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口肌、语言认知训练结合运用在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干预中的价值。方法: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时段医院接受的智力低下儿童中纳入60例,经抽签法均分,n=30例/组。参照组开展传统训练,研究组以语言认知、口肌两种方式结合训练为主。分析语言功能发育情况(DQ)、S-S语言发育迟缓、格赛尔发育量表GDS等评分。结果:研究组DQ、GDS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S-S语言发育迟缓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口肌、语言认知训练全面应用在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干预中,语言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利于更好的康复。
简介:摘要:精神发育迟缓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指儿童因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导致在发育时期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童水平,并伴有社会适应行为显著缺陷。患儿临床可表现为智力低下,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表情愚蠢、情绪反应原始等,此外还可出现眼距增宽、耳廓畸形等特殊的躯体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针对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尚无特异性疗法,主要通过药物对症治疗、康复训练,以改善患儿发育水平。调序疗法能够借助生物波的发放作用,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代谢作用,激活神经元细胞,能够改善患儿神经功能,提高发育水平,但该方案对患儿运动功能无直接作用。水中运动是一种借助水特性的训练方案,能够通过水的浮力作用改善患儿四肢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发育迟缓患儿实施康复指导,采用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方案重点对患儿运动和语言功能发育进行改进。方法:针对80例发育迟缓患儿为对象,疾病就诊时间为2021年5月截止于2022年5月的患者,可以通过1:1的方式进行平均数分组,对照组为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为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方案,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儿在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功能发育商的对比中,和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运动疗法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方案对于发育迟缓患儿有较好的协助,有助于改善运动、语言相关功能,促使其健康发育成长,故而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语言训练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计8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加用语言训练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情况。结果:训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语言训练联合认知抗毒训练方式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对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预测不同病理进展期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预后的模型,并评估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273例不同进展期乳腺DCIS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86(49±11)岁。其中110例纳入单纯DCIS+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组,163例纳入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IDC-DCIS)组,对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影像特征提取采用乳腺Mammo AI融合模型及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诊断报告结构化模型。对各组患者按照6∶4比例通过Python软件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选择赤池信息量准则值最小者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预测模型效能。结果单纯DCIS+DCIS-MI组以雌激素受体(-)或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3+)为预后不良参考标准,预后不良62例,预后良好48例;IDC-DCIS组以诺丁汉预后指数为参考标准,预后不良33例,预后中等73例,预后良好57例。单纯DCIS+DCIS-MI组中,DCIS核分级、乳腺X线摄影可疑形态钙化、DCIS病理亚型、伴微浸润共4个预测因子被用于建立模型;IDC-DCIS组中,神经/脉管侵犯、Ki67水平、DCIS分子亚型、DCIS成分占比、乳腺X线摄影伴随征象共5个预测因子被用于建立模型。训练集中模型预测单纯DCIS+DCIS-MI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5%CI 0.84~1.00),验证集中为0.90(95%CI 0.82~0.99);训练集中模型预测IDC-DCIS预后不良的AUC为0.84(95%CI 0.76~0.93),验证集为0.78(95%CI 0.64~0.91)。结论基于深度学习联合NLP所建立的模型能有效预测不同病理进展期DCIS预后状态,有利于DCIS风险分层,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脑瘫患儿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每组27例。单一组予以认知语言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两组88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格塞尔发育量表(GDS)评分、精细运动能力(FMEM)量表评分及小腿三头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GMFM-A、GMFM-B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FMEM-A、FMEM-B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大运动、精细运动及言语能力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小腿三头肌MAS评分[(1.58±0.14)分]低于单一组[(1.46±0.12)分],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应用于脑瘫患儿,可促进智能发育,改善运动功能和肢体瘫痪状况。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前驱期阶段,因此及早对MCI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和延缓恶化成各种痴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没有明确的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延缓或改变AD发展的病程。膳食作为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特定的营养素、膳食模式与认知功能及大脑形态或功能有关,且能够降低AD的风险,减少MCI向AD的转化。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认知障碍患者膳食因素与影像学的联系及膳食改善后神经影像学的改变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就膳食改善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最新进展做出综述,期望为膳食干预改善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机制和其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老年人群认知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认知储备可以代偿老化以及病理损伤引起的认知障碍。认知储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智商、教育程度、职业成就、娱乐活动、双语、颅脑损伤以及血管危险因素。认知储备的测量方法包括单一的替代变量和多个替代变量组合的问卷。认知储备指数问卷是较为常用的一种问卷。认知储备与卒中后的认知障碍密切相关,不仅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而且影响认知障碍的恢复速度。认知储备还与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认知障碍相关。认知储备在临床应用及研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测量方法侧重社会经济学指标、量表中的指标权重不清等,因此需要更多关注认知储备的机制及认知储备与VCI关系的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P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传统认知训练,观察组则采用暨南大学自主研发的V1.0版语言认知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定向能力、延迟回忆、注意及计算能力评分及总分[分别为(5.59±0.97)分、(3.20±1.03)分、(4.02±0.78)分和(20.46±4.1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4.79±1.23)分、(1.47±1.06)分、(2.32±1.04)分和(17.18±4.28)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复述能力、抽象能力方面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V1.0版语言认知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进一步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孕妇对维生素D缺乏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孕期营养门诊就诊的12名孕妇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整理出3个主题,分别是孕妇对维生素D知晓状况不一、孕妇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态尚存阻碍、孕妇希望临床医务人员给予更多关于维生素D知识的支持。结论孕妇对维生素D缺乏认知,且维生素D营养状态需得到改善。建议医疗机构尽快制定基于证据的孕期维生素D管理指南,临床医务人员加强孕期维生素D的学习和宣教,提高孕妇对维生素D的认知,有必要对孕妇进行个体化的补充指导,以获得最佳的维生素D营养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和总结认知训练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最佳证据,为制订适合的认知训练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各指南网、认知障碍相关学会网站和中英文数据库中的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专家共识和系统综述,检索时间为2015年1月—2022年3月1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如遇分歧,由2人讨论或由第3位研究者决定。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包含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最佳实践、15篇系统综述,总结了认知训练评估、目标、实施方法、评价、效果5个方面14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认知训练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最佳证据总结,以期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干预和管理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语言障碍儿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能力,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的60例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60例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作为试验组,同期门诊就诊的70例全面发育迟缓儿童作为疾病对照组,同期门诊体检的64例发育筛查正常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表达性语言障碍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9.13±4.99)个月;感受性语言障碍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1.67±9.33)个月;疾病对照组男45例、女25例,年龄(29.44±7.95)个月;正常对照组男43例、女21例,年龄(30.05±6.64)个月。采用《婴幼儿语言发育进程量表》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进行评估,《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神经心理发育进行评估。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χ2检验。结果表达性语言障碍组表达性语言月龄、理解性语言月龄、表达性语言分数、理解性语言分数分别为(15.962±7.410)个月、(22.863±6.235)个月、(52.885±19.216)分、(78.205±17.100)分,感受性语言障碍组分别为(16.183±7.253)个月、(18.770±7.652)个月、(49.050±14.038)分、(58.043±12.050)分,与正常对照组[(35.939±11.127)个月、(35.908±11.211)个月、(117.804±22.277)分、(117.857±22.498)分]、疾病对照组[(11.461±5.360)个月、(12.506±3.321)个月、(37.640±10.732)分、(44.353±14.106)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达性语言障碍组与感受性语言障碍组理解性语言月龄、理解性语言分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达性语言障碍组表达实际月龄差、理解实际月龄差、理解表达月龄差分别为(-13.172±4.225)个月、(-6.270±4.337)个月、(-5.622±5.274)个月,与正常对照组[(5.877±6.820)个月、(5.839±6.865)个月、(-0.188±1.053)个月]、疾病对照组[(-17.231±5.534)个月、(-16.866±7.317)个月、(-3.574±3.036)个月]、感受性语言障碍组[(-15.483±4.318)个月、(-12.897±4.048)个月、(-3.580±1.872)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受性语言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上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受性语言障碍组与疾病对照组理解实际月龄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达性语言障碍和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均落后于正常对照组;表达实际月龄差、理解实际月龄差、理解表达月龄差对区分语言障碍类型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