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问题行为方面,要从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课堂问题行为,它导致了教与学关系的恶化,尤其是师生关防与矫正两方面入手。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体育课具有人际交流频繁、互动作用剧烈、个性暴露充分、行为表现明显等特征。体育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加强自身,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不是简单机械地知识传递与接受,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教师的能力、性格、学生的自身状况、教学的手段、内容等因素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理想的教学效果以理性的教学原则、内容、教学方法、策略为基础,同时,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并采取适当措施。因此,研究体育教师的问题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课堂管理一直是教师和教育教研者非常关注的话题。职高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是职高课堂管理中的重点。形成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到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职高生各方面的素质。
简介:摘要基于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大环境,就新课改之后中学美术课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探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促使中学美术教师能够更好的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明确课堂问题行为的症结所在,合理把控与管理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做好艺术普及教育,为培养更优秀与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简介:摘要职业高中学生的课堂问题管理是教师教学管理中的重点。教师根据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同,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简介:目的了解并分析广州市流动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UCLA孤独感量表、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对广州市360名流动青少年及331名本地青少年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P<0.05);而不同年级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流动青少年的直接攻击分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P<0.05);而不同年级流动青少年的直接攻击分量表、间接攻击分量表及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青少年的UCLA孤独感量表、直接攻击分量表、间接攻击分量表以及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得分均高于本地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青少年在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分量表、知识性分量表及娱乐性分量表上的得分均低于本地青少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青少年存在严重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心理健康亟待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调查。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00例青春期女学生作为本次研究案例。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增订版当中的113条行为问题条目和自行设计的部分一般情况问卷实现问题调查。统计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结果10至12岁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10.00%)显著低于12至16岁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16.67%),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10至12岁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最高因子为社交退缩,其次分别为性问题、体诉、分裂强迫以及抑郁。12至16岁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最高因子为体诉,其次分别为分裂强迫、不成熟、抑郁。将量表当中的所有条目总分数相加之后进行对比,发现分数最高的主要的因子为喜欢争论、精神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持久、害羞与胆小;班级成绩当中排名上、中、下的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3.04%、13.04%、16.12%,数据差异不显著,但是班级成绩排名靠后的女学生行心理行为发生率最高。结论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较多,不同行为因子的检出率在不同青春期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成绩存在一定影响,需要提高对青春期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视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