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0岁。以紫癜样皮疹起病,继而出现发热、乏力、血尿,血小板减少(96×109/L),血肌酐83.7 μmol/L,补体C3 0.593 g/L,补体C4 0.072 g/L,抗核抗体胞浆型1∶80,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血培养阴性,超声心动图未见赘生物,胸部CT未见感染提示。病初诊断结缔组织病,予泼尼松60 mg每日1次、环磷酰胺100 mg每日1次治疗,最高体温降至38.5 ℃,复查血肌酐升高至113 μmol/L,予甲泼尼龙40 mg每12小时1次静脉输液、环磷酰胺0.6 g每周1次静脉输液强化治疗,体温正常(37.3 ℃以下),血肌酐降至73.7 μmol/L,序贯口服甲泼尼龙并减量,减至每日早16 mg晚8 mg后病情多次反复,遂入北京协和医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完善病因筛查,血培养多次回报微小单胞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见瓣膜赘生物及瓣周漏,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4 g每8小时1次静脉输液,患者体温恢复正常(37.3 ℃以下),出院观察,后外院行瓣膜置换术后病情好转。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21岁。因皮疹1年、水肿2个月收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心脏、血液系统,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计数47×109/L,血肌酐586 μmol/L,24 h尿总蛋白8.2 g。心脏超声示心肌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重度肺高压。予甲泼尼龙冲击(1 g,1次/d,3 d,静脉滴注)效果不佳,出现少尿、恶性高血压,外周血涂片见破碎红细胞,考虑继发血栓性微血管病(TMA)。血浆置换后可短暂缓解,但TMA仍反复发作,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 13)活性为100%,ADAMTS 13抑制物阴性。予利妥昔单抗(100 mg,1次/周,4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0.5 g,1次/d,3 d,静脉滴注),病情缓解。3个月随访时血红蛋白91 g/L,血小板计数223×109/L,血肌酐283 μmol/L。SLE继发TMA时需评估ADAMT 13,其活性正常的患者治疗反应差。早期、积极治疗获得原发病缓解是关键,血浆置换有助于病情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疹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0年来315例药疹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的种类以抗生素类、解热镇痛药为主;抗生素引起的药疹主要为发疹型药疹,引起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解热镇痛药和抗癫痛药;抗生素致敏患者的年龄大于抗癫痫药患者的年龄(P<0.05);由抗癫痫药引起的重症药疹所需的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较大,其余药物所致药疹在初始糖皮质激素用量、皮疹控制时间方面无差别(P>0.05);抗癫痫药所致药疹伴有白细胞异常的比率明显低于其他4类药物(P<0.05),5种药物所致药疹在肝肾功能异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癫痫药的潜伏期比其他4类药物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药时详细询问病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出现交叉敏感是预防药疹发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