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建立溶血性贫血(HA)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两种贫血动物模型.研究HA和AA的发病机理。方法50只杂种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25只皮下注射盐酸苯肼制备溶血性贫血(HA)模型;另25只行^60Co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后输注同种异体胸腙淋巴细胞诱发AA型。结果HA组成功率100%,死亡率56%(14/25只);AA组成功率为92%(23,25只)。结论两种模型的发生时间较稳定,实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这为HA和AA发病机理的探讨丑实验性研究莫定了基础。

  • 标签: HA AA 溶血性贫血 发病机理 成功率 全身照射
  • 简介:前列腺癌鼠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的重要工具,目前常见以下4类:自发和诱发鼠模型,异种移植鼠模型,转基因鼠模型和基因敲除鼠模型。简要综述了前列腺癌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前列腺癌 鼠模型 异种移植 基因敲除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长期困扰人类的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揭示该病遗传背景、发病机制及开发新药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银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goutyarthritis,AGA)大鼠模型并观察其维持时间。方法采用25mg/mL尿酸钠(monosodiumurate,MSU)晶体混悬液踝关节腔注射复制大鼠AGA模型,多个时间点动态观察8d,以大鼠受试踝关节局部皮温、肿胀度、步态、关节液炎性细胞及其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等指标判断是否成模及其维持时间。结果造模后3h,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均可见踝关节肿胀,皮温升高,步态异常,关节液炎性细胞数增多,滑膜组织增生、毛细血管充血、滑膜细胞排列紊乱等炎症表现,两组以上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造模后4h,生理盐水组以上炎症表现明显减轻,较3h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模型组较3h时加重(P〈0.01),并且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造模后24h,生理盐水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而模型组炎症继续加重;造模后48~72h,模型组肿胀、皮温、步态异常等局部炎症达到高峰;造模后96~168h,模型组踝关节局部炎症逐渐减轻,但各项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造模后192h,模型组肿胀、皮温、步态异常等外在炎症表现恢复正常,而炎性细胞数及滑膜病理变化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仍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MSU晶体混悬液踝关节腔注射可在造模后4h成功制备并鉴定出AGA大鼠模型,且至少能维持到造模后168h。

  • 标签: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大鼠模型 尿酸钠 维持时间
  • 简介: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可加深对SARS病原学的了解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加速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建立、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疫苗的开发,同时也有助于给该病一个更精确的定义。可以说SARS动物模型的建立,不但是SARS研究的瓶颈问题,其应用更是贯穿SARS研究的整个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有4种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食蟹猴、绒猴、非洲绿猴)和6种啮齿类动物(大鼠、小鼠、豚鼠、田鼠、仓鼠、转基因鼠),以及雪貂、家猫等可以作为SARS动物模型用于实验研究,并已经开始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疫苗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本文就已报道的各类SARS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根据动物模型和SARS患者的比对,提出动物模型建立的技术要点。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动物模型 病理 冠状病毒
  • 简介:目的构建一个简单、经济的新的甲真菌病体外模型.方法制备猪甲板,在其腹侧面中央黏贴一个“O”型圈,将受试菌液加入“O”型圈内,将甲板放置培养皿中培养,用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的方法动态观察不同真菌侵袭甲板的情况.结果用猪甲板制备甲真菌病体外模型,通过该模型观察了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以及白念珠菌穿透甲板的能力.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到了真菌动态穿透甲板的过程.结论该模型适用于评估真菌对甲板的致病作用.

  • 标签: 甲真菌病 体外模型 皮肤癣菌 白念珠菌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结核病的主要病原,全世界约有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尽管该病原可感染并引起许多动物疾病,但人类是其中心宿主。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及宿主对本病原的保护性和免疫病理学反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非常必要。本文阐述了结核病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及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实验模型的合理应用将促进我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从中获取的资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动物模型 组织培养模型
  • 简介: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简单易操作,但也有瑕疵,可进一步改进,可通过增加溶液浓度、调整教学过程、更换实验材料与调整教学过程结合等方式进行调整.

  • 标签: 实验 改进 调整 更换
  • 简介:[目的]建立脑炎原虫感染豚鼠模型,分析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在脑炎原虫感染动物模型建立中的异同点。[方法]动物分四组:花色组、白化组、花色应用氢化可的松组、白化应用氢化可的松组,16只/组。发病兔粪便中收集纯化脑炎原虫虫体,灌胃法接种豚鼠,染虫后不同时间点粪便捡虫观察豚鼠染虫率。造模后30天心脏采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豚鼠主要脏器病变,纯化后虫体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接种之后7天内,未用氢化可的松的两组均未检出原虫,用氢化可的松的两组中,白化豚鼠最先在第3天检出,于第6天全部检出,而花色豚鼠最先在第4天检出,在第7天检出11只。体液免疫测定结果表明FMMU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感染脑炎原虫后,白化组血清IgG、IgA含量均显著低于花色组(P<0·05),IgM含量极显著低于花色组(P<0·01)。光镜观察发现主要脏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肾脏皮质区有大量以虫体为中心,周围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形成的肉芽肿,脑水肿,脑实质可见以虫体为中心、周围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及上皮细胞包围形成的肉芽肿病变。胆道上皮坏死脱落。染虫花色豚鼠各器官病理学改变与白化豚鼠基本一致。纯化的脑炎原虫呈长椭圆...

  • 标签: 原虫豚鼠 实验研究 感染模型
  • 简介:目的采用限制下肢活动方法,建立食蟹猴肌肉萎缩动物模型,建立模型评价的方法。方法采用高分子纤维绷带固定食蟹猴右侧下肢(踝关节至膝关节)15周,期间每两周测量体重、双侧小腿腿围、下肢容积,造模11、13、15周行双侧小腿腓肠肌MRI检查,15周行肌肉组织活检。结果造模15周后,动物体重无明显变化,右小腿腿围、右大腿腿围、右下肢体积比造模前均明显下降(P〈0.05);造模15周后血清肌酐、血糖、碱性磷酸酶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MRI显示右侧腓肠肌萎缩,右侧腓肠肌容积较造模前减小;肌肉组织活检显示右侧腓肠肌萎缩,肌纤维变细;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缩小。结论通过外固定限制食蟹猴下肢活动的方法制作肌肉萎缩模型,造模周期适当,操作性强。综合采用腿围、下肢排水体积、生化指标、MRI成像及肌肉活检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简单、客观评价食蟹猴肌肉萎缩模型

  • 标签: 食蟹猴 肌肉萎缩 MRI 组织病理学 血液生化
  • 简介: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ligationandpuncture,CLP)所致脓毒症大鼠模型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CLP诱导SD大鼠脓毒症,术后8、16和48h时检测相关的凝血功能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肺、肾、肝、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12d生存率为30%,发病急且死亡率较高。在疾病发展的急性期内,CLP大鼠8h时出现APTT时间延长(P<0.05),16h时出现PT时间延长(P<0.05),内源凝血途径的XII活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VII活性出现一过性抑制。TT在48h出现延长(P<0.01)。FIB的含量从16h开始逐渐增多(P<0.001)。与凝血和抗凝功能有关的其他重要指标中PLT数量从8h逐渐下降(P<0.01);vWF:Ag量从8h逐渐增多(P<0.001);D-D量从16h逐渐升高(P<0.05);PS:Ag量直到48h出现明显下降(P<0.001);而AT-III含量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发现肺、肾、肝、脾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显示明显的静脉血栓和出血特征。结论大鼠脓毒症模型在急性期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但未观察到凝血功能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

  • 标签: 脓毒症 大鼠 凝血功能 病理
  • 简介: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建立一种符合临床特征的肺腺癌转移瘤动物模型,为下一步的肺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造模方法。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11只SPF级、4~6周龄BALB/c裸鼠,分别以1×106个细胞/只注射入裸鼠尾静脉。接种后每天观察小鼠状态。分别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4、5、6、7周随机处死2只,余3只小鼠处于濒死状态时处死。解剖小鼠,观察肺部有无转移、转移结节的数目及全身其他器官的转移情况,并做病理取材,HE染色观察。结果注射过程中小鼠均存活。未处死的3只分别于第11、13、14周出现恶液质。第4周肺部未见转移结节;第5周出现镜下肺部转移结节;第6周肉眼可见肺部转移结节;第7周转移结节数增多;第11周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第11、13、14周出现肺部结构大量破坏,弥漫性的肿瘤细胞浸润,出现淋巴结浸润,病理证实为腺癌。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A549细胞可以成功建立人肺腺癌转移瘤模型

  • 标签: 肺腺癌 肿瘤转移 动物模型 裸鼠
  • 简介: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泛指动脉变硬,由于形态特征不同分为三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一种动脉硬化疾病,其病灶累及弹性动脉和较多弹性纤维的肌性动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和坏死细胞构成的“粥样”成分。另两种动脉硬化疾病分别为门克伯格氏中膜钙化性硬化(Mfinckebergmedialcalcificsclerosis)和微(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硬化模型 小型猪 弹性纤维 形态特征
  • 简介:目的通过暂时阻断妊娠期大鼠子宫血供的方法建立子宫缺血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大鼠子宫动脉是卵巢动脉的一个分支的解剖特点,于孕鼠妊娠第15天时施行手术暂时阻断卵巢动脉并于第21天行剖宫产术,术后称量新生胎仔体重及胎盘、脑、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重量,对比各组间新生胎仔的预后的不同,并对照研究阻断血供10、20、30及40min对胎仔的不同影响。结果妊娠晚期阻断孕鼠卵巢动脉20min可成功构建胎儿生长受限模型,这种方法与阻断动脉血流30或40min相比,手术时间短,技术要求不高,胎仔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实验组较对照组新生胎仔体重及胎盘、各重要脏器重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阻断卵巢动脉从而阻断子宫动脉血流,成功建立缺血缺氧性FGR孕鼠模型。该模型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并可成功设立同体对照,为进行FGR相关的产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技术平台。

  • 标签: 胎儿生长受限 大鼠 Sprague-Dawley 模型 动物 胎盘功能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制作兔VX2肝癌模型的新技术、新方法。方法将新西兰兔30只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为嵌插组、改良嵌插组和经皮穿剌组。分别按不同方法建立肝癌模型,于建模后第1、2、3周分别进行CT扫描,评估肿瘤大小。3周后处死动物进行解剖,观察肝脏成瘤及转移情况,比较各组转移率,并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30只动物建模成功28只,成功率93%,经皮穿剌组有2只肝脏未见种植灶,嵌插组和改良嵌插组全部种植成功。改良嵌插组腹壁转移率显著低于嵌插组和经皮接种组。结论改良嵌插法3周内不会形成接种部位腹壁以及远处的转移,是一种理想的移植性肝癌模型建模方法。

  • 标签: 兔VX2肿瘤 模型 嵌插改良技术
  • 简介:大便失禁属于肛肠科疑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大便失禁治疗方法繁多,疗效尚不肯定,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其动物模型尚不成熟导致动物实验等基础研究欠缺。本文总结、整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大便失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了深入阐述,为今后大便失禁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肛门失禁 大便失禁 动物模型 疾病模型
  • 简介:目的用长期跑步训练诱导小鼠的生理性心脏肥厚模型,与主动脉缩窄手术诱导的病理性心脏肥厚模型进行比较。方法8周龄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分为跑步运动组,正常对照组,手术刺激组和假手术组。运动组跑步训练40d,手术刺激组行主动脉缩窄手术2周,从组织形态学、超声心动图、分子标志物表达等方面对模型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运动训练组小鼠心脏体重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加27.2%(P〈0.05),左心室体重比增加25.8%(P〈0.01),心脏显著肥厚。超声心动图显示,与各自的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和手术组小鼠模型的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但运动组小鼠的相对室壁厚度无明显变化,而手术组小鼠相对室壁厚度显著增加50%(P〈0.05),提示两种不同的心脏肥厚导致在心脏结构改变上差别显著。心脏肥厚分子标志物心房利钠肽和脑钠肽在手术组表达显著上调9.5倍和4.5倍,而在运动组下调为对照组的0.48倍和0.58倍,提示两种不同肥厚的分子机制差别迥异。结论长期跑步运动可以成功的诱导小鼠生理性心脏肥厚模型,其表型和分子机制与手术刺激的病理性肥厚差别显著。

  • 标签: 生理性心脏肥厚 病理性心脏肥厚
  • 简介: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原位肺移植模型,为肺移植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C57BL/6小鼠作为供、受体,行同基因小鼠原位左肺移植,使用Cuff套管法进行气管及血管吻合。术后7、14、21、28d取移植肺及原肺,行HE染色,评价肺移植后效果。结果学习曲线后,共30例小鼠移植,手术成功率89%,小鼠成活率100%。供体手术时间:(35.2±9.81)min,受体手术时间:(24.6±7.42)min,冷缺血时间是:(46.6±8.92)min,热缺血时间是:(17.2±3.08)min。同基因移植物大体及病理无明显改变,病理显示与原肺无差别。结论本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建立小鼠肺移植模型,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符合原位肺移植临床生理,是研究肺移植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良好动物模型

  • 标签: 原位肺移植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采用人工感染法,对严重联音免疫缺陷小鼠(scid小鼠)进行夜现周期性斑氏丝虫实验感染研究。结果表明,斑氏丝虫经人工感染后能在Scid小鼠体内发育成熟并产生微丝蚴,且虫体回收率较高为6-30%,平均14.8%:感染的10只小鼠均在外周血中检获出微丝蚴,及解剖收集到成虫,感染成功率高达100%。作者认为Seid小鼠由于T、B淋巴细胞功能缺如,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丝虫感染抗体,是一种感染成功、潜伏期短、微丝蚴密度及成虫回收率高的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 标签: SCID小鼠 微丝蚴 丝虫感染 鼠模型 体内发育 免疫缺陷小鼠
  • 简介:目的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果蝇心衰模型。方法选择野生型果蝇w1118果蝇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含不同浓度椰油(0%,7.5%,15%,30%)食物喂食果蝇5d,检测果蝇体内的三酰甘油含量。后续实验以非高脂喂食组(0%椰油)作为对照,30%椰油高脂喂食组作为实验组。负向趋地性实验检测果蝇运动能力。果蝇成体心脏功能分析平台,拍摄果蝇在半解剖条件下的心脏跳动情况(30s),软件分析获得成体心脏功能指标,包括心跳周期,收缩和舒张直径,心脏收缩力指数等。实时定量PCR检测高脂喂食果蝇心脏的RNA表达变化。结果与非高脂喂食果蝇相比,不同比例高脂喂食果蝇的三酰甘油含量随椰油浓度呈剂量递增(P<0.05);高脂饮食显著影响果蝇活动力(P<0.001);高脂喂食果蝇的心跳周期缩短(P<0.01),心脏收缩力减弱(P<0.001);实时定量PCR发现高脂喂食果蝇中,参与脂代谢相关的一些基因fa2h,CG6277,CG3699,CG9914,lip2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高脂饮食严重影响果蝇运动能力和成体心脏功能,成功建立了高脂饮食诱导的果蝇心衰模型

  • 标签: 果蝇 心衰 高脂饮食 代谢 三酰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