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花粉症患病率呈逐年攀升之势,风媒花粉是导致花粉症的最重要变应原,其中蒿属花粉是最常见气传变应原之一。本文主要从蒿属花粉主要致敏蛋白组分的免疫生物学特征阐述蒿属花粉的变应原组成,从免疫学角度阐述蒿属花粉致病的主要作用机制及临床特点,为制定精准有效的蒿属花粉致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建议。

  • 标签: 变应原 组分 蒿属花粉 花粉症 交叉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患者圆柏花粉致敏特点,探讨圆柏花粉致敏人群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可疑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的患者,采用圆柏过敏原试剂进行皮肤点刺实验(SPT),比较不同年龄和疾病患者中圆柏花粉致敏情况,观察圆柏花粉的人群致敏特征。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 380例患者,圆柏花粉SPT总阳性率达49.92%(4 183/8 380)。圆柏花粉SPT阳性率在10~14岁年龄组最高,达60.99%(283/464),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66.77,P<0.01);且<10岁的患者SPT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40岁的患者SPT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单一圆柏花粉致敏者较少,约占25.05%(1 048/4 183),患病年龄(35.21±12.39)岁。无论单一圆柏或合并其他花粉致敏者,均以变应性鼻炎为主。圆柏花粉SPT阳性患者合并的其他吸入性花粉过敏原中,柳树花粉占第一位(74.99%)。圆柏SPT阳性率在单一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最高,为52.05%(3 797/7 295);在单一变应性哮喘患者中最低,为17.49%(53/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38.99,P<0.01)。结论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患者圆柏花粉致敏性较高,10~14岁患者的SPT阳性率最高,多呈强阳性反应,圆柏花粉致敏疾病中变应性鼻炎较为多见。

  • 标签: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圆柏 花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黄花蒿花粉变应性小鼠鼻炎模型维持稳定的激发条件。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选用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物为致敏蛋白质,于1 d、4 d、7 d对每只小鼠皮下注射0.1 ml的以Art a1计浓度为20 μg/ml的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液。致敏结束后停息1周,用以Art a1计浓度为500 μg/ml的黄花蒿花粉变应原提取液对小鼠进行首次滴鼻激发,每鼻孔10 μl。将模型组分为3组分别连续激发7 d、10 d、14 d,每隔4周再激发7 d,探索首次激发时间。空白对照组小鼠以生理盐水进行免疫和滴鼻激发。造模后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和鼻部病理学变化,检测致敏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变化。确定最佳首次滴鼻激发周期后,进一步比较不同激发频次对致敏效果的影响。结果抗原首次激发后,10 d组小鼠过敏症状明显高于7 d和14 d组,且10 d和14 d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明显高于7 d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二次激发后3个模型组小鼠组仍维持明显过敏症状;鼻部均有明显的上皮细胞增生、鼻甲肿大、炎细胞增多等病理变化;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水平均显著增高;抗原特异性IL-4和IL-6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其中10 d和14 d组高于7 d组。不同激发频次对过敏模型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每隔2周激发一次的致敏小鼠过敏症状以及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每隔4周激发的小鼠。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首次抗原激发时间以及不同激发频次对黄花蒿致敏小鼠模型的影响,最终优化了过敏小鼠评价模型建立的参数,为脱敏治疗药物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 标签: 变应原 鼻炎模型 激发周期 激发频次 稳定性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鼓励和支持药物制剂的发展,为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但是,现阶段的药物生产技术仍由人工主导,且制造效率低,而且规格、标准不一,又缺乏相应的药剂生产装置,无法适应人们对优质医药生产全过程的要求。本文试图中药制剂制备为出发点,简要阐述其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策略,以期为我国中药制剂技术的实践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现代化制剂技术 中药制剂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现代化中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医药研发中心在2020年3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制剂法对患者进行中药治疗,观察组对中药制剂新技术进行使用并对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变质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中药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能够促进中药制剂现代化,促使药物保存效果更好,同时更好的促进药效发挥,提高中药治疗有效率。

  • 标签: 临床应用效果 中药制剂现代化 中药制剂新技术
  • 简介:摘要: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发展,药物制剂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作用越来越凸显,比如薄膜包衣技术、透皮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等等,其在应用中可以很好的保存中药中的药物有效成分,还能够过滤掉其中的有害成分,从而大大降低其毒副作用,在临床治疗中也起着较好的应用效果,也为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发展动力。基于此,本文就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现代化中药制剂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药物制剂新技术 中药制剂 现代化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医疗水平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进行了提升,对药物制剂处方实现了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化学药物中,包含有一定的辅料,在药物的制剂方面非常的重要。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化学药物制剂处方设计的重要性,针对化学药物制剂以及处方工艺研究的现状,对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化学药物制剂 处方工艺 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2种A型肉毒毒素(BoNT-A)正式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分别为AbobotulinumtoxinA(吉适)和LetibotulinumtoxinA(乐提葆)。为了比较不同BoNT-A制剂的差异,该文对国际上研究得较多的3种BoNT-A[AbobotulinumtoxinA、OnabotulinumtoxinA(保妥适)、IncobotulinumtoxinA]和国内的2种BoNT-A[LanbotulinumtoxinA(衡力)、LetibotulinumtoxinA],从制剂的扩散范围、换算比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免疫原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起效时间 维持时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药品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卫生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有关部门也针对药品安全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同时也加大了监管的监察力度。但是有关方面的研究人员表明,药品安全涉及到的范围还是比人们所遇见的要大,尤其是医疗机构的药品安全问题没有获得人们的重视,包括门诊以及住院防发药时存在的差错性问题,导致产生的药品安全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的药品安全意识,从而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目标。

  • 标签: 无菌制剂 药品分装 记录审核
  • 简介:摘要:药物稳定性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果改变药物的性质、质量,会严重影响其疗效,甚至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化学药物的处方与工艺较为特殊,对其进行科学管控有助于提高化学药物制剂的生产质量,因此加强对化学药物制剂处方与工艺的研究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化学药物制剂工艺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化学制剂生产质量造成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制剂处方技术发展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化学药物 制剂 处方 工艺
  • 简介:摘要:近些年,国家医疗水平日益进步,随之提高了药物制剂处方技术水平。药品在身体产生的各种作用和诸多因素有关,主要包含辅料组分、制剂种类等,在研制新药物时,最关键的是药品制剂处方。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化学药品制剂处方研制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制药公司在处方研发期间遇到的困境以及化学药品制剂处方和工艺完善措施。

  • 标签: 化学药品 制剂处方 工艺
  • 简介:摘要:在医药品制剂研究中,化学药物制剂及工艺属于重要研究内容,其对药物制剂的药效及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为提高制剂质量及药效性,确保药物制剂在后续使用中能够发挥自身具有的重要作用,有效保证病人健康安全,本文特此对化学药物制剂及工艺进行研究,并围绕药剂工艺研发中存在的困难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从业人员进行医药品制剂研究提供启示。

  • 标签: 化学药物 制剂 工艺
  • 简介:摘要:在国际上,关于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管理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药品生产企业已逐步意识到安全风险并非发生在生产过程,而是随着药品的开发和上市而发生。在我国的药品监管制度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各个主体对药品的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和有效上市的关键。因此,建立完善的药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药品安全风险,已成为药品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标签: 制剂 生产过程 质量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任何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时都是选择适宜的制剂形式进行应用,而药物制剂包含原料药和辅料,在近年来我国的化工药物制剂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针对目前我国的制剂环境来看,与医药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是研发理念还是研发水平,或是在管理和生产等技术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时,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制剂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化学药物制剂的生产质量得到提升,保障我国的现代化用药发展和制药安全性。

  • 标签: 化学药物 药物制剂 工艺研究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在当前制药工艺的发展过程中,固体制剂制药工艺应用具有广泛性。制药工艺的技术水平,与药物的生产质量之间有着密切且直接关系。通过全面优化制药工艺、提高药物的生产质量,能够有效维护大众的身体健康安全。所以,需要重视固体制剂制药工艺的发展,为大众健康管理这一环节提供保障。

  • 标签: 固体制剂 制药工艺 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无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工作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制剂生产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本文围绕如何做好无菌保证水平,减少无菌制剂生产中的污染,提高无菌制剂生产质量展开论述,分析了影响无菌制剂无菌保证水平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无菌制剂 无菌保证水平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无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工作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制剂生产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本文围绕如何做好无菌保证水平,减少无菌制剂生产中的污染,提高无菌制剂生产质量展开论述,分析了影响无菌制剂无菌保证水平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无菌制剂 无菌保证水平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连续两年调查哈尔滨市区气传花粉种类和数目及播散规律,结合临床患者发病情况,明确气传花粉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重力沉降法,连续采集2020、2021年(每年3月1日至10月15日)哈尔滨市道外区每日花粉颗粒,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并鉴定花粉的种类。 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门诊就诊患者的特异性IgE(specific IgE, sIgE)检测结果。结果 共监测到花粉2020年63080粒;2021年29229粒(花粉数量/1000mm2/日),鉴定到的花粉有杨柳科(杨属、柳属)、榆科,桦木科,胡桃科,木犀科,(白蜡属),柏科,松科、蔷薇科、豆科、桑科,莎草科,壳斗科,蓼科,菊科(蒿属),禾本科、藜科、香蒲科,漆树科,椴树科,每年两个高峰均出现在4月和8月,4月以杨树花粉最多,分别占51.47%、37.21%,其次为榆树,18.74%,26.75%,8月以蒿草花粉最多分别为7%,7.83%,其次为桑科6.12%,2.06%。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检测170例,血清sIgE阳性患者101例,阳性率为59.4%,多为多种变应原混合过敏,其中花粉过敏者78人,占变应原阳性的77.2%;蒿变应原阳性患者占63.3% (64/101),树组合2阳性占38.6%(39/101),其次是豚草23.7%(24/101)、葎草4.95(5/10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和8月,与主要致敏花粉播散浓度高峰期相符。结论 哈尔滨市气传花粉播散时间和含量对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成正相关,春季以树木花粉含量最高,秋季蒿草花粉致敏症状最重。

  • 标签: [] 花粉 变应性鼻炎 季节性 花粉监测 蒿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莫西林制剂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60盒阿莫西林胶囊,规格为0.25g*24粒/盒,时间2021年01月-2022年01月,均采取HPLC法测定阿莫西林含量,获取到每月浓度检测中位数,探讨检测结果。结果 基于0.25-0.75mg/ml条件下,药品含量和峰面积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药物的平均回收率约为99.53%,平均RSD为0.14。 结论 在测定阿莫西林制剂含量中,应用HPLC法具有重复性、稳定性等特征,临床操作简单便捷,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阿莫西林制剂 HPLC法 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