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于变量调查(或测量)的共时性、统计学关联及幸存者偏倚等原因,横断面研究被认为不能进行因果推断,这是当前的"共识"。本文基于因果思维,借助因果,首先明确定义真实截面和测量截面,并识别截面概念仅存在于理论的特性。实际横断面研究中,测量变量的共时性并不存在,而是无一例外地表现为非共时性时序,其实质上相当于测量变量间互为独立性假设,或不存在有差别错分偏倚。类似于累积病例对照研究和历史性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均为暴露和结局已存在或发生后进行的测量,这种测量相当于对变量值的历史重建或"考古"。这类研究进行因果推断的共性前提条件之一是,测量变量与其历史变量间必须存在着因果律。测量变量均为真实变量的替代者,测量变量间的时序在因果推断上并不重要。应加强对横断面研究分析性角色的认识。

  • 标签: 因果思维 截面 测量时序 因果推断 流行病学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静脉输液治疗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了解我院当前静脉治疗情况,为持续改进静脉输液治疗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治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岳池县人民医院静脉治疗横断面调研表》对我院23个临床护理单元床号为单号的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静脉治疗工具的选择和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情况。结果 调查当日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481例,采用不同静脉输液工具,其中一次性钢针83例、外周静脉留置针383例、PICC13例、CVC2例;选择不同静脉输液穿刺部位,其中上肢静脉399例、下肢静脉14例、关节部位30例、小儿头皮静脉17例、其他部位2例。结论 一次性钢针使用情况与钢针零容忍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心静脉导管等普及太慢,应用范围较窄;关节部位穿刺所占比例较高,易造成脱管、外渗/渗出等静脉输液并发症。因此正确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及穿刺部位还有待通过培训等方式进行提高。

  • 标签: 静脉输液 工具 穿刺部位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本地区衰弱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干预治疗衰弱提供途径和靶点。方法横断面调查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隆福医院老年科≥60岁住院患者218例。根据衰弱状态将患者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比较两组患者老年综合征情况。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校正t检验及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向后逐步法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或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18例患者年龄(73.3±7.5)岁,其中男性92例,女性126例。根据衰弱状态将患者分为衰弱组58例和非衰弱组160例,衰弱发生率26.6%(58/218)。年龄≥75岁衰弱占45.3%(43/95)。与非衰弱患者比较,衰弱组患者年龄大,且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躯体活动功能受限、跌倒史、便失禁、尿失禁、营养不良、视听口腔疾病、实体肿瘤、贫血、痴呆、抑郁和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的比例显著增加,但其血清白蛋白、步速、握力、体质量指数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OR=20.103,95%CI5.467~73.930,P<0.001)和躯体活动功能受限(躯体功能很差OR=98.149,95%CI19.400~496.557,P<0.001,躯体功能中等差OR=11.974,95%CI2.525~56.775,P=0.002)是衰弱的危险因素。优势握力是衰弱的保护因素(OR=0.903,95%CI0.831~0.981,P=0.016)。结论躯体活动功能受限和营养不良是衰弱的危险因素,改善平衡障碍、步速和5次起坐测试可能是衰弱康复治疗的途径。

  • 标签: 老年人 衰弱 营养不良 躯体活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处理肝癌切除断面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术后肿瘤复发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86例肝癌行肝切除肿瘤切缘<1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者在肝切除创面常规处理后加用微波烧灼(微波组),另44例肝切除断面仅常规处理(常规组)。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术中术后各相关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输红细胞的量,肿瘤是否有包膜,侵犯血管的情况,手术方式,术后肝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微波组与常规组患者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0%、61.4%、23.9%和86.1%、45.9%、19.2% (χ2=1.27, P=0.26);微波组与常规组患者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4%、35.6%、18.5%和50.4%、22.4%、7.6% (χ2=5.13, P=0.02);微波组与常规组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28.1%、56.2和11.4%、34.6%、83.3% (χ2=4.14, P=0.04)。结论肝癌术中应用微波处理<1 cm的肿瘤切缘不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可以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及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等方面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微波 消融技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为未来乳腺癌的诊疗规范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7月到2018年9月对110家乳腺癌年手术量超过200例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新辅助治疗患者的肿瘤分期和分子分型、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及相关手术操作的开展等。结果110家医院均已开展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2017年共行新辅助治疗14 550例,占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17.0%。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Ⅱ期患者占比<30%的医院有81家;Ⅲ期患者占比>50%的医院有84家。新辅助治疗患者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3 550例(24.4%),HER-2阳性6 024例(41.4%),三阴性4 991例(34.3%)。影响新辅助治疗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延迟手术存在顾虑"和"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后的保乳意愿不强"。53.6%的医院最常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为蒽环类药物续贯紫杉类药物,42.7%的医院首选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类药物。对于HER-2阳性患者,80.9%的医院会推荐含靶向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37.3%的医院将MRI用于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使用率在20%以下,而42.7%的医院在50%以上。将反复划线、纹身及金属夹植入分别作为新辅助治疗患者肿瘤原发灶及淋巴结首选标记方法的医院分别占60.0%、29.1%和10.9%。87.3%的医院新辅助治疗后患者保乳率低于20%。结论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已在中国大部分医院开展,然而新辅助治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占比仍然偏低。乳腺癌通过新辅助治疗以完成手术降阶梯的观念未得到广泛推广,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手段有待进一步规范。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辅助治疗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重度痴呆患者护理依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87例确诊为中重度痴呆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评估每例患者的中文版护理依赖量表(CDS),记录每例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严重认知功能损伤系列量表(SIB-S)、6 min步行试验(6MWT)、功能移动性测试(TUG)、美国康奈尔抑郁量表(CSDD)、淡漠评分(AES-10),以人口变量、MMSE评分、6MWT、TUG评分、CSDD评分、AES-10评分、SIB-S评分作为自变量,以CDS评分作为因变量,做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症中位数是2种,6MWT、TUG、MMSE、SIB-S、CSDD、AES-10评分分别为(208.54 ± 74.02) m、(24.56 ± 11.83)分、(12.67 ± 5.47)分、(40.85 ± 7.54)分、(7.92 ± 4.48)分、(25.28 ± 7.23)分,为对CDS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B值为-0.67~0.67,P<0.05或0.01)。结论中重度痴呆患者合并症多、身体耐力低下以及抑郁情绪对护理的依赖增加。

  • 标签: 日常生活活动 护理依赖 痴呆 中至重度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11~12月,采用现况调查的研究设计,对某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193份,回收问卷939份,问卷回收率78.7%,其中有效问卷891份,有效回收率为94.9%。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社会支持程度,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GS)评估职业倦怠情况,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探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平均年龄为(27.47±4.22)岁,女性占71.5%(637/891)。职业倦怠总体检出率为46.6%,情绪耗竭、玩世不恭、成就感降低的得分分别为(10.10±3.75)、(6.14±3.43)、(17.91±4.13)分。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未检出职业倦怠为对照,年龄小、工作1~3年、平均睡眠≤6 h、社会支持程度差者更易出现轻度职业倦怠(OR=0.91、0.40、2.25、2.38,P<0.05);女性、过去一年值夜班频率高、平均睡眠≤6 h、社会支持程度差者更易出现中重度职业倦怠(OR=1.59、2.94、4.01、2.40、3.66,P<0.05)。结论应针对不同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职业倦怠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倦怠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山西省三级医院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水平进行调查,为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8月15—21日选取山西省11个市46所三级综合医院及13所专科医院的2 913名新入职护士及其实时带教老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采用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他人评价调查问卷由新入职护士实时带教老师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最终回收自评有效问卷为2 575份,他评有效问卷2 400份。2 575名新入职护士自评核心能力总分为(154.22±17.15)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素质修养、个人特质、管理能力、专业能力、专业发展;2 400名新入职护士实时带教老师核心能力他评问卷总分为(155.60±20.71)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素质修养、个人特质、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发展。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总分自我评价与带教老师评价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西省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专业发展能力亟需加强培养。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自我评价与带教老师他评之间存在差异,需重视新入职护士带教老师的选拔与培训工作。

  • 标签: 护士 新入职 核心能力 多中心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对自贡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病率及特点。研究方法:选取 2018-09-01至 2018-12-31期间于我院体检的 1404人(年龄 18-80岁),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及结节性质差异。结果:本次研究中男性 740人,女性 664人,不同年龄段调查对象( <30岁组 225、 31-45岁组 390人、 46-60岁组 496人、 >60岁组 293人),发现女性研究对象中甲状腺结节发病率为 56.7%,男性发病率为 34.6%,女性发病率较男性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 0.05)。且发现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随年龄升高发病率升高。研究同时发现各年龄段甲状腺结节中 TI-RADS分级 4a级以上级别结节所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年龄是甲状腺结节发病的高危因素,各年龄段甲状腺结节中可能恶性结节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自贡地区 甲状腺结节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个人相关因素、身体功能、活动能力和环境因素等方面了解江苏省内居住于社区的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就业情况,从而确定影响其伤后就业的因素,并从不同方面提出脊髓损伤患者回归工作岗位的潜在方法。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基于国际脊髓损伤(InSCI)社区调查—中国江苏项目,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为框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患者的相关数据。社区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总体健康和幸福感评价等方面。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就业相关基本情况,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社区脊髓损伤患者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1月至12月,共收集问卷726份,其中541份通过电话访谈、152份通过网络链接以及33份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完成。Logistic回归结果可知,在家/外出时是否有人照顾(OR=0.405)、损伤时年龄(OR=0.949)、个人因素(OR=1.068)、活动和参与(OR=1.034)以及环境因素(OR=1.043)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从事带薪职业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居住在社区的脊髓损伤患者就业率较低(22.80%),活动受限和环境障碍为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因素。全面的康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足够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将有助于患者重回工作岗位。

  • 标签: 脊髓损伤 社区调查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就业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民营医院静脉治疗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进行培训,提升静脉治疗水平。方法 根据中国静脉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通过自行设计调查表、拍摄输液导管状况照片,对输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输液工具选择头皮钢针占 8%,穿刺部位选择合格率 89%,输液连接合格率 45%,导管固定与维护符合率 75% ,输液并发症 11.8%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院在输液工具的选择、输液穿刺部位的选择、敷料固定与维护、导管固定与维护、输液连接、输液并发症等方面还需提高,护理管理者应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整改,落实 «静脉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和 «2016版静脉治疗实践标准 »,不断提高民营医院的静脉治疗水平,迅速缩少与公立医院静疗水平差距。

  • 标签: 静脉治疗 横断面调研 护理管理 民营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可显著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加重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调查全国范围内腹部手术后SSI的发生率,分析其风险因素,为腹部手术后SS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全国68家医院2020年6月1—30日期间所有接受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数据以及感染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腹部手术后30 d内SSI发生率,次要结局变量为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30 d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 56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有163例(2.9%)发生SSI,其中器官(腔隙)感染98例(60.1%)、深部切口感染19例(11.7%)、浅部切口感染46例(28.2%)。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为SSI的主要病原菌(22.7%,37/16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1.792,95% CI:1.194~2.687,P=0.005)、手术部位为小肠(OR=6.911,95% CI:1.846~25.878,P=0.004)、手术时间延长(OR=1.002,95% CI:1.001~1.003,P<0.001)、手术切口等级(污染切口:OR=3.212,95% CI:1.495~6.903,P=0.003;感染切口:OR=11.562,95% CI:3.777~35.391,P<0.001)为SS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OR=0.564,95% CI:0.376~0.846,P=0.006)以及术前白蛋白水平每升高1 g/L(OR=0.920,95% CI:0.888~0.952,P<0.001)为SSI发生的保护因素。与非SSI患者相比,SSI患者术后ICU入住率[26.4%(43/163)比9.5%(514/5 397),χ2 =54.999]和术后30 d病死率[1.84%(3/163)比0.01%(5/5 397),χ2 =33.642]更高,ICU住院时间(中位数:0比0,U=518 414)、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7 d比7 d,U=656 386)和总住院时间(中位数:25 d比12 d,U=648 129)均显著延长,住院费用亦明显增加(中位数:7.1万元比3.9万元,U=557 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腹部手术后SSI发生率为2.9%。为降低术后SSI的发生,术前应纠正低蛋白血症,选择微创手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在围手术期内对高血压、小肠手术以及切口污染较严重的患者,予以关注并加强护理。

  • 标签: 腹部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横断面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影像学检查通过人体脏器的扫查,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信息,而超声心动能够实时评价心脏解剖结构、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信息。三维超声心动、应变成像等定量评估方法以及超声增强显影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为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了丰富信息。本文主要通过超声心动新技术在心脏移植等新领域的应用来阐述其重要性,从而指导治疗。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增强显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心脏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压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进行颈部超声检查的某单位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血压等生理、生化指标。将血压指标按连续变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和分类变量(是否高血压、血压分级和脉压差四分类)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人群血压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16名,其中男性321名(44.8%),女性395名(55.2%),高血压和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分别为40.9%(293例)和40.4%(289例)。≥60岁、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腰围增加、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的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更高(P<0.05)。随着血压分级和脉压差四分类水平的升高,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呈现增高趋势(Ptrend<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 mmHg使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增加了1.4%(95%CI:1.005~1.024);以非高血压人群为对照组,高血压人群的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增加了62.9%(95%CI:1.146~2.316),其中,女性高血压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增加106.3%(95%CI:1.242~3.427);以正常血压人群为对照组,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和3级高血压的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了86.8%(95%CI:1.175~2.946)和84.8%(95%CI:1.098~3.110)和119.6%(95%CI:1.165~4.142);以脉压差<60 mmHg(1 mmHg=0.133 kPa)人群为对照组,脉压差≥60 mmHg组的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增加56.2%(95%CI:1.049~2.326),其中女性脉压差≥60 mmHg人群的颈动脉斑块风险增加了73.3%(95%CI:1.007~2.983);以脉压差四分类Q1(≤42 mmHg)人群为对照组,Q3(50~61 mmHg)和Q4(≥62 mmHg)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了92.2%(95%CI:1.173~3.149)和95.0%(95%CI:1.147~3.316)。结论血压和脉压差水平升高与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升高相关联,防控血压和脉压差升高可能是防控颈动脉斑块的有效措施之一。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 关联研究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切除中应用及其在半肝离断面设计中的误差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脏外科名家手术精粹》一书中的59例病例资料。其中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54±14)岁。肝恶性肿瘤46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肝囊腺瘤2例,肝血管瘤3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肝胆管结石3例,肝包虫病1例,活体供肝切取2例。筛选半肝离断的手术视频及相应的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设计的半肝离断面,将术中肝离断面与术前设计离断面对比分析,总结术前设计的误差及原因。结果共18例术前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其中14例纳入分析。术前设计离断面与术中不符10例,术前、术中基本相符4例。不按Cantlie线切割9例,其中沿肝中静脉纵轴切割7例,沿下腔静脉右侧壁切割1例,切割线偏离胆囊切迹中点1例;按Cantlie线切割但设计离断面未避开肝癌1例。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在肝切除中使用率不高。术前离断面的设计需要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实施,高年资肝脏外科医师与影像科医师或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审查和核对。半肝离断平面设计应按照Cantlie线走行切割,还需结合肝癌切除原则。

  • 标签: 成像 三维 肝切除术 肝肿瘤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厦门市梧村社区小学生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免疫接种情况,为本地区乙型肝炎综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厦门梧村社区三小学共2 722名小学生进行普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6个月后统计免疫接种情况。结果HBsAg阳性率为2.8%,HBsAb阳性率为28.4%,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年龄6~7岁组明显高于≥10岁组。三小学中梧村小学乙型肝炎感染率最高,实验二小感染率最低。共发现HBV"小三阳"51例,梧村小学共23例(45%),HBV"大三阳"0例。所有小学生于出生后0、1、6个月全部接种三针次乙型肝炎疫苗,目前高抗体梯度7人(0.3%),低抗体滴度766人(28.1%)。6月后梧村、实验、东埔三小学实际免疫接种率分别为28.67%、62.33%、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9,P<0.01)。结论厦门梧村社区小学生具有HBsAg阳性率低,但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率、抗体滴度及总体免疫接种率低等特点,且HBsAb的血浆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所有HbsAg阴性及HBsAb抗体滴度低的小学生应再次免疫接种,尤其是大年龄组小学生,对提高厦门市地区对小学生乙型肝炎防控意义重大。

  • 标签: HBV感染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 小学生 社区 免疫接种
  • 作者: 江秋红 黄欣怡 束礼明 肖素 陈秀慧 洪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518107,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518107,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长沙 41001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的触发因素及其与卒中严重程度和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发病2周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触发因素问卷调查将其分为有和无触发因素组,比较2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低NIHSS评分组(≤8分)和高NIHSS评分组(>8分),比较2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触发因素的独立相关因素以及存在触发因素与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17例患者,年龄(63.4±12.8)岁,男性148例(68.2%)。109例患者至少有1个触发因素,常见触发因素为睡眠障碍(46.8%)、感染(18.4%)和漏服药物(13.8%)。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糖尿病[优势比(odds ratio, OR)2.49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347~4.626;P=0.047]、大动脉粥样硬化(以小血管闭塞作为参照:OR 2.168,95% CI 1.060~4.343;P=0.034)和基线NIHSS评分(以第1四分位数组作为参考,第4四分位数组:OR 2.320,95% CI 1.043~5.162;P=0.039)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触发因素独立相关,存在任何一个触发因素与卒中严重程度独立相关(OR 2.042,95% CI 1.106~3.770;P=0.023)。结论糖尿病及卒中严重程度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触发因素有关,存在触发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严重程度更重。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调查问卷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灾难应急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52所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在线匿名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一般资料及护士灾难应急知识量表两部分,其中护士灾难应急知识量表包括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职能以及你所需承担的角色、检伤分类、沟通和联络、特殊护理及隔离去污、报告和获取重要资源、生物制剂6个维度,因各维度条目数不一,采用指标值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950份,护士灾难应急知识得分(147.5 ± 33.8)分(指标值73.75%),高于国内常模,处于中等水平;6个维度中,检伤分类知识得分(21.25 ± 5.55)分,指标值(85.00%)最高,生物制剂知识得分(10.21 ± 3.00)分,指标值(68.07%)最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学历、职称、工作岗位、是否参加过大型紧急事件救治、所获应急准备继续教育学分、身份是灾难应急知识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t值为-4.107~12.376,P<0.01)。结论我国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对于灾难应急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总体知识水平不高,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应不断完善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框架,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推行在理论教育基础上的模拟培训,鼓励参加大型救灾活动,提高护士灾难应急知识水平。

  • 标签: 灾难护理 应急知识 横断面研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