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KTH整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以80例接受PCI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等量平分法做组间安排,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展开研究,研究期间给予甲组(40例)患者常规心脏康复护理,给予乙组(40例)患者AMI护理服务,而后对相关数据展开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比对阐述。 结果:乙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更显优异,P值<0.05,具体可见于如下方面:NYHA分级情况、运动耐力、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结论:对接受PCI的AMI患者展开KTH整合护理服务,一方面能有效促进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身体状态和运动耐力,还可切实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望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KTH整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录2022.2——2023.2期间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计收录样本量为60例,将其应用摸球法进行分组并开展不同术后护理手段,比较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均有30例,所对应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KTH整合护理干预。KTH整合护理模式包括知信行实践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andpracticemodel,KABP)、跨理论模式(transtheoreticalmodel,TTM)和健康信念模式(HealthBeliefModel,HBM)。采用生活自理能力指数(BarthelIndel,BI)评价两组自理能力,满分100分,得分与自理能力成正比;统计两组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距离越长,运动耐力越好;采用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QQC)评价两组生活质量,总分24-12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结果:(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和6min步行距离,干预前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BI评分(85.32±5.74)分、6min步行距离(597.52±31.75)m均高于对照组BI评分(71.76±6.10)分、6min步行距离(565.40±33.20)m,P<0.05。(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观察组CQQC评分的体力维度、社会心理状况维度、医疗条件维度、工作状况维度、身体状况维度及一般生活维度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实施KTH整合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耐力、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术后心衰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术后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及NT-proBNP水平和步行6min实验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可比,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术后心衰可加快患者病情康复,远期预后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30例A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为实验组,30例A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后未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情况。结果:实验组的TnI、NT-proBNP、CK、CKMB、HBDH、LVEDD更高,LVEF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急诊PCI治疗并发生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未出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显著上升,根据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可对心力衰竭风险进行评估,从而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有助于提升疗效促进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7KTH整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其中,对照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7KTH整合护理干预,并对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分级评分和生活质量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7KTH整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提高其心脏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心肌胶原是构成心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维持心脏结构和心肌细胞功能的完整性,并在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变化和心脏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此探讨胶原蛋白成分在心肌梗死后承担的功能十分必要。心肌胶原受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神经内分泌以及多种调控分子影响,不同类型胶原在心脏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以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在心肌梗死后大部分心肌胶原表达升高,也有部分胶原,比如Ⅴ型胶原因消耗比例下降,进而导致瘢痕面积增大,因此,适合的胶原比例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前提。笔者就心肌胶原的功能、心肌梗死后心肌胶原的变化、调控心肌胶原变化的机制以及对心肌胶原可产生影响的药物研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23年5月——2024年3月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介入术后并发脑梗死,筛选共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20例。前组执行基本护理,后组执行针对性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术后日常活动能力(ALD)和肢体运动能力(FMA)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实验组ALD、FMA评分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并发脑梗死患者接受及时护理能有效改善病情,提高运动与生活能力,建议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2年1月份至2023年1月份接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优质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合并心律失常,基于数表法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应用价值;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满意度较高,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