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调查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现状,探讨安全感对服刑人员人际信任和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人际信任在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劳教人员社会适应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随机选取河南省某监狱7个监区服刑期均在10年以上的服刑人员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04份,有效问卷366份,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安全感对人际信任显著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65,p〈0.01),对社会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341,p〈0.01),人际信任在安全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结论】提高服刑人员安全感能够显著提高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性并影响人际信任水平。
简介:社会变迁催生了人的心理的适应性发展,由此产生的应对变迁的心理特质被概念化为'个人传统性与个人现代性'的问题,而'孝道'可以作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联结点。文章论述了孝道规范的本质,孝道与现代性的关系,评述了双元孝道的含义,假定自我构念与双元孝道、孝道责任等孝道观具有密切的联系。笔者进而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18~74岁的成年人,通过1029份有效问卷的结果,验证了自我与孝道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权威性孝道、相互性孝道、孝道责任在当下的中国大陆仍然普遍存在。其中,相互性孝道显著大于权威性孝道;而且独立我/相依我双高的'双元我'不仅具有更鲜明的孝道观,且在亲子关系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等测量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说明'双元我'的社会适应性水平更高。文章最后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简介:本实验选取大学生被试共78名,运用“重复囚徒困境”范式对于社会合作决策进行研究,以无明确线索条件下合作一背叛的两难问题为实验任务,引入正负性情绪变量,考察不同情绪在合作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实验发现:(1)不同情绪唤起对于被试合作得分与信任水平得分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当被唤起积极情绪时,被试的合作水平较高,当被唤起消极情绪时则相反。(2)2不同的计算机合作应对策略对于被试合作得分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合作信任得分有显著影响,当对手采用TFT策略时,被试的合作信任水平较高,当对手采用随机策略时则相反。(3)不同情绪唤起和计算机应对策略对被试的合作得分与信任得分都有显著影响,且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个体的合作行为及信任水平受到所唤起情绪和计算机应对策略的共同影响。
简介:王占阳大量论著及其'新社会主义论',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关于普遍幸福主义、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从中多次沿用邓小平的论述予以论证,这显然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曲解。王占阳认为,邓小平主张市场社会主义,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公平分配而不是公有制,在分配制度上强调社会主义再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这是没有理论依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市场社会主义,它仍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王占阳主张的市场社会主义观也与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大相径庭。废除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对公有制的信心是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要深刻认识到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研究需要重视两个问题: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社会主义;理论界必须加强意识形态斗争与理论建设。
简介:社会认识的科学化问题,是社会认识论研究的诸多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该问题的合理解决是厘清社会认识论其他基本问题的关键所在.就社会认识系统而言,以社会为认识对象是社会认识得以科学化的前提,以社会为对象来确定的社会认识中介是社会认识得以科学化的具体方式;就社会认识形式而言,人们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必然会努力使各种形式的社会认识符合社会客观实际,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社会认识虽然是一种悖论式的认识,但其客观性、真理性与现实仍占主导和决定地位,科学化仍是人们进行社会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前提条件;就社会认识的功能而言,人们解释社会、规范社会及改变社会的活动也都要求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因此,社会认识的科学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应努力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
简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直接起源于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的概念和建设构想,研究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社会的特质,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在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中,小康社会是'中国化的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与西方的现代化概念不同,它代表着不同的现代化水平,采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其发展目标确定一个具体的标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小康'不只是经济指标,而是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包括人民生活、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康社会不仅指国内社会发展,还包括'对人类的贡献更大一些',在增加国内经济收入的同时,增加对外援助,增强世界和平力量。小康社会姓'社',要坚持对外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实行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简介: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它是社会性质的决定因素。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平衡,不能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规律,因而其基本经济制度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成分共同发展。其内涵为:公有经济为主体是指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决定作用。其他经济起辅助作用。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是以公有为主体、以国有为主导,不能取消国有经济,砍掉这个柱石。同时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但非公有经济具有两重性,不能对其政治经济上的分化视而不见,不能对其违法行为听之任之,更不能受其腐蚀受贿贪污,形成一股冲击社会主义的暗流。所以,在鼓励支持其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引导。
简介:邓小平政治观能够'导致行动'的关键,是'立足社会多数'的思想。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邓小平政治观从社会多数人的现实状况出发,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和最新发展。立足社会多数是邓小平政治观的科学前提:立足多数人的生产力水平,确立了初级阶段理论;适应多数人的生产力水平,作出了改革开放决策;提高多数人的生产力水平,创新了当代中国政治。立足社会多数是邓小平政治观的民众基础:尊重多数人的选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服务多数人的利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多数人的需求,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立足社会多数是邓小平政治观的实践归宿:把握多数人的状况,根据实际制定政策;依靠多数人的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接受多数人的评判,确立科学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