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研究了通过CuI催化的分子内和分子间4-碘色氨酸衍生物的N-芳基化反应引入天然产物indolactamV的缬氨酸片段,以完成其全合成,发现4-碘色氨酸的分子内反应生成了吡咯并喹啉衍生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腔内粘连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腹部手术使用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预防术后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数量和使用粘连液数量、方法并对术后对腹腔粘连情况进行随访,包括出现粘连的例数,出现时间、肠梗阻例数等。同期手术患者未使用防粘连药物的者为对照组。结果所有患者中胃大部切除术39例,结肠手术41例,肝脏及胆道手术26例,其他手术22例。对照组139例,胃大部切除术48例,结肠手术45例,肝脏及胆道手术33例,其他手术12例。随访时间18-76个月,使用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组术后出现肠粘连11例,其中肠梗阻3例,手术治疗1例。对照组出现肠粘连25例,肠梗阻5例,手术治疗2例。统计显示两组有显著差异(P=0.024)。结论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对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一科2008年3月-2011年12月间1357例腹部手术患者,关腹前于腹膜与腹腔创面涂抹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3ml,术后6h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记录术后5天腹腔引流液总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随访期间34例患者(治疗组)获2次手术探查机会,观察腹腔粘连程度,并与同期未应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32例(对照组)2次手术患者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腹腔引流液t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5天腹腔引流液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腹腔粘连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有助于预防术后腹腔粘连。
简介: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cellsfromapicalpapilla,SCAPs)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CAPs,将SCAPs分别于对照组(普通培养基+10μmol/L无水乙醇)和含0.1μmol/L17β-雌二醇的培养基培养3d和7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RANKL、OPG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7β-雌二醇刺激3d和7d组,OPG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RANKL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1713一雌二醇可能通过调节RANKL/OPG系统,参与调节SCAPs成牙/骨及破牙/骨活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甲酸雌二醇配合缩宫素治疗及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350例产妇按胎儿娩出顺序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立即予苯甲酸雌二醇6mgim,同时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20U;对照组肌肉注射缩宫素20U;观察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完整情况,产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产后2h和24h内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胎盘残留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苯甲酸雌二醇配合缩宫素治疗及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产后出血优于单纯应用宫缩素,对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丁胺醇与4种常用药物联合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雾化吸入,A组41例单独使用沙丁胺醇,B组36例使用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C组35例使用沙丁胺醇联合庆大霉素,D组38例使用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E组36例使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以药物起效时间、用药后第2h、72h、10d后患者的呼吸困难量表评价(MR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考察指标。结果各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症状均较单独使用沙丁胺醇组(A组)改善明显。E组药物起效时间明显少于另外4组。在第2h和72h,E组与D组MRC评分均明显低于另外3组,该指标在这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治疗10d后E组MRC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其余4组。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起效快,治疗效果最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故该联合雾化疗法为上述5种方案中最优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本文对150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定向性观察,分析其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有效地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应用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分别于治疗后4周、12周、24周、48周检测ALT及HCVRNA病毒量。疗程48周。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为76.2%,持续应答(SVR)为81.0%,均高于对照组的52.4%和42.9%;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的应答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显示出较好的生化学应答及病毒学反应,效果优于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PC12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将PC12神经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OGD-R(oxygen-glucosedeprivationandreperfusion)组和17β-E2(17β-雌二醇)治疗组。OGD-R组和17β-E2治疗组进行氧糖剥夺再灌注,观察氧糖剥夺后PC12神经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再灌注24h后PC12神经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死亡率。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显著性水准为α=0.05。结果(1)氧糖剥夺30min后17β-E2治疗组较OGD-R模型组PC12神经细胞胞体水肿轻,保留了突起,但较正常细胞明显变短甚至消失。(2)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再灌注24小时后早期凋亡率和死亡率中17β-E2治疗组均介于正常对照组和OGD-R组之间,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17β-雌二醇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PC12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与普通干扰素(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C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IFNα-2b和PEG-IFNα-2a,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疗程72周,随访24周。主要观察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PEG-IFNα-2a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应答(SVR)高于IFNα-2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3.68%、65.78%和65.74%、58.82%,P>0.05);IFNα-2b与PEG-IFNα-2a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EG-IFNα-2a对CHC患者的疗效优于IFNα-2b,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