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探究。方法随机选取外阴病变患者40例,年龄在33~71岁之间,一般体重者25例,体重偏重者15例,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患者,一组为研究组,研究组使用心理护理与药物护理相结合;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药物护理,通过两个月的治疗时间再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出院时间更短,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出院时间较长。结论使用心理护理与药物护理相结合能够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提供了新的途径,理应推广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结果100例患儿均一次封堵成功,术后1d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现象。尿常规检查无血尿、无溶血现象。随访1~12个月,无封堵器移位发生,术后患儿肺动脉压正常,右房不同程度缩小,患儿左房不同程度增大。心电图复查,无一例异位心律失常者。T波降低有10例患儿,无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房间隔缺损实施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颜面部钙化上皮瘤的有效切除范围及缩小手术切口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我们收治颜面部单发钙化上皮瘤39例,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包膜内肿物切除、肿物连同包膜完整切除、包膜外1~2mm切除、全层皮肤连同肿物挖除(2~4mm),手术方式为普通切口,设为普通切口组;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颜面部单发钙化上皮瘤45例,切除范围包括包膜内切除、连同包膜完整切除,手术方式为微小切口,设为微小切口组。比较两组肿物最大直径和切口长度,并从病理特点探讨其有效切除范围的依据。结果两组84例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病理特点:钙化上皮瘤瘤体周边界限清晰,其包膜完全为纤维结缔组织假性包膜,无上皮或内皮结构,包膜周边即正常的皮下组织结构,无增殖的瘤细胞。免疫组化:Ki67(-)。两组肿物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小切口组瘢痕小,外形美观,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高。结论钙化上皮瘤经临床检查即可诊断,术中无需切除过多的组织,只要将钙化团块完全切除即可,采用微创小切口方法,疗效确切,术后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心内直视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0例,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并统计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各类相关因素。结果窦性心动过缓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类型相比,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年龄<50岁患者,各组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年龄较大患者应注意做好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反复次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上皮性息肉的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及病理诊断要点.方法应用HE染色对120例大肠上皮性息肉的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诊断要点.结果12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共检出138枚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90枚,均伴有上皮内瘤变.非肿瘤性息肉48枚,大致无上皮内瘤变.结论大肠上皮性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熟练掌握其诊断要点,可指导临床制定适当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关键词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上皮内瘤变中图分类号R57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78-02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成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心律失常进行临床观察的结果及科学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5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每组均为26例。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基础护理,对优质组病患实施优质全面护理。结果优质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心律失常病患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室性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缓/过速、室颤,对其实施优质全面护理措施,可获取到较好的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前病理诊断,其中有140例(58.33%)患者被诊断成高级上皮内瘤变,有100例(41.67%)患者被诊断成为低级上皮内瘤变。同时,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其中有160例(66.7%)患者被诊断成腺瘤上皮内瘤变,有80例(33.3%)患者被诊断成浸润型癌。结论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其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眼科因眼表疾病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的126例(186眼)患者进行分析。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翼状胬肉的患者术后1wk左右,上皮覆盖整个创面,角膜创面完全修复。术后随访中,除6例复发外,其余患者上皮愈合良好、稳定,无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复发率为5.45%。其余几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视力稳定无复发。结论应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眼表疾病效果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目的:总结经右胸骨旁小切口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作者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确定适合采取封堵手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儿2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岁3个月至6岁,年龄3岁以下15例,6岁以上9例。缺损最长径5~19(10.0±4.5)mm。做右胸骨旁1~2.5(1.7±0.6)cm切口,放入切口保护套和(或)小型切口牵开器,切开心包,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经输送鞘置入封堵器。结果24例均成功封堵,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30~90(43±19)min,术中出血量2~140(21±34)mL。术后出现快慢型房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住院2~9(4.7±1.8)d。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未见残余分流,无明显胸腔积液。术后3个月随访心脏彩超13例,封堵器无残余分流。结论右胸骨旁小切口封堵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适合于年龄3岁以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
简介:摘要目的对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140例,根据病理学检查分为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69例、硬化性苔癣组65例及混合性组6例。观察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效果。结果140例患者中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组69例中治愈42例(60.87%);好转25例(36.23%);无效2例(2.90%);硬化性苔癣组65例中治愈38例(58.46%);好转25例(38.46%);无效2例(3.08%);混合型组共6例患者,治愈4例(66.67%);好转1例(16.67%);无效1例(16.66%)。三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方法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