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癫痫(epilepsy,EP)是一种慢性脑部疾患,以脑部神经元过渡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生理、生化等多因素异常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近三年收诊的4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实施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案可以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具有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研究以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临床门诊收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黑蓝球)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35名患者)和对照组(神经肌肉电刺激,35名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ADI以及Barthel得分更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更好,(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更好的康复效果,患者经过治疗后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得分更高,联合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的经产妇在第二产程使用改良式手-膝位分娩分娩结局的影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5)与对照组(n=45)方法: 选取2023年01月至2023年09月我院产科收入院的经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均实施自由体位待产。对照组经产妇拒绝使用镇痛方法在第二产程选择采用屈膝半卧位。观察组经产妇选择经皮神经电刺激无创镇痛并第二产程采用改良式手 - 膝位;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会阴侧切及会阴裂伤率、阴道出血量,分娩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短、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产妇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无创镇痛在第二产程中自愿选择改良手膝位分娩对分娩,可减轻疼痛,减少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率,减少阴道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满意度,减少住院日,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常规抗生素及超短波理疗的基础上,辅以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10月收治并定期随访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50例,基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除常规抗生素及超短波理疗外,对照A组患者辅以中药灌肠,对照B组辅以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则辅以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中药灌肠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则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中药灌肠的协同治疗,能在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盆腔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设定研究时间为2021.06-2023.06之间,纳入此时我院治疗的混合痔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骰子法均匀分组,38例予以骶管麻醉者归入对比组,38例予以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者归入联合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的血压情况、心率情况、麻醉见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在麻醉前,各组的统计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在麻醉后,联合组的血压情况、心率情况均低于对比组(P<0.05);联合组的麻醉见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与对比组对比差异不大(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应用骶管麻醉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可以使混合痔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更稳定,发挥较好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产妇剖宫产术后舒适度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5例,最终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共90例,年龄18~35岁,单胎足月妊娠,孕周37~41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体质量50~9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TEAS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产妇术后1~3 d的疼痛情况及术后镇痛补救发生率。记录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评估术后1~3 d泌乳充足率,检测术前及术后1~3 d的血清泌乳素和多巴胺的含量。记录产妇术后1~3 d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采用QoR-40量表对患者术后1~3 d恢复质量进行评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结果TEAS组、PCEA组产妇术后VA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术后QoR4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EAS组与PCEA组QoR40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为(23.63±1.94)h、泌乳充足率为93.3%(28/30),PCEA组分别为(35.77±3.09)h、83.3%(25/30),对照组分别为(41.70±2.52)h、66.7%(20/30),TEAS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充足率均优于PCEA组、对照组(均P<0.05);TEAS组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含量均优于PCEA组、对照组(均P<0.05);TEAS组产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血清中多巴胺含量明显低于PCEA组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TEAS有利于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舒适度及术后泌乳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肺组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作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干预对照组,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组,对比两组肺组织和血清炎性因子。结果: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组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利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肺组织。
简介:摘要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是通过对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间断性慢性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神经调节技术,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疗效显著,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难治性癫痫、抑郁症和偏头痛等疾病的治疗。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taVNS)是一种基于传统VNS及迷走神经解剖特点发展而来的新型无创性神经调节疗法,具有广泛的中枢调节作用,通过调节认知相关脑皮质及神经核团功能、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神经递质传递等,改善认知状态,在认知相关疾病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围绕taVNS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中枢神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 RCT资料库(CCRCT)、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及万方(Wanfang)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7月,搜集所有关于TEAS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研究,由2名研究人员背靠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对纳入研究使用Cochrane Risk of Bias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 1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EAS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MD=-10.06,95%CI(-14.44,-5.67),P<0.000 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MD=-17.24,95%CI(-18.98,-15.51),P<0.000 01]、术后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MD=-6.69,95%CI(-10.72,-2.65),P=0.001]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EAS组术后住院时间[MD=-0.75,95%CI(-1.49,-0.01),P=0.05]较对照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AS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排气、排便,缩短住院时间,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应用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定2022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对照组(强制性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上肢功能检查和徒手肌力检查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检查和徒手肌力检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观察组患者BI和NIHS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I和NIHSS评分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本次选择120例患者,时间为2021年9月份至2023年5月份,分成三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1:低频电刺激;对照组2;针刺治疗;观察组: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分析三种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吞咽功能、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得到提升,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患者提供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值得提倡。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TDP照射对二次剖宫产后产妇宫缩痛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产科就诊的8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腹部按摩的干预模式,试验组则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TDP照射的干预方式。观察两组胃肠功能、宫缩痛的程度和临床疗效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产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宫缩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TDP照射治疗可有效改善二次剖宫产后产妇宫缩痛和胃肠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来我产后康复中心就诊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组)。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盆底肌力的评分和生活质量的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49/5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0%(40/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的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采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