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康德的实践理性具有宗教“祛魅”的功能。实践理性通过将宗教活动与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信仰道德化。为了捍卫宗教道德,实践理性一方面反驳不适于道德意图的无信仰,诸如唯物论、无神论和自由思想的不信;另一方面,实践理性又拒斥不合乎理性精神的伪信仰,譬如宿命论、狂信和迷信。通过实践理性的“祛魅”,康德试图将信仰的根基重建于道德之上。
简介:第一次上女友家的时候,准丈母娘早已准备好了一桌子菜等着他。被女友满心欢喜地牵着手坐了下来,他的跟前就出现了一个印有清淡花纹的瓷碗,碗里是清澈见底的清汤,几块揉过地瓜粉的瘦肉很憨实地愣在碗里,几片轻盈的小瓜片悠悠地漂浮在清汤之上,像春日里的桃叶,随流水。
简介:人以食为天。饮食,进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之一,而人类的生存并非仅仅只是满足于充饥饱腹,人们的解决温饱之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吃得好、吃得香、吃得美。在这样的条件下,各种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而相继产生了。
简介:
简介:日本著名学者汤浅泰雄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干2005年11月9日逝世,享年81岁。
简介:结识汤一介先生,是在1980年代初“文化讨论”勃兴之际。汤先生主持的“中国文化书院”是论坛中心之一,我多次参加书院活动(如在北大举行的文化讲习,随汤一介、萧楚父、庞朴先生等赴深圳大学考察深大文化研究所等等),亲炙汤先生优雅风范和卓异思想,服膺其“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宏议,余以为,这是改革开放起始期学术界人士发出的富于时代精神的呼声。
简介:<正>像这样的夜晚,你在做什么?像这样的深冬之夜12点33分,你的灯熄了吗?你是在睡着,还是在醒着?或者在半睡半醒之间,想着一些人,一些事?有很多个夜晚了吧,你就这样孤单地度过。分手后属于她的位置全空了,你一个人塞不满那些空缺,于是便借思念的力量来填。思念,总是这样那样,无所不在。如果白天是一座空的容器,思念便如黑夜,浸入。城市暗下来,屋子暗下来,你暗下来。
简介:汤一介先生为人儒雅敦厚,为学博大精深,有一代大儒之风范。我与汤一介先生接触虽不多,但在收到“汤一介研究会”约稿函后,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函表示愿意撰写一篇纪念性的文字。能以这种方式缅怀我所敬仰的学界前辈,是我的荣幸。
简介:<正>汤用彤先生(字锡予)生于1893年,今年恰好是他的百年诞辰。为纪念他,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国故新知——汤用彤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季羡林先生为此文集写了一篇序。在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简介:12月2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余敦康、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等4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主持,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等在会上致辞。与会学者围绕汤一介先生的思想进行研讨。汤一介1927年出生于天津,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等职。其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儒家哲学、中西文化比较等,曾在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高校任客座教授。
简介:6月19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汤一介、乐黛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等领导,以及刘梦溪、陈来、杨辛等学者出席了新书发布会。
简介:2014年,我刊两位顾问北京大学的汤一介先生和斯坦福大学的帕特里克·苏佩斯(PatrickColonelSuppes)先生和一位编委复旦大学的俞吾金先生相继辞世。这不仅是我刊的巨大损失,更是哲学界的巨大损失。在本刊进入新一年的工作周期之际,编辑部的全体成员以沉痛的心情缅怀三位哲人,感谢他们在本刊创立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奉献与真诚帮助,相信他们的学思与精神会永远留存于世。
德化信仰——论康德实践理性的宗教“祛魅”功能
爱情苦瓜汤
黄平苗家“酸汤鱼”
汤用彤学述
缅怀汤浅泰雄先生
怀念汤一介先生
煲一锅海带小排的暖汤
汤一介与“中国诠释学”——关于建构“中国诠释学”之我见
熔铸古今,会通中西——序麻天祥同志所作《国学大师汤用彤评传》
汤一介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瞩望新轴心时代》发布会
新世纪中国哲学转型:《汤一介集》新书发布会暨学术座谈会
哲人远去,思想永续--缅怀哲学家汤一介、帕特里克·苏佩斯和俞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