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梗患者可能会发展到心衰这个阶段,心衰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于冠心病,如何进行心衰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世界医学领域关注的问题。国外通过研究发现,心梗后心衰不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都开始有下降的表现,但是我国近十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是原来的 5倍,同时死亡率依然较高,究其原因,在于心梗后人体由于心肌坏死、炎症反应等造成心室重构,进而导致心力衰竭。对于心梗患者来说,做好相关的检查可以对预后情况评估。然后患者可以服用心梗后心衰的药物进行防治,而目前基因治疗以及干细胞移植正在受到关注,使用心衰辅助装置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十分有效。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防治 进展
  • 作者: 郭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1期
  • 机构:潜江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郭洁【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支架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方法:以2017年12月-2019年1月间入本院治疗的93例AMI支架术患者为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47例与46例。A组给予心脏康复训练,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38%,B组为21.74%(P<0.05)。结论:为AMI支架术患者行心脏康复训练可改善其心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
  • 简介:心肌梗死后触发的炎症反应是心脏修复的前提条件,个体炎症反应的差异导致不同的临床结局,因此调控心梗后炎症的免疫调节治疗成为近年来心室重构治疗研究的热点。免疫调节治疗需要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免疫调节药物及其他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 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等级,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等级相对于常规组发生明显的好转,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服务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 2017年 5月 -2018年 12月间收治的 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将 70例患者分为 2组,对照组 3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35例则实施循证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护理满意率,观察组分别为( 11.5±1.8) d、( 89.6±1.5)分、 5.7%、 97.1%,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促使护理服务更为规范科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患者7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8月间,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措施分为循证组与常规组,对循证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每组各37例,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护理有效率。结果 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祛瘀生新亦称化旧生新、除旧生新,一方面通过祛瘀、化旧或祛腐等方法来祛除体内沉积的瘀血及其他陈旧性的病理产物,另一方面强调应用生新方法来召他血、生新血、生新络、生新物,"祛瘀"与"生新"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胸痹心痛),尤其对心肌梗死后治疗性血管新生(形成和开放冠脉侧支循环、微循环)以及心肌重塑的改善,疗效卓著,本文就此予以探讨。

  • 标签: 祛瘀生新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重塑 中医药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循证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52例患者资料,按护理干预模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2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可改善患者不良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1)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对比,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有效地提高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 作者: 毛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300)【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9-02急性心肌梗死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是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种多发、常见病,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多见,发病时会对消化系统、呼吸、心血管系统进行累及,常伴有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衰等的并发症,严重时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是让人们感到恐惧的一种心脏疾病。那么,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究竟该如何识别呢?本文将以此问题为依据进行详细阐述: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先兆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突发性危险疾病,看似毫无征兆,实则在发病前会有各种先兆出现,只是不容易被重视。在疾病发作前的1~2d,患者心绞痛病症的发作频率会明显增加,在硝酸甘油片服用后症状并无明显改善,患者会有自觉的心前区、胸骨下持久且剧烈疼痛,或者是心前区有闷胀不适感,偶见疼痛感向颈部、手臂处放射,与此同时伴有冷汗、心慌心悸、白色惨白等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因心肌下壁缺血而导致上腹部剧烈疼痛(具有突发性),在服用速效血管扩张药物、休息后其疼痛感仍无法得到缓解。一旦有上述症状出现,患者一定要马上放下手中的任何事物,立即躺下休息,保持仰卧位,对自身病情进行观察,若此时情绪激动,一定要让自己平静下来,使心肌耗氧量减少,若症状始终未有缓解,应立即拨打120求救。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来说,其在临床上的表现形式多样,部分患者症状并不明显,仅有腹痛、头痛或是牙痛等症状,并未出现相关的脏器病理改变,很有可能被忽视,其实有此类症状的患者应当加以重视。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时间——黄金1小时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过程便是争抢生命的过程,心肌梗死主要因心脏供血血管受到阻塞,致心肌缺氧、缺血、坏死而产生,在血管被阻塞后,大约30min左右的时间,心肌便会逐渐发生坏死,完全坏死的时间大约在血管阻塞的6~8h后,在这段时间里若能够将堵塞的血管尽早打开,患者的心肌存活率便会大大提升。所以,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1h内能够得到合理、正确的救治便会有很大的康复几率,可恢复的同正常人无异,但是,若在发病的1h后才得到急救,患者的心肌将会逐渐发生坏死(时间越长且心肌坏死便会越多)。现实生活中,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因自身(或家属)原因而错过了最佳急救时机,这样说明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知识加以普及的重要性。3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施予循证护理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4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循证护理的34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总体满意度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运用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施予护理后,其相应的护理成效较优,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 130 例,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两组护理后心功能等级情况、满意度调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两组在护理后均有一定好转,但观察组患者心功能Ⅰ级和Ⅱ级明显高于对照组,Ⅲ级和Ⅳ级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且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更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使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94 例于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来我院治疗的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两组各 47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明显 短 于 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 P < 0.05 )。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可以 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卧床时间与住院费用, 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心律失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花费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服务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将7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则实施循证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护理满意率,观察组分别为(11.5±1.8)d、(89.6±1.5)分、5.7%、97.1%,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促使护理服务更为规范科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分析循证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本次护理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病率为45.13%,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03±4.01),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为75.14%;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病率为9.13%,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03±3.11),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为95.25%,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能够提升患者恢复速度,减少心律失常的复发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护理推广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 78例行 PCI术治疗的 AMI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出院 6个月后两组患者 SAS、 SDS评分均较出院时降低,但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 P< 0.05);实验组总依从率为 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 79.49%的总依从率( P< 0.05)。结论:对行 PCI术治疗的 AMI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心理状态 用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