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SMP)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在小儿肾结石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超声引导下行SMP和MPCNL治疗40例肾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SMP组(18例)和MPCNL组(22例)。SMP组男14例,女4例;年龄(7.9±4.4)岁;结石大小(15.41±5.63)mm。MPCNL组男14例,女8例;年龄(8.62±3.41)岁;结石大小(16.77±3.59)mm。对两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特点。结果SMP组建立经皮肾通道时间为(10.75±2.70)min,较MPCNL组(19.68±6.95)min短,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SMP组与MPCNL组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3.33%(15/18)和81.81%(18/22),手术时间分别为(83.33±46.72)min和(101.36±38.91)min,术后血红蛋白损失量分别为(7.59±7.51)g/L和(7.75±8.77)g/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SMP组出现Clavien Ⅰ级并发症1例(5.55%),MPCNL组5例(22.72%),均为术后发热,均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无Clavien Ⅱ、Ⅲ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术后B型超声随访1~2年,两组均无肾积水、肾萎缩病例。结论SMP与MPCNL对于儿童肾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微创碎石方法。但SMP与MPCNL相比,通道更小,镜体纤细,更适合婴幼儿或盏颈狭小、下盏结石的患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PCNL)术中的肾盂内压力(IPP)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将20例患有肾结石且已经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后结石残留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由同一位主刀医师,分别施行微通道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穿刺开始前、碎石时、冲洗碎石时、手术完成时的肾盂内压力。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CNL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34、0.01)。MPCNL组患者术后血细胞比容下降幅度较低(P=0.004)。在不同的手术阶段,MPCNL术中的IPP均明显升高。PCNL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高于微通道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MPCNL术中IPP水平较标准PCNL明显升高,行MPCNL时需要对充分考虑术中灌注压力,但两者术后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别。
简介:摘要维持正常的房水流出(AHO)是眼内细胞健康和视力稳定至关重要的因素。AHO的损伤可导致眼压升高、神经损伤并伴随青光眼的发生。了解AHO能更好地指导青光眼手术,促进AHO靶向药物的研发,进而改善AHO的功能。AHO通道造影是一种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类似的、应用荧光素或吲哚菁绿辅助显影AHO的眼前节造影技术,但其成像的是房水的排出轨迹而不是血流的运动。将造影剂引入前房,经房水循环,追踪造影剂的运动轨迹,捕捉围绕角膜缘360° AHO图像信息,可获得实时、动态的AHO影像资料。研究者先后研究了不同物种离体眼球的AHO特点,实时观察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活体眼球AHO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人活体眼球房水引流的运动轨迹及变化特点。AHO通道造影技术作为一种AHO功能评估的新工具,为AHO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但其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限制因素。为了更好地理解该技术,本文就AHO通道造影技术的发生和发展及现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内外沟通性静脉主要通道的结构功能和临床意义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以"vertebral venous plexus" "pterygoid venous plexus" "emissary vein" "diploic venous" "extracranial venous outflow"以及"椎静脉丛" "翼丛" "导静脉" "板障静脉" "颅外静脉引流"为关键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检索1957年1月—2019年1月国内外有关颅内外沟通性静脉通道研究的文献,对该通道主要的结构功能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18篇,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5篇英文文献。导静脉、板障静脉、静脉丛相互沟通并与颅内静脉窦沟通,形成颅内颅外静脉广泛的吻合交通。利用MR、CT等成像技术可明确病变与这些颅内外沟通性静脉通道之间的解剖关系,这对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及神经介入手术具有重要价值。这些静脉通道还参与了颅内压调节,并可能与多发性硬化、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结论了解颅内外静脉主要通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颅内病灶之间的关系,对于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及神经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颅内外静脉通道相对于颅内外动脉通道要复杂得多,其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经皮脊柱内镜凭借其手术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我国迅速普及,然而该技术通常在单一通道下操作,存在手术视野受限、器械活动范围小、工作效率较低等不足。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中一个通道放置内镜并同时具备冲洗功能,另一个通道用于手术器械操作,与既往单一通道相比,具有手术视野范围更大、器械操作更灵活、学习曲线缩短、可使用术者熟悉的传统开放手术器械、术中透视次数更少等优势,目前已应用于颈椎、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硬膜外脂肪增多症以及硬膜外脓肿等脊柱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对胸痛患者实施绿色通道的价值。 方法 :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4 月为纳入研究对象的时间,在此期间选取 40 例来我院就诊的胸痛患者,依照掷色子方法分组,各 20 例。对参照组胸痛患者未实施绿色通道,对实验组胸痛患者实施绿色通道。检验 2 组胸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确诊时间、停留时间、转运时间以及生命体征指标。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胸痛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95.00% ( 19/20 )和 60.00% ( 12/20 ),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胸痛患者的确诊时间、停留时间、转运时间相比于参照组较短,生命体征指标相比于参照组较优, 2 组数据有明显差异( p < 0.05 )。 结 论 : 对胸痛患者实施绿色通道,将护理效果和质量均提升,使各种救治时间缩短。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采用 MD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 50例缺血性脑卒中行介入术患者,根据随机盲选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后行介入术,观察组采用 MDT指导后再行介入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行介入术后血管再通率,肢体致残率、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 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患者采取 MDT干预方案,能够降低血管堵塞率 ,肢体致残率,进 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穿刺路径下建立不同大小皮肾通道的肾脏血管损伤情况。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选取80个新鲜猪肾,分别经正常肾锥体中心线(路径A)、融合肾锥体一侧锥体的中心线(路径B)、融合肾锥体正中线(路径C)和肾柱正中线(路径D)4种路径穿刺,每条穿刺路径均分别建立F8、F12、F16、F20、F24和F30共6种不同大小的通道,依据穿刺路径及通道大小共设置24个实验组。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比较相同大小通道下4种穿刺路径的血管损伤情况,以及相同穿刺路径下不同大小通道的血管损伤情况。结果经路径A和路径B穿刺以损伤皮质层Ⅴ、Ⅵ级动脉为主。经路径C穿刺,通道内可见白色结缔组织包绕的血管显露,总体以损伤Ⅳ级动脉为主。经路径D穿刺,通道内血管密布,Ⅲ~Ⅵ级动脉均损伤严重。经路径A、B、C、D分别扩张至F30、F24、F16、F12时出现Ⅲ级动脉损伤。4种不同穿刺路径的总体动脉损伤程度在F8(χ2=8.259,P=0.041)、F12(χ2=12.610,P=0.006)、F16(χ2=15.386,P=0.002)、F20(χ2=16.288,P=0.001)、F24(χ2=16.068,P=0.001)和F30(χ2=10.298,P=0.016)通道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路径A和D相比,F12(P=0.045)、F16(P=0.025)、F20(P=0.015)、F24(P=0.007)和F30(P=0.043)通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路径A和C相比,F16(P=0.048)、F20(P=0.046)和F24(P=0.037)通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路径A和B相比,6种通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路径A穿刺时,F8与F30通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经路径B穿刺时,F8与F24(P=0.046)、F30(P=0.027)通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肾柱正中线穿刺建立皮肾通道的血管损伤最严重,其次为经融合肾锥体正中线,经融合肾锥体一侧锥体的中心线和正常肾锥体中心线穿刺的血管损伤相对较少。经融合肾锥体一侧锥体的中心线、正常肾锥体中心线分别扩张至F24、F30通道时血管损伤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在 2018年度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 68例,随机分 2组:一组在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为观察组( 34例);一组在急救中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为对照组( 34例);对两组患者的入院至初诊时间、初诊至转入专科时间以及急救成功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至初诊时间和初诊至转入专科时间显示观察组均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显示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和急救成功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患儿为 76例,在本院 2018年 2月至 2020年 3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 38例,在护理中以常规方式展开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 38例则需要将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加以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在对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加以运用,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儿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患儿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 80例 2018年 12月到 2019年 12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急诊护理绿色通道,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比较两组患者从确诊到转至专科治疗的时间与患者的救治效果。 结果: 采取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后,患者的入院到确诊时间(18±1.78)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确诊到转入专科治疗时间( 24±1.76)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急诊脑卒中患者来说,采取急诊护理绿色通道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诊治效率,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超微通道经皮肾镜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共对我院96例患者施行斜跨位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男60例,女36例,年龄25~66岁。结石长径(22±7,15~41)mm。术中将患者置于患侧斜向上45°斜跨位,逆行留置9.5/11.5 F输尿管通道鞘或7 F输尿管导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穿刺成功后逐步扩张并置入11/13 F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外鞘。采用200 μm钬激光碎石。取石满意后,根据结石碎片清除情况、通道是否有出血决定是否留置双J管和(或)肾造瘘管。结果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33)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6±11)g/L。术后4例出现发热38.5~38.9℃。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1.3)d。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1.7%(88/96)。结论斜跨位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短,且结石清除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快、慢通道的麻醉恢复室双轨临床护理路径,为实施规范的麻醉苏醒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方法,构建以快通道、慢通道为理论框架的麻醉苏醒期患者的分类管理,研究小组于2019年5—6月初步拟定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表,并于2019年7—10月进行了2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路径表。结果2轮专家函询回收率分别为90.91%、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路径表的变异系数为0.06,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最终形成了基于快、慢通道的麻醉恢复流程图和三级条目。结论构建的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结果可靠,基于快、慢通道对麻醉苏醒期患者病情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可为麻醉恢复室实施患者分类管理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探析多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7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彩超联合多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对照组行X线定位穿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5.71%和84.8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术后1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超联合多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确切,结石清除率较高,且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较理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