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细胞外微电扳技术,记录离体灌流的蟾蜍椎旁交感神经节细胞膜电位.观察川芎嗪对嘌呤受体介导反应的调制作用。三磷酸腺苷(300μmol/L)可引起神经节细胞膜去极化(n=62)、超极化反应(n=27)以及去极化之后伴随超极化过程的双相反应(n=9)。P2受体拮抗剂台盼蓝(500μ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去极化反应(n=8);P1受体拮抗剂氨茶碱(200μ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n=7)。滴加川芎嗪(1~5mmol/L),神经节细胞膜未出现明显的电位变化。外源性环一磷酸腺苷(250μmol/L)可模拟三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n=9)。川芎嗪(3mmol/L)可抑制三磷酸腺苷的去极化反应,使其幅值减少53.9±9.5%(n=14,P<0.01).并能加强三磷酸腺苷所致超极化反应,使其幅值增大105.4±24.5%(n=12,P<0.01)。在同一标本上,川芎嗪使环一磷酸腺苷的超极化反应加强(n=4)。此外,川芎嗪可抑制三磷酸腺苷引起的双相反应中的去扳相,面增大其后的超极相(n=3)。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根管填充材料在根管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ZOE糊剂作根管填充材料;研究组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管填充材料,对比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管填充材料进行根管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显效40例(80%)、有效7例(14%)、总有效47例(94%),明显优于对照组25例(50%)、13例(26%)、38例(76%),临床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过程中,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管填充材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对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生物膜及芽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XTT还原比色法观察Tet对C.albicans成膜的影响;将0.01、0.1、1μmol/L的Tet分别与C.albicans悬液共同孵育,显微镜下计数芽管形成率。分别设阳性对照组(两性霉素B与白念珠菌悬液共孵育)和阴性对照组(白念珠菌悬液中不加Tet),试验重复5次。结果Tet各剂量组对C.albicans生物膜及芽管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其中1μmol/L的Tet对C.albicans生物膜及芽管形成的抑制率最高,C.albicans生物膜及芽管形成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1μmol/L的Tet组生物膜及芽管形成率低于0.01及0.1μmol/L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对体外C.albicans生物膜及芽管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简介:目的:分析物种间miRNA序列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为后续miRNA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miRBase数据库下载8种模式生物,即智人、小鼠、大鼠、果蝇、线虫、拟南芥、水稻、玉米的全部miRNA,通过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及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各物种成熟miRNA序列长度均约为22nt,植物miRNA长度分布范围较动物更集中;而pre-miRNA则相反,植物pre-miRNA的长度变异远大于动物;各物种miRNA序列第一个碱基倾向于U,而其他位点的碱基在不同物种间变异较大;miRNA的保守性有一定的范围,不存在在所有物种中均保守的miRNA。结论:找到了miRNA间的一些共同点及差异点,可为后续miRNA鉴定注释提供借鉴。
简介:目的:通过客观评价肝病护理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寻找提升肝病患者预后效果的护理方案.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07月-2015年07月接收的40例肝病患者(实验组),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同期选择40例肝病患者(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模式,在对所有入选患者的护理情况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客观对比各项临床数据.结果:上述入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满意率97.50%,对照组75.00%;实验组入选患者生活质量分数(54.02±5.28)分,对照组(40.57±4.69)分,2组满意率及生活质量分数对比有差距(P〈0.05).结论:肝病护理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效果突出,已成为提升患者满意率以及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