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术(plasmaexchange,PE)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病人的转归。方法对本院近两年行PE治疗患者的资料、血浆使用情况及疾病治疗后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9名患者共行125次PE治疗,平均(2.12±1.46)次/人;血浆总用量277000ml,平均用量(4694.92±3447.97)ml/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0.68%。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较好的替代治疗手段,尤其是在其他治疗手段无效时,对于缓解病情争取治疗基础疾病的时间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简介:目的建立UPLC测定人血浆中丙泊酚含量的方法。方法以麝香草酚为内标,用环己烷提取血浆中的丙泊酚,用UPLC测定丙泊酚含量。色谱柱为ZorbaxSB-C18柱(2.1mm×100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溶液(65∶35),流速0.3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3nm。结果丙泊酚与血浆中其他组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0.1~10.0μg·ml-1,丙泊酚平均提取回收率为72.32%~81.5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2.77%~103.1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临床丙泊酚血药浓度的检测和药动学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早中晚期孕妇中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400例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LAP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论LAP作为监测胎盘的功能、胎儿的成熟度等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肝衰竭患者行血浆置换术,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本组36例患者行血浆置换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胆红素降低,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其中治愈好转27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3例。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观察、处理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肝素抗凝血浆对广大患者在疾病诊断过程实施生化检验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在疾病诊断过程中接受生化检验的患者,抽取血液4mL,2mL血清血进行生化检验,定义为对照组;2mL肝素抗凝血浆进行生化检验,定义为研究组。并对生化指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血液的钾、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和二氧化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几项生化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检验过程中与血清血液比较大部分指标没有差异,但在需要研究钾、磷、总蛋白、二氧化碳四项指标水平的时候二者不可通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糜微粒血浆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的影响并提出科学、简便的处理方法,为实验室准确测定血红蛋白、提高血常规结果准确性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年间我院住院病人标本中肉眼可见脂浊的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并剔除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共计标本100份,分别对该原标本和经过离心(垂直离心机3000转/1分钟)处理后的乳糜微粒血浆,用BC-53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手动全血模式测定HBG,得出相应数据;对上述每份标本的两次测定血红蛋白值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并得出校准后的HBG值和MCH值。(校准后的血红蛋白=原标本血红蛋白值—乳糜血浆测得的血红蛋白值/(1—原标本HCT值);MCH值=(HBG×100)/RBC,由实验室软件系统自动计算;对原测值的HBG、MCH和校准后的HBG、MCH分别与同一病人输注脂肪乳前的历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原标本HBG、MCH均明显高于输注脂肪乳前HBG、M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校准后的血红蛋白、MCH与输注脂肪乳前HBG、MCH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上述计算公式校准乳糜微粒血浆HBG结果,能够准确消除乳糜微粒对仪器法测定血红蛋白的影响,能够对其进行准确校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脉络宁对CHD(coronaryheartdiseases,CHD)患者血浆ET-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应用脉络宁治疗的CH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未用脉络宁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脉络宁治疗前1-3天及治疗1年时采血,分别测定血浆ET-1含量,对照组患者在住院前1-3天及住院后1年时分别测定血浆ET-1含量。结果血浆ET-1含量,观察组在治疗前为90.2±20.5pg/ml,至1年时为64.8±11.6pg/ml。对照组在住院前为88.9±18.4pg/ml,至1年时为76.5±13.2pg/ml。两组在治疗前对比无明细差异(p>0.05),至1年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对CHD患者具有调节血浆ET-1含量使其减少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3月间我院急诊患者103例,对其采取常规方法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分别放置在肝素抗凝剂试管中和无肝素抗凝剂试管中,两组标本均经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浆和血清,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展开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发现,两组标本磷、钾、二氧化碳以及总蛋白检测结果则存在一定差异(P<0.05),其他各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肝素抗凝可有效减少溶血的发生,误差较小,血浆分离速度快,不会对常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值得关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急诊生化检验应用肝素抗凝血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7月我院门急诊科就诊收录的患者共54例,采集所选患者外周静脉血8mL,等分(4mL)置于普通干燥试管、含肝素抗凝血浆试管中,借助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者的BUN、Cr、ALT、Na+和K+等血清与血浆指标浓度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经测定发现,血浆中的K+浓度要较血清中的K+浓度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ALT等指标浓度与血清中的各项指标浓度较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肝素抗凝血浆应用于门急诊生化检验工作中,可及时获取标本,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适合临床普及使用,但检验时需对钾浓度予以纠正,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简介: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依NIHSS评分再分轻、中、重度脑功能缺损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19.01±2.31)μmol/L、对照组为(11.23±2.9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脑功能缺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4.82±3.22)μmol/L、(18.21±3.14)μmol/L、(23.99±4.05)μmol/L,不同脑功能缺损程度组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相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对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