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唐代景教《序听迷诗所经》中把基督教中的“耶稣”翻译为“移鼠”,这是目前所见对于“耶稣”的最早汉译。“移鼠”从语音上来看,来自于叙利亚语的“yig6”,这一点已经获得普遍认同。但是选择汉语中的“鼠”来对译“耶稣”,一直是学者诟病和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疑难问题。前人尝试从不同角度作出解释,但是均难以让人信服。通过考察,我们认为“移鼠”是一个音译兼意译的合璧词,意义来自于佛教术语“二鼠”(日月/昼夜),“移鼠”直译就是“移动日月/昼夜”,暗指“耶稣”是“创造世界”的造物主,这一点正好契合后来《景教碑》中对于“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的描述:“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
简介:“自”类语词可分为一般观念性与观念-思想化两类。前诸子时期观念-思想化“自”类语词具有重要的思想内涵,却乏人问津,亟待从观念史、思想史的视域进行研究。殷商时期,盘庚使用否定性与肯定性“自”类语词,反思、批判人的存在状态,并要求人充分且合理地行事;西周时期,周人尤其是周公主要使用否定性“自”类语词,从消极方面限制自我、主体性,提示出存在状态、生命活动的转向,周人也使用肯定性“自”类语词,在积极方面的限制下将自我、主体性充分展开;春秋时期,语词趋于成熟,更加注重对人的种种限制,“自-他”关系、自我反思与克制、实现转向等内容较以往更加明确;前诸子时期“自”类语词的特例反映了拟人的思维与观念以及言说方式。要之,前诸子时期观念-思想化“自”类语词乃是先贤们对人的存在状态的认识、反思、批判的结晶,其追求合理性,体现了人的理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