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肺炎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方法:50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典肺炎患者。对上述患者采取中医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予以探究分析。结果:本研究50例患者中均有发烧情况,经中药治疗1周后,患者的退烧时间平均为(4.31±1.24)天,且患者体温持续保持正常水平。患者咳嗽缓解平均时间为(5.47±1.54)天;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5.45±1.35)天;全身违和症状缓解时间为(6.42±1.23)天。患者白细胞总数(7.45士3.34)×109/L,淋巴细胞数为(1.78土0.45)×109/L,淋巴细胞数百分比为(24.56土4.67)%,血小板计数为(267.24土156.34)×109/L,丙氨酸转氨酶(61.57土46.32)IU/L,乳酸脱氢酶(243.56土35.67)IU/L。 结论 :将中医药治疗应用在非典肺炎患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症状,避免其病情超恶化方向发展。

  • 标签: 中医药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症状 恶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非典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疑似非典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54例为阳性,26例为阴性;多层螺旋CT诊断47例为阳性,22例为阴性,诊断准确率为87.04%;X线片检查35例为阳性,17例为阴性,诊断准确率为64.81%,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非典肺结核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有效避免漏诊、误诊,有助于非典肺结核患者早治疗。

  • 标签: 非典型肺结核 多层螺旋CT X线片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非典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是一种好发于小儿的高度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其组织形态学表现多样,具有向神经上皮、上皮与间叶组织多向分化的特点,典型表现为出现数量不等的横纹肌样细胞。发生在成人和/或鞍区的病例罕见,对它的临床病理学与生物学行为等特点的认识可能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分析了2例发生于成人的非典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典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的临床表现、化验结果、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4例aHUS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入组患者年龄、各系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4例患者中,发热5例(20.83%);咳嗽、胸闷、呼吸困难3例(12.50%);心慌、胸痛3例(12.50%);恶心、呕吐、纳差9例(37.50%);腹痛、腹胀2例(8.33%);少尿、水肿5例(20.83%),血尿2例(8.33%);神经系统表现4例(16.67%),其中意识障碍3例,抽搐1例。合并神经系统表现的4例患者中死亡3例,占3/4,与未合并神经系统表现患者(1/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并发症14例(58.33%),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2型糖尿病2例;心脏疾病2例,其中心脏瓣膜病1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例。24例患者中入住ICU者14例(58.33%),合并感染4例(16.67%),感染性休克2例(8.33%),机械通气2例(8.3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16例(66.67%),血浆置换10例(41.67%),血浆输注5例(20.83%),应用糖皮质激素3例(12.5%)。肾脏完全恢复13例(54.17%),慢性肾脏病但不需透析治疗1例(4.16%),终末期肾病6例(25.00%),死亡4例(16.67%)。24例患者中C3水平下降11例(45.83%),C4水平下降2例(8.33%)。肾脏完全恢复者与慢性肾脏病/死亡者年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纤维蛋白原、C3水平、C4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血肌酐、尿素氮、尿酸、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体C3水平降低在aHUS患者中占比较高,发病时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及β2微球蛋白较高及合并神经系统表现是aHU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溶血尿毒综合征 成人 神经系统表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非典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季节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1~8月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患者203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症状量表(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self-report,IDS-SR30)、季节性行为模式调查表(seasonal pattern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PAQ)对临床特征及季节性特征进行调查,通过抑郁症状量表得分划分为非典抑郁(atypical depression,AD)和其他类型抑郁(non-atypical depression,non-AD)。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抑郁患者中非典抑郁占比为36.0%(95%CI=29.3%~42.6%)。非典抑郁组抑郁症状量表得分为(41.59±10.59)分,其他类型抑郁组抑郁症状量表得分为(36.08±13.1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2,P<0.05)。非典抑郁组总体季节性得分为6(3,9)分,有季节性特征占比为17.8%,其他类型抑郁组总体季节性得分为5(3,8)分,有季节性特征为14.6%,两组总体季节性得分及季节性特征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9,χ2=0.359,均P>0.05)。女性(β=1.08,OR=2.95,95%CI=1.32~6.59,P<0.05)、自我贬低(β=0.82,OR=2.27,95%CI=1.12~4.59,P<0.05)、精神运动迟滞(β=0.93,OR=2.54,95%CI=1.33~4.85,P<0.05)的抑郁患者更易被诊断为非典抑郁,而情绪随时间变化(β=-0.94,OR=0.39,95%CI=0.19~0.81,P<0.05)更容易被诊断为其他类型抑郁。结论在抑郁患者中,女性、自我贬低、精神活动迟滞以及不明显的情绪变化可以帮助识别和区分非典抑郁。

  • 标签: 非典型抑郁 抑郁症状 季节性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病理大切片技术在甲状腺非典腺瘤临床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11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非典腺瘤腺叶切除术后的35例甲状腺非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7例作为研究组行病理大切片诊断,18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切片诊断。以标本的包膜侵犯、血管侵犯、制片耗时、阅片用时、耗材价值等为变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于肿瘤包膜侵犯及血管侵犯的阳性检出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别不大,在肿块直径>2cm时研究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片制作、诊断时长以及标本制作材料用量方面,研究组的诊断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在材料使用方面更经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理大切片技术与常规切片相比,在病理诊断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制片、诊断用时及耗材用量上,病理大切片有着显著优势,可以明显提高制作切片和诊断的效率,同时节省医疗耗材,值得在甲状腺非典腺瘤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甲状腺非典型腺瘤 病理大组织切片技术 临床病理诊断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典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BFNE)患儿的临床特征、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分析,并总结我国KCNQ基因突变所致癫痫患儿的遗传学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的1例延迟在3个月龄癫痫发病的BFNE患儿(先证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家系调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等。以"KCNQ基因""癫痫"为中文关键词,以"KCNQ gene""seizures""epilepsy""convulsion"为英文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年限设定为上述数据库建库至今),以及Google Scholar、PubMed数据库(年限设定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检索,总结我国KCNQ基因突变癫痫患儿的遗传学特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与本例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例患儿为3个月龄女婴,因"反复抽搐1 d"入院。其头颅MRI未见异常;脑电图结果提示多灶性癫痫波发放。调查本例患儿家系3代8人发现,先证者(本例患儿)及其父亲、祖父均发生婴儿期惊厥,非新生儿期发病,其父亲、祖父的BFNE均于1岁左右消失。对本例患儿经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至9个月龄后抽搐发作停止,随访至1岁1个月亦未再发。②本例患儿及其父亲、祖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均存在KCNQ 2基因2号外显子存在c.373dupG(p.A125fs)杂合突变。与BFNE相关。③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检索策略,共检索到129篇国内关于KCNQ基因突变致癫痫发作的相关研究文献,纳入研究的中国患儿为129例,加上本例患儿共计130例。这130例患儿中,72例的起病年龄为0~28 d,56例为29 d至2岁,2例>2岁;KCNQ 2、3基因突变各为119例与11例;随访105例,51例患儿合并智力/发育障碍,其中KCNQ 2、3基因突变各为50例与1例,5例患者死亡,均为KCNQ 2基因突变,其余患儿智力/发育正常。本组130例KCNQ基因突变致癫痫患儿中,108例接受药物治疗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69.4%(75/108),105例接受随访患儿的死亡率为4.8%(5/105)。结论KCNQ 2基因c.373dupG(p.A125fs)突变,可能为本例患儿家系BFNE发病的分子遗传学致病机制。国内KCNQ基因突变致癫痫患儿以KCNQ 2基因突变为主,患儿多于2岁内起病,并且KCNQ 2基因突变癫痫患儿相较于KCNQ 3基因突变患儿预后更差。

  • 标签: KCNQ 2钾通道 移码突变 抗惊厥药 基因检测 遗传突变 系谱 癫痫,正常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典硬化性骨母细胞肿瘤(atypical sclerosing osteoblastic neoplasm,ASO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佛山市中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的3例ASON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3例ASON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3、28及48岁,发病部位分别为左肱骨、颈椎及腰椎。影像学提示为孤立性膨胀性病变,溶骨或硬化为主,可见髓内硬化缘。临床治疗主要行病灶刮除术,均未进行放化疗。3例ASON分别随访5、7、26个月,尚未见复发。组织病理学显示病变由弥漫片状分布的致密瘤骨区及少量经典型骨母细胞瘤区组成,其中1个病例骨母细胞呈上皮样;免疫组织化学示3例ASON瘤细胞均为FOS及FOSB弥漫强阳性,IMP3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1%。结论ASON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成骨细胞肿瘤,基于有限的病例分析,其生物学行为介于骨母细胞瘤及骨肉瘤之间,属于一种交界性-低度恶性的骨肿瘤,因其局部复发率较高,保持切缘阴性的病变完整切除是比较合适的临床治疗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防治非典川崎病冠脉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非典川崎病患儿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阿司匹林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病症改善时间更快(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儿的冠脉病变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防治非典川崎病冠脉病变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病症的改善时间,减少冠脉病变的发生率,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 非典型川崎病 冠脉病变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对小儿非典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治疗小儿非典川崎病患儿共100例,运用超声心动图对患儿疾病实施早期的诊断,分析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冠状动脉没有出现损伤的患儿为32例,占比为32.00%,存在健康冠状动脉内径且脉壁较为光滑;影响表现出不同种程度上的冠状动脉病变患儿68例,占比为68.00%,其冠状动脉内径没有扩张,可冠状动脉的内膜呈现出增厚,抑或是不够均匀,回声明显增强,声像较为模糊,其中有36例冠状动脉扩张患儿,占比36.00%,存在单纯左侧冠状动脉扩张22例,存在单纯右侧冠状动脉扩张3例,存在双侧冠状动脉扩张11例。形成冠状动脉瘤的患儿10例,占比为10.00%,其中右侧动脉瘤1例,左侧动脉瘤6例,双侧动脉瘤3例。结论:运用超声心动图方式对小儿非典川崎病实施早期诊断,明确疾病特征和患病位置,继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诊疗依据。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 早期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经临床研究证实,精索脂肪瘤的发病率逐渐呈递增趋势,其中以非典性脂肪瘤性肿瘤较为常见。该疾病在术前诊断中存在较大困难,患者大多以腹股沟肿块而就诊,因此,极易诊断为腹股沟疝,以致出现误诊,不利于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实施。本文通过对精索非典性脂肪瘤性肿瘤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以探讨在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诊断 精索 非典型性脂肪瘤
  • 作者: 吴友伟 章振林 顾洁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 200233 吴友伟现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代谢科,西安 710068,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 20023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膦酸盐相关非典股骨骨折(atypical femoral fractures,AFFs)病例的临床特征,提高认识的同时寻找有助于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确诊的AFFs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随访情况,结合国内外报道的相关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共收集双膦酸盐相关非典股骨骨折病例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8岁。5例患者均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用药方法:3例为全程70 mg/周,2例为10 mg/日后改为70 mg/周。用药疗程平均8.7年,其中最短5年,最长17年。5例均出现股骨非典骨折,病例1为双侧,其余均为单侧。骨折发生时间,最短于服药3年后出现,最长于服药16年后出现。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受累部位骨折前均有前驱疼痛:病例1为双侧大腿疼痛,其余为单侧大腿疼痛,于骨折前2~3年内开始出现,除病例4为闪电样疼痛外,均为钝痛;X线平片提示受累部位侧面骨皮质的增厚;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提示受累部位骨代谢活跃、浓聚,ECT异常表现早于X线平片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这些特征的识别有助于早期诊断AFFs。治疗情况:5例患者均立即停用双膦酸盐,同时继续服用钙片,4例加用活性维生素D;1例不完全性骨折患者保守治疗,使用特立帕肽治疗1年,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未发展成完全性骨折;4例完全性骨折患者行复位及固定术,均愈合。结论长期服用双膦酸盐有增加AFFs的风险,加强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可减少此类骨折的发生,早期诊断,合理处理可改善预后。

  • 标签: 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 非典型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宫颈细胞学筛查分析非典腺细胞(AGC)和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及组织学特征,探讨AGC诊断的临床价值和处理方法。方法我们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AGC的140位患者的宫颈组织学、子宫内膜组织学及HR-HPV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宫颈活检、宫颈管搔刮、宫颈锥切、分段诊断刮宫和子宫切除标本等几种途径,我们获得了组织学标本,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年龄组患有鳞状上皮病变与腺上皮病变患者的HPV检出率。结果AGC的检出率为0.05%(140/268 614)。在140位AGC患者中有99例获得有效随访,其中包括慢性宫颈炎15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1例、宫颈腺癌19例、子宫内膜癌22例、转移癌2例、鳞状细胞癌(SCC)4例。在99例患者中,年龄>40岁患者为89例,其HSIL阳性检出率为(19.1%),低于年龄≤40岁患者(40.0%)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HSIL阳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此外,年龄>40岁组的重度宫颈病变(HSIL和宫颈癌)检出率与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相似(P>0.05)。在140例AGC患者中,HR-HPV检测结果共48例,其中HR-HPV阳性20例(41.7%)。并且宫颈上皮内病变的HR-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在21例HSIL阳性患者中,仅有6例HR-HPV阳性(28.6%)患者。结论虽然AGC检出率较低,但其仍与多种癌症及癌前病变密切相关。年龄因素在AGC的判读中起一定的相关作用,AGC结合HR-HPV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患者发病后心电图非典改变的临床特点表现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工作选取189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其中男性117例、女性72例,年龄均在35~79岁区间,平均年龄(61.24±9.63)岁,为方便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可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A(0<VT≤2h)、B(2<VT≤4h)、C(4<VT≤6h)、D(VT>6h)四个组别,分别为27、49、51、62例,对其Q波、R波、ST段、T波进行详细记录,同时比较两组阳性改变率。结果:经研究表明,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 女,7月龄,因“面色苍白2 d,茶色尿1 d”于2020年11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经过血液及全外显子基因检测,诊断非典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入院给予10 d新鲜冰冻血浆无反应,予依库珠单抗治疗1周后溶血缓解,肾功能正常,3个月尿蛋白转阴,连续应用6个月(共9剂),溶血持续缓解,尿蛋白及肾功能持续正常,拟延长给药间歇为3个月(即停药3个月)时出现aHUS复发,重新启动依库珠单抗治疗仍有效。CFH基因变异所致的aHUS,血浆治疗可不敏感,建议有条件尽早给予依库珠单抗治疗,有望是控制溶血和恢复肾功能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噬是溶酶体介导的一种分解代谢过程,通过降解不同的细胞质成分,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或细胞内压力下的细胞平衡和生存。自噬也是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方式,侵入机体后的病原体会被宿主细胞的吞噬体吞噬,吞噬体成熟后形成自噬小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溶酶体由于各种水解酶的作用而降解,同时将病原体清除。肺部非典病原体通过干扰宿主细胞自噬水平,逃避宿主细胞通过自噬对其清除,并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最终达到感染宿主的目的。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肺部3种常见非典病原体感染与自噬关系相关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典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质量增加、代谢异常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问题,尤其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没有明确的机制。本课题组通过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就非典抗精神病药物在遗传、炎症因子、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导致体质量增加的部分可能机制进行论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 标签: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体质量增加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典性肺结核诊断中X线联合CT联合检查的应用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非典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给予50例非典性肺结核患者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分析X线检查联合CT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肿块型患者9例、肺不张患者13例、干酪型患者18例,混合型患者10例。联合检查为准确率为92.00%,均高于X线检查和CT检查(P

  • 标签: 非典型性肺结核 X线检查 CT检查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CT影像诊断非典胸部结节病患者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6例胸肺部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CT影像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6例胸肺部病变患者中非典胸部结节病71例,CT检查确诊62例,诊断准确率为87.32%。结论:多层螺旋CT分辨率高、成像清晰,可清楚显示胸腔内结节、肺浸润、周围组织情况,对非典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准确率高。

  • 标签: CT 准确性 非典型胸部结节病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