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肺癌A549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采用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建立EMT模型,分为对照组和TGF-β1组;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肺癌A549细胞中Hsp90与SIRT1的相互作用;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Hsp90基因的表达,分为TGF-β1组、TGF-β1+siRNA-Hsp90-neg组、TGF-β1+siRNA-Hsp90组;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研究Hsp90与SIRT1的相互作用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Hsp90、SIRT1、上皮钙黏素以及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抑制Hsp90表达对SIRT1蛋白稳定性及肺癌A549细胞EMT的影响。结果采用TGF-β1诱导48 h后,肺癌A549细胞呈现EMT变化,对照组和TGF-β1组Hsp90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0.05、1.31±0.06,SIR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0.04、0.95±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8,P=0.018;t=7.39,P=0.028)。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肺癌A549细胞中Hsp90和SIRT1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TGF-β1组、TGF-β1+siRNA-Hsp90-neg组、TGF-β1+siRNA-Hsp90组Hsp90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5±0.07、0.63±0.06、0.2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5,P=0.012),上述3组SIR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0.08、0.97±0.12、0.3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52,P=0.014),TGF-β1+siRNA-Hsp90组细胞中Hsp90和SIRT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TGF-β1组(P=0.019,P=0.016)。上述3组通过Matrigel基质胶的细胞数量分别为378.13±27.70、323.52±19.82、142.51±2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35,P=0.022),TGF-β1+siRNA-Hsp90组通过Matrigel基质胶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TGF-β1组(P=0.028)。上述3组上皮钙黏素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1±0.02、0.34±0.04、0.6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39,P=0.031),波形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0.02、0.27±0.05、0.09±0.0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58,P=0.012),TGF-β1+siRNA-Hsp90组细胞中上皮钙黏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GF-β1组(P=0.017),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TGF-β1组(P=0.023)。结论Hsp90与SIRT1存在相互作用,抑制Hsp90表达可导致SIRT1蛋白水平降低,Hsp90可能发挥分子伴侣功能来维持SIRT1蛋白构象稳定,Hsp90与SIRT1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肺癌A549细胞发生EMT并增强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之一。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上皮-间质转化 蛋白质相互作用图 热休克蛋白质类 SIRT1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专业口腔护理培训在管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接受管治疗的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9月,实验对象人数为70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管治疗中护理人员接受常规培训,实验组患者管治疗中护理人员接受专业口腔护理培训,对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满意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64.4±8.7)分钟及(82.7±8.6)分钟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长,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97.14%及74.29%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管治疗过程中专业口腔护理培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在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根管治疗 专业口腔护理培训 治疗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型颈椎病采用蒙医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神经型颈椎病的患者,遵照随机分配选择分为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用阐述蒙医传统疗法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蒙医传统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EMG)检查是否可以预判C5神经麻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7例,术后发生C5神经麻痹的患者51例,其中男41例,女10例,年龄(59.3±8.2)岁。记录术后C5神经麻痹发生时间、受损后三角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损伤后EMG的变化;结合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组、部分恢复组和没有恢复组;并按损伤后不同的时间点(≤6周、6周至6个月及≥6个月)进行亚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共27例术后C5神经麻痹患者接受了连续的EMG检查。在损伤≤6周的EMG检查中出现≥+2的纤颤的患者,其肌力将不太可能恢复,阳性预测值(PPV)为89.3%。损伤后6周至6个月间进行的EMG检查,与部分恢复组的患者比较,完全恢复组的患者检测到正尖波(55.6%和0%)的可能性更小(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募集相异常(88.9%和0.0%)的可能性更低(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更少出现运动单位电位(MUAP)时限增宽(66.7%和0.0%,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损伤后6周至6个月在检查中的募集相检测为干扰相的患者有可能完全恢复的PPV为89.7%。结论EMG可早期识别并预判C5神经麻痹后可能出现的完全、部分或没有恢复等情况,对于早期判定功能不可能恢复的C5麻痹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5神经根麻痹 肌电图 预后
  • 简介:摘要:管充填是管治疗技术中的最后步骤,通过利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封闭从根管口到根尖狭窄部的整个管系统,实现杜绝管内再感染的目的。经过机械预备和化学清理的管,虽已去除了绝大多数的感染物质,但其内可能仍残留着极微量的病原刺激物,也可能还有口腔渗漏进入的微生物,加之由根尖孔返流的组织液或炎症渗出物可在这个复杂空腔内提供恒温恒湿富营养的环境,病原微生物可再度大量繁殖,作为新的感染源侵犯根尖周组织。所以,必须选用惰性、生物相容性良好甚至有促进新骨形成功能的生物活性材料对管系统空腔进行三维严密填塞封闭,杜绝再感染,这是管充填的目标,也是管治疗的最终目的。需要引起临床医师广泛注意的是,完成管充填并不代表管治疗结束。管充填后,对患牙冠部缺损进行及时、合理、优质的修复不容忽视,以避免冠方渗漏引起管系统的再感染,避免牙齿折裂,保证管治疗的长久疗效。在临床操作中,管充填的质量除受技术的影响,还受管解剖形态的复杂性、管预备质量及充填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围绕管充填材料和技术进行阐述,并对根尖孔开敞的特殊情形如何进行根尖封闭进行讨论。

  • 标签: 根管治疗 冠方封闭 根管填充
  • 简介:摘要:综合近 10年中医辨治痰瘀结型冠心病的研究报道, 阐明了痰、瘀互相影响、胶结为病的病机以及临床上痰瘀同治法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依据。明确痰瘀同治的基本法则,并强调需根据标本逆顺和痰瘀的偏重, 相应调整治则治法,标本兼顾, 随证应变, 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疗效。

  • 标签: 冠心病 痰瘀互结 病因病机 痰瘀同治 中医疗效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8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 分组,一般组: 常规护理, 共有患者34例;中医组: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共有患 者3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 结果: 中医组护理有效率(97.06%)高于 常规组(82.35%),护理满意度(94.12%)高于常规组(76.47%),差异性显著 (P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多次法管治疗与一次性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于2019.6-2020.6选取我院牙体牙髓病患者(n=88),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4)。对照组实施多次法管治疗,研究组实施一次性管治疗。对比两组牙髓病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疼痛持续时长。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61%高于对照组80.36%(P

  • 标签: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体 牙髓病
  • 简介:【摘 要】目的:探析充质量对管治疗牙髓根尖周病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间因牙髓根尖周病在我院行管治疗的1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所有研究对象的充质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充质量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充位置适充者和充致密性良好者的管治疗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充位置欠充、超充和充致密性中等、欠佳者(P<0.05),且充位置适充者和充致密性良好者的牙齿疼痛、咬合不适等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也要低于充位置欠充、超充和充致密性中等、欠佳者,P<0.05。结论:充质量与牙髓根尖周病的管治疗效果和预后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适充的充位置和良好的充致密性不仅能够提升管治疗成功率,还能够避免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根充质量 根管治疗 牙髓根尖周病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面龋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与冠部龋坏不同,面龋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牙龈退缩后暴露的面上,主要累及根部牙骨质和牙本质,在发病特点、临床表征、诊断和防治上都有其特异性。本文从面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病理和临床表现、分类、三级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面龋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根龋 氟化物 三级预防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
  • 简介:【摘要】牙根的结构发生变异,导致C形管的产生,提升了管治疗的难度。本文主要介绍了C形管的外形特点,以及不同方式对其诊断的影响,并对C形管的治疗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现的问题作以综述。

  • 标签: C形根管 根管治疗 锥形束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一次性充与常规多次充治疗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150例牙髓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次管治疗。研究组采用一次性管治疗。最后收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感评分、治疗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数据,然后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74例(98.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7例(89.33%)。同时,在为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满意度:74例(98.67%)。对照组满意度:66例(88.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1.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0例(13.33%)。结论 牙髓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牙科疾病,在针对牙体牙髓病进行治疗时,通过一次性管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缓解疼痛感,并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应当在牙髓病的实际治疗中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一次性根管治疗 多次根管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值术在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7.7-2019.7月份收治到的神经型颈椎病患者76例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平均的分成了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采用到推拿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到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进行治疗。结果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参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与环指蛋白216(ring finger protein 216, RNF216)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阐明RNF216在GnRH缺陷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GBKT7-RNF216重组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Y2HGold酵母中,与人cDNA文库进行杂交,筛选与RNF216相作用的蛋白,然后在Y2HGold酵母中进行验证。结果成功构建了pGBKT7-RNF216重组表达载体,并在Y2HGold酵母中成功表达;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到了一个与RNF216相作用的蛋白——丝状蛋白B(filamin B, FLNB),并在Y2HGold酵母中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成功筛选到一个与RNF216相作用的FLNB蛋白,RNF216可能通过调节FLNB或FLNB/FLNA异源二聚体影响GnRH神经元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GnRH缺陷疾病 GnRH神经元 RNF216蛋白 FLNB蛋白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环节,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西医临床多采用降脂法,溶栓法以及抗氧化法,运用他汀、抗氧化药类等药物治疗,受个人体质影响,治疗效果不一。中医方法以其简便,价廉,整体辨证性受到更多的重视。基于中医理论及整体观念的指导,运用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的思想,结合现代医学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立足痰瘀结证角度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疗法,进行论述,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痰瘀互结 脂质代谢 化痰祛瘀 中医药疗法 针刺 艾灸 膳食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一般情况下,健康的微生物菌群能够维护宿主肠道环境,并且可以为肠上皮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发育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促进免疫系统发育以及新陈代谢。相关研究报告显示,miRNAs在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调控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调节宿主基因表达可以使肠上皮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对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调节具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次研究将深入探究miRNAs参与肠道微生物和宿主免疫作的调控,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miRNAs 肠道微生物 免疫互作 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