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常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化方法包括化学交联、免疫共沉淀等,这些方法反映的是体外的情况而非体内情况,而且这些方法无法让我们直接克隆与某已知蛋白质作用的未知蛋白质的基因。最近一种新的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它就是“Yeasttwo-hybridsys-tem”,我们姑且将其译为“酵母杂合系统”。该技术

  • 标签: 酵母双杂合系统 转录激活因子 报告基因 蛋白质相互作用 转录激活区 启动子
  • 简介:优良种质创新是大豆新品种选育的关键.经过近20年的中间种质创新、亲本筛选、抗性选育、鉴定和品质检验等研究,育成了高的夏大豆优良种质鲁99-2.其对大豆胞囊线虫1、3、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均为1级;对大豆花叶病毒y6株系的抗性也为1级;籽粒脂肪含量平均为22.09%,高值为22.67%;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29%,高值为45.0%;蛋白质和脂肪合计含量平均为65.38%,高值达66.40%.鲁99-2的育成说明创造和利用优良种质、选择适宜的杂交亲本和采用有效的选育方法等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

  • 标签: 夏大豆 种质 鲁99—2 选育 高脂肪 高蛋白质
  • 简介:戴尔发布了两款新的PowerEdge核服务器。PowerEdge830是一款塔式服务器,主要针对工作组或远程办公;PowerEdge850是一款1U机架式服务器,设计成为数据中心。由于使用核处理器,这些服务器可比上一代单核产品性能分别提升62%和79%。

  • 标签: POWEREDGE 机架式服务器 戴尔 核技术 远程办公 数据中心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丹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确认了一种单元分子开关,它可成功操控小鼠和人类细胞生成棕色脂肪。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 标签: 《自然》杂志 脂肪细胞 分子开关 棕色脂肪 单元 可控
  • 简介:白念珠菌具有形态性,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为酵母相和菌丝相。调节形态性的主要信号通路有Cph1调节的MAPK途径,Efg1调节的cAMP/PKA途径,Tup1介导的抑制途径,Rim101调节的pH反应通路等。这些通路控制着菌丝特异基因的表达,许多菌丝特异基因编码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因此菌丝相的致病性更强。

  • 标签: 白念珠菌 双形态性 调节通路 菌丝特异基因 致病性
  • 简介:文中详细描述和报道了来自山东省沂源县沂山土壤中的一个中国新记录属-聚散霉属(DicymaBoulanger)和中国新记录种一青褐聚散霉[Dicymaolivacea(Emoto&Tubaki)vonArx]。

  • 标签: 青褐双聚散霉 暗色丝孢菌 土壤真菌 新记录
  • 简介:[目的]2016年7月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泰国进境商品山竹果中检出色多刺蚁,经查询,该种为我国进出境检疫部门首次检出。了解多刺蚁属情况可为该类昆虫的检疫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笔者通过对色多刺蚁及多刺蚁属相关文献进行翻译和整理,详细介绍了色多刺蚁的分类地位、分布、形态特征及近似种,以及多刺蚁属在中国的种类,并简要分析了我国检疫系统对多刺蚁属的截获情况。[结果]色多刺蚁(膜翅目:蚁科)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多刺蚁属在我国已知45种1亚种。2003-2016年7月我国检疫系统共检出多刺蚁属2097批次。[结论]多刺蚁属随货物包装携带入境的概率较高,各进出境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该类昆虫的检疫工作。

  • 标签: 双色多刺蚁 多刺蚁属 山竹 形态特征 检疫
  • 简介:歧杆菌凝固型无糖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接种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3菌株进行发酵。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歧杆菌发酵剂接种量5%、木糖醇6%于39℃条件下培养8h后,再接入接种比例为1:1、接种量为4%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剂,于42℃条件下培养3h。在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酸奶风味纯正,凝乳状态良好,口感细腻,具有天然的奶香味。

  • 标签: 双歧杆菌 无糖 酸奶 二次发酵
  • 简介:胆盐水解酶的特性及生理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我们探讨了国内外关于歧杆菌中胆盐水解酶的生化特性、降胆固醇机理及其生理作用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研究歧杆菌胆盐水解酶,以及歧杆菌及其制品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双歧杆菌 胆盐 胆盐水解酶
  • 简介:增加了紫外线的实验室水纯化系统可以转化预处理(蒸馏、去离子、反渗透)的水到超纯水(Type1)。它适合实验室的一些小量超纯水需求,如缓冲液和其他许多技术要求的溶液,包括:色谱、电泳、分光光度计和显微镜,细胞培养基和分子生物学试剂制备等。

  • 标签: 超纯水 小系统 分光光度计 分子生物学 细胞培养基 纯化系统
  • 简介:MAUI12-BayHybridizationSystem微阵列杂交系统可用来适应高通量微阵列实验室的需求。这个系统可以在它独有的MAUIMixer杂交格仓中同时加工12个微阵列芯片,使用超低的样本量10-46微升就可以增加灵敏度达到3-10倍,通过在恒定的培养温度下与超微的杂交试剂的有效混合。

  • 标签: 微阵列芯片 杂交系统 System MIXER 同时加工 培养温度
  • 简介:高通量电穿孔系统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细菌和酵母细胞系高效产生电穿孔。适合导入siRNA和DNA表达载体到哺乳动物细胞中。这个系统提供96孔电穿孔板和一个设计用于96孔板电穿孔实验的操作处理器,提供高效基因导入。

  • 标签: 电穿孔 高通量 系统 哺乳动物细胞 基因导入 siRNA
  • 简介:LittleDipper微阵列处理系统是一种经济适用的工具,它用于实验室标准微阵列杂交、洗涤和干燥,目标是减少实验室水浴之间和实验人员之间在微阵列分析结果上的系统误差。它包括一个可旋转的自动臂,可以移动微阵列架.通过5个温度控制水浴并放置到一个整合的离心机用于干燥。

  • 标签: 处理系统 微阵列 LITTLE 经济适用 系统误差 分析结果
  • 简介:以11个转外源基因(Cry1Ac+API-B)系为材料,受体亲本陆地棉品种鄂抗9号为对照,研究其在抗棉铃虫性、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1个转基因系的抗棉铃虫效果明显,达到中抗和高抗水平;转基因系及其受体、转基因系之间在单铃重等10个性状上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和受体亲本相比,各个转基因系变异方向比较一致的性状有:衣指、衣分降低;而株高、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子指、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等性状的变化方向不定。

  • 标签: 棉花 抗虫性 遗传变异 CrylAc+API-B
  • 简介:目的:探讨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宫腔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肌瘤患者共189例,其中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者纳入极组(n=72),行单极电切治疗的患者纳入单级组(n=11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评估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极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显著低于单极组(P均〈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极组患者术后1月内阴道流血、排液天数显著短于单极组(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极等离子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膨宫液用量少等优势,并能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粘膜下肌瘤 内膜息肉 单极电切术
  • 简介:匍柄霉属(Stemphylium)是重要无性丝孢真菌类群,多数种菌难以诱导产生适宜形态学分类研究的分生孢子。以新西兰匍柄霉(Stemphyliumeturmiunum)为材料,经适宜培养后(PDA培养基,25℃培养3—4d),将玻片斜插入生长适量菌丝的平板,延续培养3—4周后,进行玻片制作和显微描述,结果发现玻片插片诱导培养处理后,匍柄霉种菌易产生充分发育的产孢细胞、产孢梗及适量的无性分生孢子。该技术方法简便易行,避免了选择性培养基诱导产生的缺陷,适宜于匍柄霉及其近似属若干难以产生无性分类特征的分类研究,为系统开展该类真菌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 标签: 双玻片插片法 新西兰匍柄霉 分生孢子 菌丝挑取制片法
  • 简介:本文根据昆虫飞行的特点,模拟昆虫飞行的实验装置,由飞行磨、单片机及微型计算机组成,编辑设计飞行监控软件,该程序分为三个模块:系统监控程序模块;时钟程序模块和信号处理程序模块。利用微机适时采集飞行数据,记录和分析监测结果,模拟昆虫的飞行速度和持续时间。

  • 标签: 昆虫飞行 单片机 微机处理系统 程序模块
  • 简介:Xmatrx是一个非常容易操作的细胞和组织染色系统,主要应用于药物的研发。这个系统的设计可以完成在荧光原位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所需的步骤,甚至包括盖玻片,最终是一个完美的玻片可以直接用于显微镜观察。Xmatrx的特征是开发出新奇自动的玻璃载片分析,

  • 标签: 染色系统 免疫组织 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显微镜观察 化学分析
  • 简介:P100BloodCollectionSystem血液采集系统是提供临床蛋白组学和发现生物标记使用的采血系统。在采血的过程中体内的血蛋白很快降解,而P100的管中含有专利的蛋白稳定剂可以在静脉采血时溶解,保护血蛋白不被降解。

  • 标签: 蛋白组学 采集系统 血液 COLLECTION System 静脉采血
  • 简介:消化系统真菌感染是指真菌感染食管、胃肠、肝胆、胰或消化系统的其他组织或器官,该文对消化系统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消化系统感染 真菌 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