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科手术后ERAS中应用神经刺激的成效。方法:选入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需进行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进行实验,以随机数字分组形式分成:比对组、试验组,35例比对组:常规的加速康复管理,35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经神经刺激。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疼痛情况,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检测值、首次排气时间检测值、离床活动检测值、住院天数检测值,满意率。结果:术后2-8小时,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试验组疼痛情况均低于比对组(p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妇科手术 ERA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增加耳迷走神经刺激,对照组接受假耳迷走神经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 (HLA-DR)水平,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评定双侧上肢感兴趣区(ROI)温度差异,记录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侧手部肿胀程度。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HLA-DR[(36.91±4.19)%]、双上肢ROI温度差值[(0.43±0.24)℃]、FMA-UE评分[(38.76±5.13)分]、VAS评分[(2.88±1.34)分]、肿胀程度[(29.76±8.42)ml]改善较为优异(P<0.05)。结论耳迷走神经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炎症反应,抑制交感神经过度亢进,提高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有关。

  • 标签: 迷走神经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
  • 简介:摘要术后睡眠障碍(postoperative sleep disturbances, PSD)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PSD,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文章对穴位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调节PSD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着重从TEAS对应激反应、免疫炎症反应、术后疼痛及睡眠-觉醒周期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TEAS调节PSD的机制,为临床治疗PSD、加速患者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睡眠障碍 机制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穴位刺激治疗剖宫产时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组30例。实验组在麻醉前30min给予双侧内关、足三里穴位刺激刺激持续至手术开始。对照组贴电极贴不给予刺激。记录穴位刺激前(T0)、手术开始时(T1)、剖出胎儿时(T2)、关腹牵拉腹膜时(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恶心呕吐视觉模拟评分(NVAS),记录手术出血量、液体输入量、麻黄碱使用率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1)两个组别各个时间点所测量的结果HR,MAP,SPO2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手术出血量、液体输入量及麻黄碱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T1-T4时间段的NVAS比对照组均降低,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剖宫产 穴位电刺激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电图刺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21年4月-2022年10月,新余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80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联用肌电图刺激治疗。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SCV、MCV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CV、MC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管综合征应用肌电图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肌电图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肌电图经皮电刺激 西医常规疗法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后手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穴位刺激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的脑卒中后手部功能障碍60例,起止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1月,分组方法为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一组与二组,治疗方法分别是穴位刺激治疗和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法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治疗后FMA评分比较,一组是15.16±2.51(分),二组是11.49±2.15(分),(t=4.219,p=0.028),结果有差异。结论:脑卒中后手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穴位刺激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脑卒中 手部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PFMT)联合神经刺激(TENS)干预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RP术后尿失禁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FMT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MT联合TEN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72 h尿垫使用量、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道闭合压、腹压漏尿点压、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72 h尿垫使用量为(1.95±1.13)片,低于对照组[(6.28±2.47)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13.92±2.53) mL/s]、最大膀胱容量[(338.72±19.22) mL]、最大尿道闭合压[(69.75±5.04) cmH2O]、腹压漏尿点压[(90.56±5.26) cmH2O]均优于对照组[(11.48±2.18) mL/s、(325.81±18.63) mL、(65.29±4.78) cmH2O、(83.58±5.29) cmH2O)],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CI-Q-SF评分[(5.97±1.82)分]低于对照组[(10.95±2.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MT联合TENS治疗RP术后尿失禁优于单独应用PFMT。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经皮神经电刺激 尿失禁 康复 前列腺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穴位刺激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25~64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穴位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至术毕刺激合谷、足三里和三阴交穴,频率2/100 Hz,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电流为宜;C组在合谷、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贴电极片,但不给予穴位刺激。记录患者苏醒期Ramsay镇静评分和VAS评分,采用RSS躁动评分评价躁动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和拔除气管导管后15 min(T4)时采集肘正中静脉或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IL-10浓度;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呼吸抑制、苏醒延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T2~4时血清IL-6浓度降低,血清IL-10浓度升高,Ramsay镇静评分增加,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2组患者VAS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刺激可降低胸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胸腔镜 苏醒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方法选取产后2个月至半年、腹直肌分离距离超过2.5 cm的产妇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腹直肌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疗法,其中运动疗法包括传统腹部运动训练及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产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超声检查法测量2组产妇的腹直肌分离距离,使用软尺测量产妇的腰围臀围并计算腰臀比,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产妇的腰痛程度。结果2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腰臀比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试验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腰臀比及VAS评分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腰臀比(0.87±0.02)及VAS评分[(0.4±0.9)分]改善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可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恢复,改善产妇腰臀比及腰痛程度。

  • 标签: 腹直肌分离 产后 运动疗法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穴位刺激(TEAS)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从建库到2022年2月27日发表在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上的关于穴位刺激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RevMan5.3软件对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meta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851例剖宫产产妇。meta分析显示,相比于常规护理或假TEAS,TEAS能缩短剖宫产产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MD=-6.97,95%CI -9.92~-4.02,P<0.000 01)、首次排便时间(MD=-12.61,95%CI -20.69~-4.53,P=0.002)及肠鸣音恢复时间(MD=-3.32,95%CI -4.76~-1.88,P<0.000 01),同时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RR=0.44,95%CI 0.27~0.69,P=0.000 4)与恶心呕吐发生率(RR=0.39,95%CI 0.26~0.58,P<0.000 01),并且缩短了住院时间(SMD=-0.65,95%CI -0.83~-0.46,P<0.000 01)。结论TEAS在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偏少,后续仍需要进行相关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剖宫产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刺激与M受体阻滞剂治疗非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从建库至2021年2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筛选有关神经刺激与M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随机对照实验,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后纳入11项临床研究,包括10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随机对照交叉试验,共纳入患者605例,其中经神经刺激组309例,M受体阻滞剂组2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刺激与M受体阻滞剂治疗非神经源性OAB,在24 h排尿次数(MD=-0.06,95%CI -1.67~1.54)、24h急迫性尿失禁次数(MD=0.04,95%CI-0.46~0.54)、膀胱过度活动问卷简表的症状评分(MD=0.37,95%CI -0.02~0.76)、生活质量评分(SMD=0.32,95%CI -0.06~0.69)改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神经刺激较M受体阻滞剂有更高的疗效满意率(OR=1.97,95%CI 1.16~3.36,P<0.05)、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24,95%CI 0.12~0.48,P<0.0001)。结论神经刺激与M受体阻滞剂在改善非神经源性OAB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疗效相当,但神经刺激有更高的疗效满意率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该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Meta分析 膀胱过度活动症 经皮胫神经电刺激 M受体阻滞剂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采取经生物反馈联合刺激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有患者44例,接受生物反馈联合刺激疗法治疗,对照组有患者44例,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FIQ-7评分、IIQ-7评分、盆底肌力评分、24h尿垫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FIQ-7评分、IIQ-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4h尿垫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76、3.754、4.238、5.519,P

  • 标签: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经生物反馈 电刺激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早期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穴位刺激(TEA)治疗对胃肠动力、炎症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共62例AP早期患者被随机分为TEA组(31例)和假穴位刺激(sham-TEA)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足三里、内关穴的TEA治疗和相应假刺激穴位的sham-TEA治疗2 d。比较治疗前后腹胀评分、首次排便时间、胃慢波、心率变异(低频和高频段,分别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浆胃动素、胃促生长素和血管活性肠肽(VIP)。采用Wilcoxon秩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t检验、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TEA组患者腹胀评分低于sham-TEA组[1分(0分,2分)比5分(3分,6分)]、首次排便时间早于sham-TEA组[(55.00±24.27) h比(67.95±23.84) h],平均正常胃慢波百分比高于sham-TEA组[(57.42±11.16)%比(40.92±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5、t=-2.12、F=61.53,均P<0.05)。治疗后TEA组患者血清TNF-α质量浓度低于sham-TEA组[(4.27±1.28) ng/L比(6.19±2.0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65, P<0.001)。TEA组治疗后/治疗前低频段心率变异性的比值低于sham-TEA组,高频段则相反(0.87±0.18比1.14±0.16、1.19±0.18比0.96±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5.74,均P<0.001)。TEA组治疗后的血浆胃促生长素质量浓度高于sham-TEA组[(2.02±0.62) μg/L比(0.93±0.49) μg/L],VIP质量浓度低于sham-TEA组[(30.58±12.20) μg/L比(44.35±29.52)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22、5.50,均P<0.05],而两组胃动素质量浓度比较[(24.57±9.58) ng/L比(22.75±9.58)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治疗能够改善AP早期患者胃肠动力且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与其对自主神经活性、胃促生长素和VIP的调节有关。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 炎症 胃促生长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穴位刺激对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时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24只,4~6周龄,体重15~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L-ALI组)、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穴位电针组(L-ALI+EA组)和内毒素急性肺损伤+非穴位电针组(L-ALI+SEA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 15 mg/kg的方法建立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L-ALI+EA组于建模前5 d每天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肺俞穴30 min,刺激电流为1~2 mA、频率为2/15 Hz的疏密波,以小鼠下肢出现轻微肌颤为宜,1次/d,每次持续30 min,并于造模前30 min针刺留针至实验结束。L-ALI+SEA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肺俞穴旁开5 mm的非经非穴部位采取浅刺法刺激,其他处理方法皆同电针组。C组未给任何处理。给予LPS后12 h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结构和形态,测定肺组织活性氧(ROS)水平及线粒体DNA(mtDNA)含量;测定肺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并计算其比值。Western blot法测定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Mfn2、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动力相关蛋白1(Drp1)、分裂相关蛋白1(Fis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NRF2、线粒体自噬标志蛋白PTEN诱导激酶1(PINK1)和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L-ALI组、L-ALI+EA组和L-ALI+SEA组肺组织ROS水平、GSSG和mtDNA含量升高,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降低,Mfn1、Mfn2、OPA1、NRF1、NRF2和PGC-1α表达下调,Drp1、Fis1、PINK1和Parkin表达上调(P<0.05);与L-ALI组比较,L-ALI+EA组肺组织ROS水平、GSSG和mtDNA含量降低,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升高,Mfn1、Mfn2、OPA1、NRF1、NRF2和PGC-1α表达上调,Drp1、Fis1、PINK1和Parkin表达下调(P<0.05);与L-ALI+EA组比较,L-ALI+SEA组肺组织ROS水平、GSSG和mtDNA含量升高,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降低,Mfn1、Mfn2、OPA1、NRF1、NRF2和PGC-1α表达下调,Drp1、Fis1、PINK1和Parkin表达上调(P<0.05)。结论穴位刺激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质量控制减轻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

  • 标签: 针刺疗法 内毒素血症 急性肺损伤 线粒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细化干预联合穴位刺激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选取126例胸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联合患者的实际症状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穴位刺激,实验组采用精细化干预联合穴位刺激,然后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干预 经皮穴位电刺激 胸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围术期穴位刺激(TEAS)对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90例,年龄40~7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n=45):常规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试验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TEAS。试验组麻醉诱导前30 min以2/15 Hz疏密波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诱导结束后以2/100 Hz疏密波维持至术毕,刺激强度同诱导前。术后第1~4天以2/15 Hz疏密波刺激双侧内关、太冲穴,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1次/d,30 min/次。常规组于相同时间段接电极片,但不予刺激。于麻醉诱导前、术后1 h、术后第1、3和5天采集静脉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恶心呕吐、头晕、感染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瑞芬太尼总用量及消耗指数降低,术后第3和5天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术后第1天NE%降低,头晕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TEAS可改善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预防术后感染有一定潜在价值。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免疫,细胞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应用TEAS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的恶心呕吐的疗效探讨。方法 选取60组乳腺癌化疗的病人随机分组,给予TEAS 25Hz治疗频率的为实验组,0Hz的设置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的评分,症状控制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论 实验组化疗后恶心呕吐评分为0.53±0.50,恶心呕吐完全控制时间为55.00±8.59h(p<0.05),临床显效率为93.3%(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结论 TEAS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疗效确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颅磁刺激联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DAS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颅磁刺激联合刺激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VEGF分别为(7.98±1.14)μg/L、(168.78±10.28)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1.10)μg/L、(110.34±10.47)ng/L,观察组NSE为(7.57±1.1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66±1.30)μ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23.90、10.60,均P < 0.001)。观察组Frowen吞咽功能量表(Frowen)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HISS)评分分别为(2.47±1.16)分、(7.03±1.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5±1.10)分、(9.66±1.20)分(t=12.31、9.53,均P <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为(160.40±8.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74±8.10)分(χ2=4.57,P=0.03;t=7.25,P < 0.001)。结论高频重复颅磁刺激联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DAS,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临床效果显著,有一定的价值和创新性。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电刺激疗法 经颅磁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盆底肌及阴道肌肉松弛,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88例,入院时间均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44例,传统组接受常规治疗,责任组接受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4.55%、90.91%明显高于传统组45.45%、72.73%,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传统组与责任组患者的阴道复旧及肌肉肌力评分在早期差别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介入,两组的阴道复旧及肌肉肌力分均升高,且责任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盆底康复 盆底肌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