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房间隔穿刺术是介入心脏病学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三维电学的发展,临床上对房间隔穿刺术有了新的认识。解剖方面,卵圆窝电位的发现体现了电学方法对解剖学的重建,有助于将“房间隔识别并穿刺”转化为“卵圆窝识别并穿刺”。器械方面,新近出现的射频针和穿刺导丝可以易化穿刺过程。方法学上,三维电解剖标测方法和X线方法相比,前者呈现三维化视角,通过电位标测能够精确定位卵圆窝,提升了穿刺成功率;后者不需配备电解剖标测系统,不需要预先标测,操作较为简洁。三维电解剖标测方法和超声方法相比,前者能够标测卵圆窝最中心位置,定位精准,同时也能实时追踪穿刺针尖;后者解剖层次清晰,但只能展现二维界面,由于需要增加超声设备,花费也较多。虽然大多数情况下X线指导的房间隔穿刺术是安全有效的,而超声的辅助定位作用能够提高安全性,但新近出现的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是更适用的无射线房间隔穿刺方法。
简介:摘要59岁女性患者,发现心脏占位5天。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占位性病变。2019年6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肿瘤切除术。常规病理提示脉管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电话随访半年,恢复良好,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肿瘤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在小肠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为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小肠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采用次氯酸氧化修饰大鼠血清白蛋白(RSA)的方法体外制备AOPPs。将IEC-6细胞分为AOPPs组、RSA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50、100、200、400 μg/ml的AOPPs干预IEC-6细胞作为AOPPs组,50、100、200、400 μg/ml的RSA干预IEC-6细胞作为RSA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干预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统计分析凋亡率最高时AOPPs的浓度。采用该浓度的AOPPs干预IEC-6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48、72 h的细胞凋亡并统计分析不同时间点凋亡率的差异。荧光定量PCR检测AOPPs组、RSA组和空白对照组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及参与调节细胞EMT过程的转录因子Snail、Slug的mRNA表达以及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的mRNA表达。结果AOPPs可以诱导IEC-6细胞的凋亡,并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效应(P<0.05);400 μg/ml的AOPPs干预72 h细胞的凋亡率最高,达到(17.30 ± 1.03)%。AOPPs明显下调IEC-6细胞E-cadherin的mRNA表达,而明显上调Fibronectin及Collagen Ⅰ的mRNA表达,同时转录因子Snail和Slug 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AOPPs通过诱导小肠上皮细胞凋亡,上调细胞的转录因子Snail和Slug的基因表达,抑制E-cadherin的转录,同时上调Fibronectin和CollagenⅠ基因表达,促进肠上皮细胞EMT,在IBD小肠纤维化中发挥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大小、封堵伞型号及封堵伞释放后形态变化等因素是否影响ASD患者在封堵术后出现头痛症状。方法纳入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成功行ASD封堵术患者567例。根据患者封堵术后有无头痛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采用X线下导管校准法测量释放后封堵伞展开直径(d)、厚度(L)、封堵伞左侧伞面的最大直径(D2),并计算i值(计算公式为i=D2/L)。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缺损大小、i值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差异,对有组间差异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SD封堵术后出现头痛症状的影响因素。在无症状组中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封堵伞型号与ASD直径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67例成功置入单封堵伞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其中男性148例(26.1%),年龄(34.4±19.4)岁。随访时间为(12.7±2.8)个月。有症状组51例,无症状组516例。有症状组患者通过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有29例术后头痛症状消失或有不同程度减轻。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ASD最大直径(TTE测量)和封堵伞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症状组的d值[(19.80±6.67)mm比(17.40±7.28)mm,P=0.041]、D2[(43.29±7.41)mm比(39.20±9.59)mm,P=0.013]、L值[(13.06±3.72)mm比(10.19±2.90)mm,P=0.025]均大于无症状组,i值小于无症状组[(3.54±0.88)比(3.99±0.93),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值(OR=1.286,95%CI 1.176~1.406,P=0.002)和i值(OR=0.916,95%CI 0.867~0.968,P<0.001)为ASD封堵术后患者出现头痛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而d值和D2值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在非症状组患者中得到线性方程:封堵伞型号=1.121×ASD最大直径(TTE测得)+6.414。结论ASD封堵术后的头痛症状与封堵伞释放后展开直径及左侧封堵伞面的最大直径无关,而与封堵伞的厚度与i值有关,提示选择过大的封堵伞增加伞的厚度是引起术后头痛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头痛的发生,应尽量选择合适的封堵伞,术者不宜因担心封堵伞脱落移位而加大封堵伞型号;对封堵伞偏大者术后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或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封堵伞型号=1.121×TTE测量ASD最大直径+6.414,可以作为临床选择ASD封堵伞型号的参考值。
简介:摘要患者男,78岁。因全程性肉眼血尿3 d,CT示右肾占位性病变入院,行右肾切除术。大体观察见肿瘤组织呈出血坏死多彩状,镜下观察见肿瘤主要由呈明显异型性的圆形或多边形上皮样细胞组成,核分裂象易见,细胞排列呈不规则条索、片状及网状裂隙样结构,裂隙边缘被覆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血管内皮标志物(ERG、FLI-1、CD31、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及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波形蛋白、CD10等均呈阳性表达,肿瘤细胞Ki-67阳性指数约占50%,诊断为肾脏上皮样血管肉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2激光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进行CO2激光治疗的607例CIN和(或)VaIN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CIN为451例(74.3%),单纯VaIN为104例(17.1%),CIN合并VaIN为52例(8.6%)。采用成组t检验,对不同类型患者年龄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类型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史发生率及CO2激光治疗部位、CO2激光治疗次数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人乳头瘤病毒(HPV)转阴及病理级别降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组607例患者中,CO2激光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79/607),疾病复发率为4.6%(28/607)。其中,单纯CIN、单纯VaIN、CIN合并VaIN患者的CO2激光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3%(430/451)、98.1%(102/104)与90.4%(47/52)。②本组607例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HPV转阴率为74.1%(450/607)。其中,单纯CIN、单纯VaIN、CIN合并VaIN患者的HPV转阴率分别为80.0%(361/451)、54.8%(57/104)与61.5%(32/52)。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EEP史(OR=0.500,95%CI:0.273~0.915,P=0.025)为CIN和(或)VaIN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2年,HPV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④本组607例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病理级别降低率为93.7%(569/607)。其中,单纯CIN、单纯VaIN、CIN合并VaIN患者的病理级别降低率,分别为93.6%(422/451)、98.1%(102/104)与86.5%(45/5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2激光治疗部位为宫颈+阴道(OR=11.727,95%CI:1.337~102.859,P=0.026)是CIN和(或)VaIN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2年,病理级别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O2激光治疗CIN和(或)VaIN有效。CIN和(或)VaIN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疗后,HPV转阴、病理级别降低受不同因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调节蛋白酪氨酸/色氨酸羟化酶激活蛋白ζ(YWHAZ)对正常氧条件以及缺氧复氧处理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通过RNAi技术以及质粒转染的方式建立YWHAZ低表达和过表达的细胞模型,观察干预YWHAZ表达后细胞的一般情况,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而后给予细胞缺氧复氧处理,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的改变。结果成功建立YWHAZ低表达和过表达的细胞模型,低表达YWHAZ后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下降,在缺氧复氧条件下增殖能力下降更为显著,过表达YWHAZ则缓解了缺氧复氧造成的细胞增殖抑制。结论YWHAZ可能为维持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毛发上皮瘤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和皮肤镜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毛发上皮瘤患者23例,采集RCM、皮肤镜图像,对比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致性。结果23例中,男5例,女18例,年龄(39.5 ± 22.1)岁。组织病理特征:肿瘤界限清楚,周围有丰富的纤维基质;肿瘤团块为多数基底样细胞集合或相互交织的基底样细胞索,周边细胞呈栅栏样排列;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地向毛乳头分化;可见不等数量的角囊肿。RCM特征:23例患者中8例可见真表皮交界处芽蕾样下延的条索状细胞,有栅栏样排列趋势;18例可见真皮层散在分布结节状似有分叶的瘤团,与周围组织无收缩间隙,呈扩大的低回声结构;16例瘤团周围有中高折光的无定形基质包绕;16例患者可见特征性的疑似原始分化毛乳头结构;20例可见清晰的角囊肿。皮肤镜特征:20例可清晰观察到珍珠白色、均质状结构,10例线状毛细血管扩张。结论毛发上皮瘤的RCM特征与组织病理具有较高一致性,可作为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纯超声引导经股静脉途径封堵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进行经皮介入的继发孔型ASD患儿306例,其中男137例,女169例;年龄2.1~15.0岁[(6.18±2.45)岁];体质量10~63 kg[(23.05±9.97) kg]。306例患儿中,单发中央型ASD患儿259例,缺损直径5~25 mm;筛孔型ASD患儿47例,心脏彩超测量分流范围为11~31 mm。患儿心功能正常,无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8例患儿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其中5例并漏斗胸,4例并鸡胸,4例并脊柱侧弯,3例并唐氏综合征,2例并癫痫。另有8例患儿并心律失常,其中并预激综合征3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3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及1例预激综合征患儿具有射频消融手术指征,与ASD封堵同期进行,所有手术在基础麻醉下经股静脉径路,在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胸图像不满意的患儿)引导下行ASD封堵术。结果306例封堵术中,单纯超声引导成功301例,余5例患儿术中超声缺损较大,尝试超声引导未成功,后改用射线下左上肺静脉法释放封堵器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开始麻醉至鞘管拔除)17~45 min[(21.25±8.84) min],封堵器型号10~30 mm,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股静脉穿刺径路的ASD封堵术作为一种微创、零射线损伤的手术方式,在儿童ASD封堵中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小儿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和观察介入治疗对左心室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的107例ASD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5.03 ± 2.86)岁,术前均经TTE检查,确诊为继发孔型ASD,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并且满足以下条件:ASD边缘距上、下腔静脉入口和冠状静脉窦至少5 mm,二尖瓣距离≥ 7 mm(所用封堵器≥ 12 mm)或≥ 6 mm(所用封堵器≤ 10 mm),房间隔总长不小于缺损最大直径+14 mm。术中TTE对ASD多切面观测,测量ASD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据此选择相应封堵器。术前及术后3 d、1、3、6及12个月行TTE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缩短分数(FS)。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进行封堵治疗,首选封堵器不合适并进行调换4例,无封堵器脱落、移位等并发症发生。ASD最大直径(8.60 ± 4.72)mm,最小直径(7.00 ± 3.69)mm,封堵器直径(10.56 ± 5.01)mm。术前LVDD和LVDS分别为(33.01 ± 4.63)mm和(20.72 ± 3.50)mm,术后均有所增加,LVDD在术后3、6和12个月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95 ± 4.02)、(34.63 ± 4.17)、(35.47 ± 4.50)mm比(33.01 ± 4.63)mm](P<0.05或0.01),LVDS在术后1、3、6和12个月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59 ± 2.74)、(22.16 ± 2.91)、(21.77 ± 2.87)、(22.60 ± 3.51)mm比(20.72 ± 3.50)mm](P<0.05或<0.01);LVEF和FS术前分别为(68.12 ± 5.78)%和(37.47 ± 6.28)%,术后各时间点改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E可以较准确地指导小儿ASD的介入治疗;治疗后左心室内径有所增加,收缩功能保持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