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国产康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系统(型号:KD-SR-01)在妇科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3~4个月30~40 kg雌性长白猪18头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腹腔镜组(n=6)、机器人单孔(R-LESS)组(n=6)和机器人多孔(R-LEMS)组(n=6),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3组的总手术时间、对接时间、子宫切除时间、阴道残端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率及术中并发症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发生,3组出血量均<5 ml。与传统腹腔镜[总手术时间(47.83±8.59) min,子宫切除时间(16.00±3.46) min,阴道残端缝合时间(11.83±1.47) min]比较,R-LEMS组总手术时间[(56.20±6.87) min]及具体操作时间(子宫切除时间[(17.40±4.72) min],阴道残端缝合时间[(15.80±2.86) min]均无明显延长(t=1.693、0.608、2.573,P>0.05)。与R-LEMS组[对接时间(14.20±5.72) min],子宫切除时间[(17.40±4.72) min],总手术时间[(56.20±6.87) min],阴道残端缝合时间[(15.80±2.86) min]比较,R-LESS组对接时间[(10.00±1.90) min]、子宫切除时间[(24.17±7.36)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6、1.990,P>0.05),总手术时间[(67.83±7.41) min]及阴道残端缝合时间[(21.33±4.63) min]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2.528,P<0.05)。结论康多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的妇科手术在动物水平安全可行,且单孔可以取得同样满意的效果,但未来仍需加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胆管扫查辅助分站系统,以期辅助医师学习多站成像技术,提高操作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2016年5月—2020年10月522例EUS视频资料,基于视频截取图像,获得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3 000张白光胃镜、31 003张超声胃镜图像和来自武汉协和医院的799张超声胃镜图像,用于EUS胆管扫查系统的模型训练和模型测试。模型包括:白光胃镜图像过滤模型,标准站图像与非标准站图像区分模型和EUS胆管扫查标准图像分站模型,用以将标准图像分为肝窗、胃窗、球窗、降窗。然后从测试集中随机抽取110张图像进行人机大赛,比较专家、高级内镜医师与人工智能模型对胆管扫查多站成像每个站点识别的准确度。结果白光胃镜图像过滤模型准确率为100.00%(1 200/1 200),标准站图像与非标准站图像区分模型准确率为93.36%(2 938/3 147),EUS胆管扫查标准图像分站模型在内部测试集中各分类的准确率分别为肝窗97.23%(1 687/1 735),胃窗96.89%(1 681/1 735),球窗98.73%(1 713/1 735),降窗97.18%(1 686/1 735);外部测试集中准确率分别为肝窗89.61%(716/799),胃窗92.74%(741/799),球窗90.11%(720/799),降窗92.24%(737/799)。人机大赛中,模型分站的正确率为89.09%(98/110),高于内镜医师[85.45%(94/110),74.55%(82/110),85.45%(94/110)],接近专家水平[92.73%(102/110),90.00%(99/110)]。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EUS胆管扫查系统,可以较为准确地实时辅助内镜医师进行标准多站扫查,提高EUS完整性及操作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探究将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胃癌根治术辅助化疗患者,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9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术后化疗的8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纽曼系统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不良情绪、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癌因性疲乏量表(CFS)、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35.43±4.35)、SDS评分(32.31±5.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13±5.24)、(38.89±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FS程度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CFS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QOL评分及SSRS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纽曼护理模式应用于胃癌化疗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多社会支持,有利于减轻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本研究选取9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国产图迈®内窥镜手术系统行胃癌根治术,结果表明应用国产图迈®内窥镜手术系统行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者感受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无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小儿纵隔肿瘤精准手术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4例纵隔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Hisense CAS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分为三维重建组(29例,53.70%)和二维CT组(25例,46.30%)。对比2组手术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应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2种方法模拟手术与实际手术情况。结果三维重建组与二维CT组患儿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维重建组的手术时长[(125.14±41.37) min]短于二维CT组[(149.24±44.53) min](P=0.044);三维重建组的术中出血量[15.00(13.50,25.00) mL]少于二维CT组[36.00(30.00,75.00) mL](P<0.001);并且三维重建组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时间[4.00(3.00,5.50) d]和术后住院天数[(8.83±3.39) d]均短于二维CT组[7.00(5.00,11.50) d、(11.00±4.10) d](P=0.001、0.038);三维重建组和二维C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模拟手术与手术实际探查情况相符。结论使用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能真实显示肿瘤与周围器官、血管的解剖关系,可提高儿童纵隔肿瘤手术切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图像和二维X线荧光图像配准,评估超声引导机器人辅助关节突关节穿刺术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方法取成年绵羊腰椎新鲜标本6个,浸泡于明胶溶液,分为左右侧关节突关节各24个,共计48个关节突关节,依据穿刺方式分为机器人组和徒手组(n=24),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均穿刺左右侧关节突关节各12个,机器人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穿刺关节,徒手组穿刺对侧关节;机器人组左侧关节突关节左侧L1 3个,L2 3个,L3 3个,L4 3个,右侧关节突关节L1 2个,L2 3个,L3 5个,L4 2个;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均在同一标本上进行,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记录和比较两组定位误差、方向误差、扫描时间、路径规划、总穿刺时间、总操作时间。结果机器人辅助穿刺的定位误差[(2.21±1.12)mm]、方向误差(1.51°±0.47°)显著小于徒手组[(3.26±1.44)mm、2.24°±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所有模型均在首次成功实现关节突关节穿刺,徒手组则需要多次校正;机器人组总操作时间[(463.84±34.93)s]显著长于徒手组[(298.40±27.48) s],但总穿刺时间[(37.97±6.87)s]显著短于徒手组[(261.61±33.1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的关节突穿刺术可以在较少的针头调整次数下实现精准穿刺。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经颈椎后路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33例患者资料,男19例、女14例;年龄26~75岁,平均50.5岁。上颈椎骨折脱位14例(其中骨折不愈合2例)、上颈椎及下颈椎同时骨折脱位1例、颈椎脊髓损伤合并椎管狭窄2例、颈椎管狭窄9例、枕颈部畸形2例、颈椎病术后翻修2例、颈椎椎管内肿瘤3例。使用基于术中三维"C"型臂X线机透视的导航机器人系统辅助颈椎后路手术置钉,于C1~C7共置入151枚椎弓根螺钉。其中上颈椎置入螺钉74枚,下颈椎置入螺钉77枚。术后7 d内使用CT扫描获取影像数据,采用Neo分级评估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术后随访2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判断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和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果根据Neo分级,术后138枚螺钉完全包含在椎弓根中,未突破椎弓根皮质,评价为Neo 0级,占91.4%(138/151)。其中C1螺钉置入准确率为97.1%(34/35),C2为92.3%(36/39),C3为88.2%(15/17),C4为71.4%(10/14),C5为85.7%(12/14),C6为93.3%(14/15),C7为100.0%(17/17)。螺钉置入准确率最高的是C7,最低的是C4。对C1~C7置钉准确性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 P=0.971)。共13枚螺钉突破椎弓根皮质,其中9枚突破外侧皮质,4枚突破内侧皮质,未发生任何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或血管并发症。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可以有效保障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低剂量扫描与AI辅助诊断系统在肺炎检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700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核酸检测均为阳性,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其中对照组340例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诊断,观察组360例采取低剂量CT扫描,扫描结束后,增加AI辅助诊断系统,使用ASIR迭代重建算法,对获取的影像进行重新构建,对比两组图像质量、病灶特征与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肺炎图像质量与病灶特征主观评分的对比中,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1.39±0.23)mSv,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5.25±1.36)mSv,数据比较后,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检查中,使用CT低剂量扫描、AI诊断系统辅助方案产生的效果明显,不仅能够确保图像质量满意,而且降低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检查方法的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喘憋性肺炎患儿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期间为其提供全程系统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全程系统护理。结果:患儿病情康复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14%,对照组为88.57%,P<0.05。结论:对喘憋性肺炎患儿在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期间提供全程系统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病情康复,取得满意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中心共收治的2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转归为坏死性胰腺炎患者122例。39例行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包括标准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NPN)18例和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辅助胰腺坏死清除术(UPLS)21例。UPLS组平均手术次数(3次比4次,P<0.05)和手术时间(38 min比65 min,P<0.05)明显少于NPN组。NPN组术后出现1例结肠瘘,3例窦道出血。UPLS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且住院时间更短(78 d比92 d,P<0.05)。随访2~60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本研究显示ULPS系统能改善现有经皮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的技术不足,提高微创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但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的操作和应用缺乏参考标准,制订椅旁CAD/CAM全瓷修复技术指南势在必行。因此,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和相关文献撰写此推荐性应用指南,内容包括适应证的选择、牙体的预备、光学印模的制取等关键步骤。本指南旨在通过推荐椅旁CAD/CAM全瓷修复技术的标准操作流程,提高椅旁CAD/CAM全瓷修复的质量和长期成功率。
简介:摘要肝癌的治疗东西方指南间存在明显差异,晚期肝癌的治疗依然是个重大挑战。随着肝癌药物治疗的进展,靶向和免疫治疗逐渐从临床试验走向临床实践,我们已经进入了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时代,为进一步推动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提供了基础。肝细胞癌术后有着极高的复发率,目前尚无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用于减少术后复发,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结合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选择性的进行术后辅助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新辅助治疗,目前最亟待统一的是标准问题,肝门淋巴结转移是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肝细胞癌进行精准化和个体化的靶向及免疫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