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报道一血红蛋白变异使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HbA1c值与血糖监测结果不符家系。HPLC法测得先证者HbA1c值为5.6%,与血糖监测结果不符,而毛细管电泳法测得HbA1c值为7.8%,符合血糖监测结果。毛细管电泳法所得Hb图谱提示,先证者存在异常血红蛋白。Sanger法行HbA β-珠蛋白(HBB)基因序列测定,证实先证者HBB基因存在杂合突变(HBB:c.68A>C),支持Hb G-Coushatta变异体存在。家系资料显示,先证者弟弟及妹妹的Hb含有与先证者相同变异体和HBB基因序列。HPLC法难以将Hb G-Coushatta变异体完全分离,使HbA1c值与血糖监测结果不一致,而毛细管电泳法可完全分离变异体,得出准确HbA1c值。临床中,HbA1c值与血糖监测不一致时,应考虑到血红蛋白病可能,采用不同方法检测HbA1c,为糖尿病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精准指导。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及混合蛋白质粉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0只,即空白对照组、大豆分离蛋白低、高剂量组(0.24、0.48g/kg)、混合蛋白质粉低、高剂量组(0.05、0.15g/kg)连续灌胃30d,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观察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迟发型变态反应(DTH);通过血清溶血素和抗体生成细胞(PFC)检测体液免疫功能;利用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检测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结论 大豆分离蛋白及混合蛋白质粉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均有一定调节作用,可增强小鼠免疫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B组,6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对其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指标检查,比较两组检查者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指标水平及检出率。结果:B组患者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实施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验可提高患者疾病诊出率,有利于患者疾病诊疗,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检测。方法:在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间就诊的糖尿病老年患者中选取68例,设为观察组,并于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取68例,设为对照组,清晨取受检者尿液,送至检验科进行尿检。受检者均行免疫球蛋白A1b、β2 mG、IgG检测,观察患者检验值。结果:组间A1b、β2 mG、IgG对比,P=0.000。阳性诊断率对比,P=0.000。A1b、β2 mG、IgG指标虽病程增加而改变,P=0.000。结论:尿A1b、IgG、β 2 mG可精准呈现糖尿病老年患者病症状态,具较高操作性,且疗效显著,可将及时有效依据提供给后续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原核表达系统生产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蛋白-1-Fc(Tim-1-Fc)融合蛋白能否为Tim-1蛋白模拟品。方法大肠杆菌合成Tim-1-Fc融合蛋白,以体外蛋白质结合实验测定其能否与Tim-4蛋白结合。通过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FACS)检测磷脂酰丝氨酸(PS)与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间的结合情况,间接探明该蛋白与PS的结合。结果体外蛋白相互作用实验证实Tim-1-Fc融合蛋白可以结合Tim-4蛋白。FACS数据分析表明无论有无过氧化氢诱导,Tim-1-Fc组凋亡细胞FITC信号平均强度(231.16±8.27、263.45±7.91)均高于对照组(190.80±5.09、203.29±10.89,t=-7.200、7.7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核表达版本的Tim-1-Fc融合蛋白可能具备在体外模拟Tim-1蛋白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以及β2的微球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于2021年3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无糖尿病的5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水平并就结果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要远远高于无糖尿病的人群,通过对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CRP to ALB ratio,CAR)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D中心791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选患者基线CAR三分位数分为3组:低CAR组(CAR≤0.161 mg/g,n=264)、中CAR组(CAR 0.162~0.214 mg/g,n=263)、高CAR组(CAR≥0.215 mg/g,n=264),比较3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随访截至2020年3月31日,终点事件为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肾功能恢复终止PD。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及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CAR水平和P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CAR和其他炎症指标[CRP、ALB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PD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入选患者年龄为(59.8±15.7)岁,男性447例(56.5%),高血压714例(90.3%),合并糖尿病233例(29.5%),合并心血管疾病182例(23.0%)。中位随访时间为55(31,88)个月,至随访终点236例(29.8%)患者死亡,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死亡95例(12.0%)。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CAR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CAR组和中CAR组(Log-rank检验χ2=109.5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CAR与P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HR=2.891,95%CI 1.921~4.351,P<0.001)。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CAR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关(SHR=1.297,95%CI 1.128~1.49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R预测P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7(95%CI 0.700~0.774),显著高于CRP(AUC=0.643,95%CI 0.599~0.687)、NLR(AUC=0.608,95%CI 0.563~0.653)和PLR(AUC=0.554,95%CI 0.508~0.601)等炎症指标,略低于ALB(AUC=0.752,95%CI 0.716~0.788),其最佳截断值为0.19 mg/g,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和68.3%。结论CAR水平升高是P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PD患者死亡的相关性高于CRP、NLR及PLR等传统炎症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白蛋白(albumin,ALB)的比值(CRP/ALB ratio,CAR)对恙虫病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院收治的166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器官损伤标准分为有器官损伤组(72例)和无器官损伤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CAR对恙虫病患者并发器官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有器官损伤组和无器官损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热天数、入院体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器官损伤组中身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NEUT)、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定量、CRP、CAR均高于无器官损伤组(P<0.05),ALB低于无器官损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P=0.039)、NEUT(P=0.003)、CAR(P=0.011)是恙虫病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Ⅱ、NEUT、CAR的AUC分别为0.655、0.716、0.727,CAR截断值为2.86时对应的敏感度为55.6%,特异度为79.8%。结论CAR升高是恙虫病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恙虫病患者有无器官损伤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的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患者为51岁男性,因"双眼睑水肿8年,皮疹3年,尿少1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加重。血清免疫电泳可见IgGκ型单克隆M蛋白,Ⅰ型冷球蛋白(IgGκ型),冷球蛋白为530.7 mg/L。多次骨髓穿刺可见浆细胞轻度增多(5.0%~10.5%),肾活检病理光镜提示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肾小球内皮下见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插入,毛细血管袢腔内大量电子致密物,致毛细血管闭塞,符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该患者诊断为冒烟型骨髓瘤,继发冷球蛋白血症肾损伤。予六程抗浆细胞治疗后患者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冷球蛋白定性定量均阴性,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方面的作用及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检验中采用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的联合价值。方法:于2019年2月~2021年4月研究期间选择我院检验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同期80名肾功能正常者检验数据进行对照,对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阳性筛查结果。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检验中尿蛋白阳性检出率高于肾功能正常者,并且统计学差异值较大(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检验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高于肾功能正常者,并且统计学差异值较大(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肾功能正常者有显著差异,可以将其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疾病确诊的重要依据。
简介:尿蛋白质检测是肾部感染发现与防治的关键方法之一。尿微量蛋白由肝内产生,尿液中浓度降低,肾小球出现疾病后,含量才会出现异常,所以尿微量蛋白可以用来辅助诊断肾功能损害。一般情况下,在健康的成人尿液中排出蛋白质总数约为(0.08±0.024)g/24h,可包括少部分来源于肾小球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以及由肾小管细胞所产生的蛋白质,如Tamm-Horsfall蛋白质及一些肾脏衍生蛋白等,以常规方式检查为阴性,但在一些特殊生理状况下也可发生短暂性增高。当肾脏发生肾小球、肾小管损害时,尿蛋白常出现异常增高现象。故采用对尿蛋白的有无、蛋白质浓度的多少及其蛋白质组成的分析测定,对于肾功能疾患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确定都有着重要意义,以下是有关尿白蛋白的治疗及临床测定应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