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聆听患者倾诉,解答有关疑问,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里,降低紧张焦虑情绪,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心里状态。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提高其应激能力,使患者放松身心,配合完成检查。结论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彻临床护理的全过程。

  • 标签: 核磁共振 紧张焦虑 心理护理 配合检查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磁共振已经成为医院重要的医学设备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对于高强磁场以高清图的方式对于人体进行扫描,然后确定相关的疑难杂症,它的应用促进了医学科技的发展,通过相关的临床实践表明,它对于人体没有任何危害,因此,比较受欢迎,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形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主要针对核磁共振系统的在使用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意见。

  • 标签: 医院核磁共振系统 使用维护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儿童护理一直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难点,而核磁共振科室的儿童护理更是儿童护理中最难的结构之一。医护人员要掌握儿童心理学知识,本着对患儿和家长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最大的热情和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对患儿的综合护理中。如幽默的语言、动作与患儿建立信任,使其配合治疗,避免因给患儿使用药物而使其产生恐惧;与患儿家长沟通,让他们详细了解检查。

  • 标签: 核磁共振 儿童护理 心理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疑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8.3岁,。全部患者均使用PHILPSNT-5型0.5T磁共振扫描仪,正交头线圈,扫描层厚为6mm,。采用横轴位序列,其中1例相隔10天检查两次。8例患者进行行横轴位、矢状位SE序列T1加权像。16例患者进行了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根据入选条件,对脑静脉窦血栓进行分析血栓的结果对比分析得出灵敏度、假阴性率、特异度、假阳性率、约登指数分别是92.33%、7.77%、74.3%、6.7%、0.674,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157%、94.3%、Kappa值是0.833;结论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望代替DSA。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 核磁共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肝脏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手段效果及改进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肝脏核磁共振检查患者50例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手段对其检查中的影响。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患者在核磁共振中呈现出较为平稳的情绪,能够积极配合检查,50例患者中有42例在检查中情绪平静,过程平稳,8例患者虽然情绪稍有波动,但很快稳定,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干预满意度达到94.8%。结论在肝脏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起到平稳患者情绪,保障检查顺利进行的效果,因而值得在肝脏核磁共振中加以推广。

  • 标签: 肝脏 核磁共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方式在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儿童病患1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GE公司生产的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设备,对儿童病患进行检查,依照接受检查部位的不同,时间在15.5~30min不等。针对儿童的年龄,对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对4岁以上儿童注射镇定药物,护士主要利用综合干预的方式,令其配合检查,对于4岁以下的病患,医护人员要对其使用镇定剂。对所有病患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工作。结果所有病患均完成检查,图像清晰,无阴影出现,从医学影像资料中均能发现病灶。结论利用有效护理方式,能够增加患儿的配合核磁共振检查程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心理护理 药物护理 特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的椎管肿瘤患者共56例,回顾性分析其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经核磁共振检查,血管母细胞瘤占1.8%,星形细胞瘤占25.0%,神经鞘瘤占3.6%,转移瘤占17.9%,脊膜瘤占19.6%,室管膜瘤占14.3%,神经纤维瘤占10.7%,脂肪瘤占7.1%。临床病理诊断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相符,肿瘤类型符合率为100%。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应用于椎管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且操作简便,准确性高。

  • 标签: 核磁共振 椎管肿瘤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肝硬化再生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和小肝癌结节的核磁共振表现并探讨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结节性肝硬化病例MR检查

  • 标签: 肝硬化 再生结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同时研究讨论其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与鉴别诊断帕金森病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对收治的20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其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对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在其中脑上缘部位呈现出凹陷或者是平坦的征象,患者的中脑横截面积为(77±15)mm2,桥脑面积为(543±73)mm2,中脑面积跟脑桥面积的比值为(14.3±2.5)%。结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中脑通过核磁共振检测出的MRI特征与帕金森患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促进了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提升核磁共振能够准确的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头部进行MRI检测,有助于医院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核磁共振 帕金森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在这些年的进步与发展,为了让我国人民得到更好的医疗环境,我国人民对医疗环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我国的医学模式也在日益发展,很多诊断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对于膝关节的损伤的治疗我们采取了一些临床的经验,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中的检查属于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患者的诊断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清楚的显示出膝关节以及其相关组织的病理变化,明确的判断其病情的变化以及其病变的程度,可以为医生更好的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基础以及借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55-01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I)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测结果对LI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收治的LI患者100例,完善头部核磁共振(MRI)检查,包括常规MR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析其影像特点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本组LI患者合并存在血管周围间隙46例(其中间隙扩大10例);存在脑白质疏松54例;存在微出血31例(SWI阳性31例,T2*WI阳性仅13例)。LI可合并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等;SWI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MRI。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磁敏感加权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打一大 自质疏松 脑微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核磁共振增强扫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磁共振(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X线检查,实验组则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就两组临床诊断结果施以对比。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的诊断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中不仅无创,还能明确膝关节及相关组织的病理变化,对病情变化与病变程度做出准确判断,其诊断结果通常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脑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诊断结果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对比发现NMR和病理结果比较可知,NMR检测的结果和患者的病理诊断吻合度为97.9%,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在实际的脑内肿瘤的诊断中具有准确度高的优势,对于脑内肿瘤诊断的诊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脑内肿瘤 核磁共振波谱 临床价值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