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抗艾滋治疗药物消化道反应的临床分析。方法抽选2017年5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艾滋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使用的抗病毒药物为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发生胃肠道反应的例数为3例,其构成为15.78%,而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反应的例数为3例,其构成为47.37%;治疗4周后,观察组发生胃肠道反应的例数为1例,其构成为5.26%,而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反应的例数为6例,其构成为31.58%。结论在艾滋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后消化道反应中,奥美拉唑可有效对胃酸进行中和,并且对呕吐反应起良好的抑制的作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艾滋病 消化道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患者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3TC+AZT+NVP13例,3TC+AZT+EFV43例,d4T+3TC+NVP13例,d4T+3TC+EFV15例,对治疗开始后的3个月内患者所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4组不同质量方案中,含NVP组中肝功能损害及皮疹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别明显增高;含AZT组中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别明显增高。药物不良反应以肝功能损害(39.28%)、消化系统症状(13.09%)和骨髓抑制(25.00%)为主。结论经过抗病毒治疗的艾滋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几种集中发生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因此除了需要在临床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抗病毒药物组合之外,还需密切关注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预防艾滋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知识掌握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艾滋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孕妇在干预前艾滋一般预防知识以及母婴传播知识了解率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在艾滋一般预防知识与母婴传播知识了解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防艾滋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知识掌握情况的干预效果明显。

  • 标签: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 孕妇 艾滋病知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可能引起HIV医源性感染的途径进行总结,并探讨分析无如何做好预防控制艾滋工作。方法将我院40例艾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艾滋患者感染HIV病毒类型多样,其中经性传播最多,有15例,占37.50%;经血液传播有10例,占25.00%;经母婴传播有15例,占37.50%。结论有效加强对艾滋的预防干预,加强HIV预防与控制,是降低HIV医源性感染的关键,有效提高全民对艾滋的正确认识,加强个人防护。同时行为模式指导以及药物阻断等方式进行控制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定期检查,注意对公用医疗器械和公用生活物品的消毒,实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的流行.

  • 标签: 艾滋病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体检和性病门诊病例、检测咨询、孕产妇筛查确诊的艾滋病毒(HIV)和艾滋(AIDS)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确诊为艾滋病毒(HIV)和艾滋(AIDS)病人540例,男性占68.12%,女性占29.66%;男性农民占85%,性工作者1.5%,干部及其他占20%;女性农民占60%,性工作者占1.8%、干部及其他占26%;壮族男性56%,壮族女性占56%;有外出打工史男性84.64%、女性61.07%;婚外情史男性40.15%、女性26.17%。结论艾滋病毒(HIV)和艾滋(AIDS)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上升人群主要为农民,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完善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已刻不容缓。本研究通过市两所“三甲”医院的传染病防疫管理获取信息,探讨市HIV/AIDS流行现状及特征,并根据流行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控制HIV/AIDS在桂西山区地区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流行特征 分析 控制
  • 简介:30岁未婚男性患者,全身多发大小不等的深在性溃疡3个月。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128;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及确证试验均为阳性。组织病理检查:棘层水肿、不规则增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红细胞外溢。诊断:恶性梅毒并发艾滋。治疗4周后,复查RPR1:8,溃疡全部愈合,遗留暗红色瘢痕。

  • 标签: 梅毒 恶性 艾滋病 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目标人群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措施及效果。方法分析艾滋的传播途径,提出预防艾滋的综合措施,特别是加强对艾滋目标人群实施健康教育。结果针对不同对象对艾滋目标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营造预防、控制艾滋健康促进的氛围;增强全民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减少和改变高危行为;减缓艾滋的蔓延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艾滋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与危害。结论艾滋的本质是一种“行为”。对待行为因素所引起的疾病,持续的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 标签: 艾滋病 目标人群 健康教育 实施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人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人116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58例,常规组采用日常常规性治疗管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管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综合治疗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精神支柱以及环境领域)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艾滋病人建立合理的治疗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其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治疗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艾滋的扩散与传播,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治疗管理模式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同伴教育对艾滋的预防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选择祥云县720名居民作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设为A组与B组,各360名。A组给予艾滋常规宣传教育,B组配合同伴教育,调查研究对象对艾滋的认知程度。结果调查艾滋传播途径、艾滋知识知晓程度、安全套正确使用情况,教育前,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教育后,B组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在艾滋宣传中应用价值高,可提高居民对艾滋的认知程度,积极预防艾滋,实现对艾滋的有效控制。

  • 标签: 同伴教育 艾滋病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中国的艾滋病毒总体感染率维持在低水平,估计为0.058%(0.046%~0.070%),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艾滋感染者的绝对数很大,AIDS疫情仍十分严峻,现将我国艾滋流行形势及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形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在艾滋预防控制使用健康教育模式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艾滋预防教育人群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教育模式;2组为观察组,使用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人群艾滋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艾滋知识掌握率依次为94.29%和71.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艾滋预防控制使用健康教育模式能显著提升艾滋知识掌握率,整体效果较好。

  • 标签: 艾滋病 预防控制 健康教育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艾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防护经验,降低艾滋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13合并艾滋感染的手术患者从术前患者准备、医护人员准备、手术室准备、手术器械准备,术中护理操作与配合、污染物品的处理,术后消毒等环节全程采取防护措施,观察职业暴露防护效果。结果13例患者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参与手术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事件。结论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全程采用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手术室医护人员艾滋职业暴露。

  • 标签: 艾滋病 围手术期 职业暴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XX地区人群对艾滋宣传形式的意向,分析宣传在艾滋防控体系中的作用。方法在XX地区随机抽取领导干部、已经成年的在校学生、农民、流动人口等500人参与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本组人员接收艾滋防控知识的途径,并开展艾滋知识宣传,比较本组参与研究人员在开展宣传前后对艾滋的了解情况。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参与研究的大部分人员接收艾滋防控知识的途径为电视、网络、报刊以及宣传栏共4条有效途径;且本组人员艾滋知识开展前后对艾滋防控的了解程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宣传后的了解率显著高于宣传前。结论参与研究的大部分人员接收艾滋防控知识的途径为电视、网络、报刊以及宣传栏等,加强宣传力度后,大部分人对艾滋相关知识的了解有了大幅度提升,可见宣传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防控体系 宣传方法 宣传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46例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T细胞计数亚群的检测结果。结果46例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平均44.5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胸闷气促、体重下降等。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较单纯肺结核患者在影像方面表现相对不典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067×109/L。PPD试验仅1例患者阳性。绝大多数患者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抗结核治疗有效,但病死率仍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结论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病情复杂且较危重,病死率高。及时抗结核治疗,以及适时开展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艾滋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艾滋病 肺结核 临床特征 影像学 CD4+T淋巴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流行的作用评价。方法选取本市25个社区,共计2265个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艾滋的预防干预措施,观察预防干预前后群众对艾滋的知晓率以及歧视态度。结果预防干预后的艾滋知晓率97.13%以及不歧视态度94.39%明显高于预防干预前的艾滋知晓率60.66%以及不歧视态度54.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干预能有效控制艾滋的流行,同时提高群众对艾滋的知晓率并降低对艾滋患者的歧视态度,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干预 艾滋病 流行 临床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例艾滋合并肿瘤的临床情况和治疗转归结局。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IDS合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诊断和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取得完整随访结果和诊断结果。疾病分类弥漫大B淋巴瘤6例、Burkitt淋巴瘤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卡波西肉瘤18例、肺癌5例、肝癌5例、其他8例。病患均为初筛HIV-1阳性,并经过深圳市CDC报告确认为HIV-1阳性,随访结果存活6月者8例,存活1年者7例,存活3年者30例,存活5年者15例。受试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2±0.2)年。结论HIV/AIDS感染者合并肿瘤的比例较高。恶性肿瘤以及艾滋有着类似的发病基础和临床表现。因治疗方案复杂,进而对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对于存在感染或者疑似HIV感染者应开展动态化HIV检测,尽早确诊,积极开展治疗。以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HIV AIDS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相关淋巴瘤(ARL)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例AR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ARL患者中9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2岁。10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确诊AIDS并治疗后7-48个月内发生淋巴瘤,1例患者确诊后未治疗且48个月后发生淋巴瘤症状,3例患者在淋巴瘤诊治过程中发现HIV感染。8例(8/10)患者有结外受累。就诊时CD4^+T细胞中位计数255(69-232)×10^6/L。6例行抗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均低于测量下限,无抗病毒史患者HIVRNA拷贝数为0-45000拷贝/ml。起时伴发热患者4例(4/10),以局部肿块起者6例(6/10),2例(2/10)以咽痛、咽部溃疡起。10例病理类型中7例为B细胞来源,其中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余3例为T细胞淋巴瘤。9例患者同时接受化疗和HAART治疗,化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CR率67%,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结论:ARL临床表现多样,积极的HAART联合规范性化疗可能改善ARL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瘤 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艾滋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而艾滋患者在患病后,其正常生活和健康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生理、心理出现不同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秦州区爱艾滋工作做一简单报告,旨在通关过合理工作宣传,降低艾滋的患病率,保障艾滋患者的正常生活。

  • 标签: 创新 创建 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