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隔物灸作为间接灸的一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中,其独特的作用方式引发了人们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度思考。从穴药结合、穴灸结合、穴药灸结合阐述其作用方式;从穴位特异性、药物的透皮性、艾灸的热辐射性分析其作用机制,凸显出该疗法穴、药、灸三位一体作用于机体发挥效应的优势所在。

  • 标签: 隔物灸 穴位 药物 热辐射
  • 简介:摘要在临床麻醉中,丙泊酚因起效快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受到广泛应用,但当前关于丙泊酚中枢麻醉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依然是研究热点,围绕丙泊酚中枢麻醉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当前文献研究,对于丙泊酚中枢麻醉作用机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丙泊酚 中枢麻醉 机制 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治疗羊水过少的观察及作用机制。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90例羊水过少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水化方法治疗,肝素治疗组则予以肝素治疗。比较两组转归率;症状改善的时间、胎盘血流改善的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总量;治疗前后产妇VEGF水平、AFI水平;产后出血的例数、剖宫产的例数。结果肝素治疗组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肝素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时间、胎盘血流改善的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总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EGF水平、AFI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肝素治疗组VEGF水平、AFI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肝素治疗组产后出血的例数、剖宫产的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素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胎盘血流和改善新生儿情况,减少产后出血,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素 羊水过少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针灸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能够影响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神经肽(NPY)、信号转导通、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等因素,调节该因素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抗抑郁的治疗效果。笔者通过综述,以加深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的认识,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场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抑郁症治疗效果的提升。

  • 标签: 针灸 抑郁症 针灸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药效学实验方法,探讨溪黄草浸膏退黄、散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胆汁分泌实验;非特异型免疫功能-碳廓清实验和体液免疫功能-血清溶血素实验,对溪黄草浸膏退黄、散淤功能进行论证。结果溪黄草浸膏在给药30min后,剂量为8g.kg-1、16g.kg-1时,对麻醉大鼠的胆汁流量有明显增加,其增加率分别为57.14%和64.28%。剂量为9g.kg-1和27g.kg-1能极明显提高NIH小鼠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对小鼠血清的溶血素有明显的增加作用。结论溪黄草浸膏通过提高动物免疫功能,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达到退黄疸,散淤、清湿热的功能。

  • 标签: 溪黄草浸膏 免疫功能 胆汁分泌
  • 简介:研究表明,男性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比例高于女性。在危重症病人中,男性肾功能下降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死亡风险更大。在慢性肾脏病(CKD)发生发展过程中,男性比女性更易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动物疾病模型研究证实,雌激素对急、慢性肾脏疾病均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雌激素 抗氧化作用 肾脏保护 细胞凋亡 肾脏疾病 肾脏纤维化
  • 简介:摘要一个国家的经济想要快速发展,能源消耗的问题一直都是国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能源资源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资源的循环与节省利用,节能减排的理念应运而生,利用节能减排来改善国家能源使用体系的弊端成为了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机会。对此需要在遵循循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节能减排现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节能减排能够带来的效益,进而了解其带来的效果以及国家对此的举措。

  • 标签: 能源 节能 减排 效益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对临床应用丙泊酚实践研究分析,结合诸多学者研究结论探讨丙泊酚中枢麻醉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 标签: 丙泊酚 中枢麻醉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药效学实验方法,探讨溪黄草浸膏退黄、散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胆汁分泌实验;非特异型免疫功能-碳廓清实验和体液免疫功能-血清溶血素实验,对溪黄草浸膏退黄、散淤功能进行论证。结果溪黄草浸膏在给药30min后,剂量为8g.kg-1、16g.kg-1时,对麻醉大鼠的胆汁流量有明显增加,其增加率分别为57.14%和64.28%。剂量为9g.kg-1和27g.kg-1能极明显提高NIH小鼠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对小鼠血清的溶血素有明显的增加作用。结论溪黄草浸膏通过提高动物免疫功能,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达到退黄疸,散淤、清湿热的功能。

  • 标签: 溪黄草浸膏 免疫功能 胆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方法择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本院就诊的消化道炎症患者共50例,25例使用阿莫西林的患者归入研究组,25例使用奥美拉唑的患者归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就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就不良反应率而言,研究组近似于对照组,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阿莫西林在炎症的治疗上具有显著疗效,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作用机制 药理 阿莫西林 临床
  • 简介:摘要推拿技术治疗颈椎病在临床起到了一定的疗效,进一步了解推拿技术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中国知网,以“推拿技术治疗颈椎病”和“作用机制”为检索词检索近年来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作用机制的文献,并对以上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从而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目前大量有关研究侧重于颈椎病临床疗效的观察,对推拿技术治疗颈椎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推拿技术治疗颈椎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作用机制会得到广泛的共识。

  • 标签: 推拿手法 颈椎病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维生素D是指一组具有不同药效而生物活性类似的类固醇激素。活性维生素D3是一种细胞循环调节剂,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功能。活性维生素D3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在体内发挥多种多样的生理学功能,1,25-(OH)2D3作用于小肠粘膜,促进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球近球小管对钙、磷的回吸收;作用于骨组织,影响钙、磷的吸收。临床上可用来治疗炎症、皮肤病、骨质疏松、癌症和免疫疾病等。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3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抑郁的临床效果及研究其作为D2和D3受体激动剂对帕金森抑郁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抑郁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左旋多巴联合溴隐亭)和观察组两组(A组,20例,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B组,20例,左旋多巴联合罗匹尼罗),对这三组患者在对抗帕金森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予以评价。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UPDRS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抑郁症经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和溴隐亭治疗后,帕金森综合症的运动性方面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改善,而在非运动方面普拉克索和罗匹尼罗的联合治疗对于帕金森抑郁的治疗程度获得有效控制。

  • 标签: 左旋多巴 普拉克索 罗匹尼罗 溴隐亭 联合治疗 帕金森病 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α-MG)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进行归纳综述,以期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α-MG相关药理研究文献,对其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结果α-MG具有抗癌、抗炎、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等生物活性。结论α-MG药理作用广泛,机制研究表明其对体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具有调节作用,具有很大的临床开发价值。

  • 标签: &alpha -倒捻子素 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塞是指因脑血供中断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症状,进一步造成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种疾病。急性脑梗塞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予以患者安全、高效的治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丁苯酚是一种脑保护药物,具有保护神经的作用,在临床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对丁苯酚治疗急性脑梗塞研究进展综述主要包括其治疗依据根本依据、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脑梗塞 作用机制
  • 简介: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再评价,不仅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中药注射剂本身发展的需要。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再评价的主要内容,目前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作用机制研究比较少,多停留在药效学评价阶段。为此,本文针对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药注射剂的特点,提出了以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为核心的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与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作用机制 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药物相互作用特征与机制。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缺血性脑病患者76例,随机抽取38例作为A组,采用单一阿司匹林治疗,另38例作为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A组基底动脉收缩峰值流速值、血小板聚集率均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基底动脉收缩峰值流速值、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脑病治疗中,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后,通过二者相互作用,可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阿司匹林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应用于肿瘤治疗中效果显著,对肿瘤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临床对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逐渐增多,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也随之增强。为了加强对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的了解,本文将从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相关的分子靶向药物、与血管生成抑制相关的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膜特异性抗原相关的分子靶向药物等方面出发,对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阿莫西林的药理机制作用。 方法:根据 2013年 2月至 2014年 10月我院的 74例消化不良患者和 52例膀胱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消化不良患者分组为甲乙两组,均为 37例,膀胱炎患者分组为丙丁两组,均为 26例。甲丙两组使用阿莫西林治疗,乙组使用雷贝拉唑治疗,丁组使用氧氟沙星治疗。比较几组治疗效果。 结果:甲组有效率 91.89%,乙组 72.97%,丙组有效率 88.46%,丁组有效率 65.38%。 结论:阿莫西林临床中治疗范围广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阿莫西林; 药理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