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开始进行探索性胃癌临床研究。近10年来,开展的研究项目显著增加,其中,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如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系列研究]、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热点问题(5010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CGOG1001试验和RESOLVE系列研究等)、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DRAGON研究)及高质量大数据集成的真实世界研究等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较少、研究回报率较低、科研数据质量和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亦应看到,我国胃癌临床研究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包括人群基数大、案例丰富、进展期胃癌占比大等,均有利于真实世界研究的开展。未来我们应紧跟国际前沿并结合国情,深化临床研究,让更多中国元素被引入国际胃癌各大指南之中,推进我国胃癌诊疗整体水平的提高。
简介:摘要近十年我国胎儿医学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胎儿医学中心,也陆续开展了各种胎儿宫内手术,其中有技术相对成熟的选择性减胎术、宫内输血、胎儿镜激光凝固术、引流术、产时子宫外手术等,也有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的介入性球囊导管手术、开放性胎儿手术等。胎儿宫内手术涉及的绝不仅仅是技术操作问题,更重要的是围手术期的充分评估、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以及手术效果的远期评价。从胎儿手术干预的伦理学和临床指征,到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考核,再到胎儿医学中心的管理,国内胎儿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规范建制。
简介:摘要国家病理质控中心(简称PQCC)成立已超过10个年头,中心制定并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病理质控的13项指标。指标作为病理质控工作的抓手在全国贯彻执行,为全国病理质量提供了一定量化的考评依据,从每年上报的数据来看,我国的病理质控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全国病理质量,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简介:摘要苏联骨科医师伊利扎罗夫发明了能组装成800多种构型的环形外固定器,创立了与西方经典骨科不同的全新微创外固定技术体系,被国际学界称为Ilizarov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模仿自然,通过体外控制与转化生命运动的应力,治愈复杂创伤性骨折、骨与软组织缺损、感染与肢体的严重畸形,能挽救一些濒危截肢严重复合创伤与四肢残缺。该技术在理论指导、手术指征、医疗模式与术后管理等方面,不同于现代的创伤骨科的骨折内固定(AO)技术,能够以最微创甚至无血的手术方式实现骨折的复位固定。体外控制骨的生长,不仅能完成创伤骨科大部分骨折的固定要求,而且可以在不植骨和不丢失骨长度情况下解决骨不连、骨缺损、四肢软组织缺损和伴发畸形等复杂问题。Ilizarov技术引入中国已30余年,由于诸多原因该技术在我国骨科的传播应用仍不够广泛深入。现将Ilizarov技术在我国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做一阐述,供国内骨科同道了解认识该技术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改善高血压患者各项指标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探求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中的有利因素。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2019年1月开始运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设为观察组),此前运用常规管理模式(设为自身对照组),比较两种管理模式干预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压控制率、高血压危害知晓率、正确服药率等。结果: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LDL-C、TG、T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DL-C、血压控制率、高血压危害知晓率、正确服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优尺度回归分析(CATREG)结果显示,较好的依从性、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较高的高血压危害知晓率为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强调社区医疗团队与家庭一体化监督作用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BMI、LDL-C、HDL-C、TG、TC等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知晓率、正确服药率;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中对血压控制有利的影响因素为较好的医嘱依从性、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较高的高血压危害知晓率。
简介:摘要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易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病。不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的发展,还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在过去的20年里,人类和动物布病的防控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此同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控制和根除布病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人畜接触机会增加,布病流行范围也不断扩大。全国布病疫情相对集中在内蒙古及其毗邻省份,其原因比较复杂,与畜牧经济发展、历史疫区活跃、传染源的流动及对布病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都有很大关系。本文将重点介绍布病在中国的防控工作历程、监测情况和防治现状,并提出防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