可有效预防痰栓的形成,避免呼吸受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2例患儿经针刺与中药救治,呼吸衰竭症状均已得到控制,各项体征也稳定在正常水平,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针刺与中药抢救小儿肺炎并发呼吸循环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使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 标签: 针刺与中药 抢救小儿肺炎 呼吸循环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四维CT(4D-CT)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用于肺部放射呼吸管理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肺部放射治疗患者施行呼吸运动管理,采用四维CT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患者各10例。利用这两种技术分别计算PGTV/GTV,即计划靶区体积(PGTV)和静态大体肿瘤体积(GTV)的比值,对两种技术的照射靶区、计划时间、定位时间及治疗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探讨不同呼吸管理技术的适应症。结果四维CT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PGTV/GTV值分别为3.08±1.19、1.94±0.42,以上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维CT技术的定位时间及照射时间均显著短于主动呼吸控制技术(P<0.05);这两种技术得出的计划时间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患者客观缓解率方面,使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为60.0%,使用四维CT为50.0%,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几率均为30.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维CT技术节省时间且耐受性较好,在对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进行呼吸管理时尤为适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照射体积比较小,适用于对体力较好的患者进行呼吸管理。

  • 标签: 四维CT 主动呼吸控制 肺部放射呼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