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喉罩气囊压力指示器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女性100例,年龄45~66岁,体重51~75kg。子宫全切除术,全身麻醉,每组50例,均使用普通型一次性单管4号喉罩,观察喉罩气囊置入前的充气量,调节气囊压力次数、置入时间、咽痛、囊压力指示器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体重,手术时间(P>0.05)。两组喉罩置入成功率A组97%,B组96%(P>0.05)。调节气囊压力次数A组2±2次,B组0.6±1次(P>0.05)。置入时间A组52±12秒,B组21±4秒(P<0.05);咽痛A组3例,B组2例(P>0.05)。B组置入LMA时红区抽气者23例,黄区需充气者4例,绿区无需者23例。结论喉罩气囊指示器的临床应用证实一次成功率较高,密封严并发症少,操作比囊压观察简便,准确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实验组经股动脉置放PICCO动脉导管,参照组给予中心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死亡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48h心率、体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氧和指数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重症患者机中械通气治疗中应用PICCO监测技术效果显著,可准确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溃疡应用不同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29例收治的140例消化道溃疡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组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6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药物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疗效显著高于奥美拉唑,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中医院校高年级学生的教学重点。临床与经典结合,是切实提高学生的中医素养一种有效方法。在当前临床实习教学实践中,临床实习和中医经典教学缺乏有效衔接。我科立足中医内科各个单病种教学目标,对临床实习和中医经典学习进行整合,寻求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引导实习生将中医经典中的理、法、方、药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我们以中医内科单病种整体临床教学设计为切入口,在各病种的临床教学中将中医经典的相关论述,结合临床实例进行学习实践,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经典与临床的结合,打通两者间的隔膜,提高学生的中医素养及临床实践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长期疗效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接收并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换区别治疗,比较两者最末复诊时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针深度(PD)、缺失牙数和牙周附着丧失(AL)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缺失牙数为1.2(0-8),显著低于对照组缺失牙数2.6(0.9)(P<0.05);治疗组牙龈出血指数(BI)》3的患者百分比为22.8%,显著低于对照组51.6%(P<0.05);治疗牙周探针深度(PD)为3.11±0.71mm,显著低于对照组3.98±0.45mm(P<0.05);治疗组牙周附着丧失(AL)为2.47±0.87,显著低于对照组2.72±0.18(P<0.05)。结论牙周维护治疗能够减少缺失牙数、改善牙龈出血状况、缓解牙周探针深度以及减少了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确保了牙周基础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关节松动术及传统中医推拿综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关节松动术结合传统中医推拿对患有肩周炎患者行综合治疗,对患者肩颈部、后背部以及侧肩关节前外后侧采用小鱼际滚法和四指推方法柔和、深沉地进行推拿,时间为10min。对肩井、肩髎、肩俞、天宗、手三里、曲池、外关、内关、鱼际、劳宫、合谷、后溪等穴用拇指点揉。对患者患侧大圆肌、冈上肌、肱二头肌长短头腱用拇指指腹弹拨3~5次。结果69例患者接受关节松动术及传统中医推拿综合治疗,无一例未愈患者,病情好转1例,显效8例,痊愈60例。结论我国传统中医推拿具有止痛散寒、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等疗效,有助于减轻患者肌肉紧张对抗与痛苦,有效缓解疼痛。
简介:摘要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在本文中,笔者就刮痧疗法的传承与发展、治病原理、不同部位的刮痧技巧、护理四个方面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