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 目的RP-HPLC法测定甘海胃康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甲醇—水 (80:20),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0mL/min。色谱柱为PhenomenexHyper Clone 5u BDS C18 130A(250×4.60mm 5 micron);柱温为30℃。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515~5.15m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2.86*106C+7477,r=0.99993。平均回收率为99.53%,RSD=2.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对甘海胃康胶囊进行质量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承气汤物质基准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分析质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m),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60 min,20%~90%A;60~70 min,90%~100%A),流速1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建立了小乘气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31个共有峰对共有风进行药材归属,通过对比指认了18个成分,15批小乘气汤物质基准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2。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数据来源可靠,能够对小承气碳物质基准整体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体现,可作为该经典名方复制制剂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如何在HPLC法下测定安乃近注射液有关物质的含量是否在安全范围之内。方法:采用HPLC法下测定安乃近注射液中杂质峰面积情况,并将杂质峰面积与对照组溶液主峰面积进行对比,杂质峰面积占比即安乃近注射液有关物质的含量。结果:色谱条件中检测波长、流速、柱温、进样量、色谱峰保留时间等参数分别为265nm、1.0mL/min、30℃、10μL、7.1min。破坏性试验结果表明加热1h或者强光照射4h后,安乃近主要成分和有关物质的降解产物均能够有效分离,而且安乃近注射液与甲醇溶液的混合溶液样本是不稳定的。试验结果表明安乃近注射液中有关物质含量最高的为6.9%,有关物质含量最低的为3.7%,平均有关物质含量为5.0%。结论:HPLC法测定安乃近注射液有关物质具体操作比较简单,能够直接测定安乃近注射液杂质含量,该测定方法具备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类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心动过速时应用心室起搏拖带、希氏束不应期/非不应期的心室期前刺激及心房不同部位起搏的方法,窦性心律下应用希氏束旁起搏、心室不同部位/频率刺激等方法。心室起搏拖带可观察多个指标,为临床最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但可能造成拖带后"假V-A-A-V"顺序,希氏束不应期的心室期前刺激可能出现假阴性或者导致心动过速终止,不利于鉴别诊断。窦性心律下行希氏束旁起搏和心室不同部位/频率刺激时,结果可能受起搏位置、旁路位置和不应期影响,易造成假阴性结果等。因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临床上需综合多种鉴别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 利于高效液相色谱,比较不同月份采收的多穗柯叶中共有峰总峰面积差异,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 色谱柱:Kromasil (C18 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0-20min甲醇为18%→35%;20-60min甲醇为35%;60-72min甲醇为35%→40%;检测波长:285nm;流速:0.8mL•min-1;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 不同采收期的多穗柯叶的成分组成变化不显著,但其各指标成分含量差异明显。结论 在4、6、10三个月份中多穗柯叶指纹图谱的共有峰总峰面积出现峰值,这对最佳采收时间的确定有一定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足跟部减压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择期行单侧下肢石膏外托固定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含树脂石膏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改良足跟部减压垫护理。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对比两组皮肤状况、局部疼痛程度、舒适度、生活质量及压疮发生率。结果 两组干预8周后皮肤状况评分、VA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舒适度评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表(SF-36)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8周后皮肤状况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0.95±0.26)分vs(1.62±0.41)分,(1.11±0.21)分vs(2.15±0.32)分],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81.15±2.25)分vs(70.59±4.16)分,[(87.65±9.98)分vs(63.65±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为1.00%(1/100),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8.00%(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折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改良足跟部减压垫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皮肤状况,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传统的前臂固定带中肩颈尼龙吊带材料粗糙,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佩戴,尼龙带的摩擦容易使颈部皮肤发生擦红,甚至破损,使患者舒适度降低。且患者佩戴前臂固定带活动时,患肢容易下滑,低于心脏水平,增加患肢肿胀,不利于患者康复。经临床使用,传统前臂固定带存在佩戴不舒适,稳定性差,患者随着步行前臂的摆动会增加骨折处的疼痛等问题。因此,制作改良版前臂固定带使患者佩戴舒适、稳定性增加,固定牢固;让患者在佩戴过程中,患肢处于功能位,利于患肢消肿,既能减轻因前臂摆动导致的骨折处疼痛,也能减轻对颈部的受压,不会使患者颈部出现压疮问题。方法 在传统前臂固定带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为达到上臂紧贴于前胸部固定,使前臂悬吊于功能位,在腰部增加一条活动性固定带。在前臂托内增加一条大拇指固定带,使前臂悬吊稳定性增加,减轻颈部悬吊力量。在肩颈悬吊带上增加柔软、可活动的衬垫,减轻颈部局部压力,增加颈部佩戴舒适度。 结果 改良版前臂固定带增加了患者佩戴的舒适度,缓解了患者颈部局部的压力,能妥善固定前臂,减轻患肢疼痛,增加了佩戴前臂固定带的有效性,使患肢处于功能位,护理人员及家属使用方便,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结论 改良版前臂固定带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并达到了预期固定的效果。
简介:摘 要 目的:建立HPLC-ELSD法,测定巴戟口服液中耐斯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依利特Hypersil ODS 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2:98);流速为1.0mL/min,柱温30℃。美国奥泰ELSD 2000ES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3℃,气体流速:3.2L·min-1)。对照品溶液进样量10μl、30μl,供试品溶液进样量20~30μl,外标两点法计算含量。结果:耐斯糖的进样量在0.3616μg~5.4240μg 范围内峰面积的对数与进样量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6332x-7.6758(r=0.9998,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3%(RSD=1.94%,n=6)。结论:建立的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巴戟口服液中耐斯糖含量的控制。
简介:摘要 目的:验证HPLC法测定鱼腥草中的槲皮素含量,确定槲皮素在鱼腥草中分布及鱼腥草日常不同使用方式的槲皮素含量区别;方法:色谱条件为:采用ShisheDo spolar C18(250 mm×4.6 mm;3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 结果:槲皮素在4.96~49.57ug/m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8%(RSD=0.88%)。结论:本检测方法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且槲皮素在鱼腥草中集中于叶中;鱼腥草日常不同使用方式槲皮素含量较为稳定,可用于鱼腥草的质量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P11-159K7.2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选取2009—201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SNSCC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标本65例,通过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RP11-159K7.2在SN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与预后的关系。运用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方法敲减RPMI-2650细胞(SNSCC细胞系)RP11-159K7.2的表达。体外实验分别用细胞增殖试剂盒8(CCK-8)增殖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等观察下调RP11-159K7.2后,SN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变化。体内实验观察RP11-159K7.2下调后,SNSCC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改变。机制研究运用蛋白质芯片方法,筛选RP11-159K7.2可能结合的蛋白质,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和RNA免疫共沉淀技术鉴定RP11-159K7.2结合的蛋白质。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P11-159K7.2在SN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与T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χ²值分别为4.697、4.235和10.753,P值均<0.05)。RP11-159K7.2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RP11-159K7.2低表达患者(P=0.013 7)。RP11-159K7.2下调后,SN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下降,SNSCC移植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RP11-159K7.2可能结合的蛋白质有31种,其可直接与核因子-κB(NF-κB)蛋白结合,对SN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控依赖NF-κB。结论RP11-159K7.2在SNSCC中表达增高,有望成为SNSCC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其在SNSCC中的作用机制与结合和调控NF-κB蛋白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4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7(42~84)岁。术前初诊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平均30.6(4.2~499.2)ng/ml。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1.15 ng/(ml·cm3)54例,<1.15 ng/(ml·cm3)295例。所有患者均行RP。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8分158例,<8分191例;病理分期≤T2b期151例,T2c期110例,≥T3a期88例;切缘阳性114例,阴性235例;精囊侵犯86例。前列腺癌危险分度低危121例,中危83例,高危145例。349例术后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观察终点为患者无生化复发生存期(RFS)。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术前RPR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将患者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术前RPR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349例术后中位随访32(4~132)个月。93例出现生化复发。根据ROC曲线得出术前RPR的截断值为0.27(95%CI 0.502~0.653,P<0.05),将患者分为高RPR组(RPR≥0.27)和低RPR组(RPR<0.27)。高RPR组66例(18.9 %),低RPR组283例(81.1 %)。两组的Gleason评分(P=0.005)、初诊血清tPSA(P=0.000)、病理T分期(P=0.031)、前列腺癌危险分度(P=0.037)、切缘阳性(P=0.03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RPR组RFS显著低于低RPR组(26.0个月与35.0个月,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Gleason评分(HR=1.579,95%CI 1.049~2.376,P=0.028)、初诊血清tPSA(HR=2.979,95%CI 1.655~5.362,P=0.000)、病理T分期(HR=1.292,95%CI 1.009~1.653,P=0.042)、术前RPR(HR=3.555,95%CI 2.339~5.401,P=0.000)是RP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年龄、PSAD、精囊侵犯、前列腺癌危险分度和切缘阳性不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tPSA(HR=1.917,95%CI 1.033~3.558,P=0.039)和RPR(HR=3.086,95%CI 1.994~4.775,P=0.000)是RP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RFS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RPR可作为评估RP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RPR≥0.27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