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电影史上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让·吕克·戈达尔的、英格玛·伯格曼的、后来法国人雷奥斯·卡拉克斯的,无论怎样不同或各有特点,它们都叙述了同样的一个故事:两个早已存在却互不相识的人或事物如何宿命般地发现彼此认识,从而有意或无意地、自愿或被迫地互相建构、互相完成.这样的故事总是带来相似的结局:无论如何是悲剧但绝不悲情;制造或揭示伤痕但不失真诚;真相让人失望但也让人领悟;表面上互相怨恨但终因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而互相感激.在陈顺馨、戴锦华选编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中,民族主义遇见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性主义介入民族主义,按照戴先生在导言中所言,两个"在其各自独立的表述系统中形同水火"、"并置起来似乎十分逻辑也不无荒诞"的事物最终相遇,故事依然按照既往的"相遇"文本叙事逻辑发展但无疑更加精彩.
简介:当前,全球化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民族国家的疆界,迅速改写着地方、国家和地区的意义.对妇女而言,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使超越国家边界的妇女问题迅速攀升,如贫困的女性化,女性移民人口的增长,等等;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妇女运动在全球范围里的连接,比如联合国的世界妇女大会,跨国NGO妇女组织和因特网.为界定这些全球化的新发展,推动全球范围内妇女运动的发展,自上世纪后期,"全球女性主义","跨国女性主义"的概念先后出现.本文将以上世纪70年代之后历次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的实践为开端,进而转入对全球女性主义的思想理念--全球姐妹情谊(globalsisterhood)的分析,然后通过对跨国女性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介绍,进一步考察跨国女性主义的知识生产过程的特点.
简介: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演进,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近十多年里,“后女性主义”成为流行用语。作为又一个被冠以“后”的术语,“后女性主义”概念一方面似乎宣示了女性主义的终结,另一方面,围绕它的界定、挪用或拒斥而生的论争又使这个概念本身成为女性主义政治演绎的场所。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性,我们有必要厘清“后女性主义”的几种用法和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女性主义的时间性,或者说女性主义与历史的关系,为我们探讨其走势提供依据。一、何谓“后女性主义”“后”女性主义,如同“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常常被人们用来指与从前往往是压抑性的种种关系的彻底决裂。所谓“后”,就意味着这些关系已经被克服和取代,所以用“后”字强调一组在时间、政治和文化上新生的关系。然而如此简单地解释“后”的用法很成问题。原因之一,就是这种“后”的概念所包含的时间意义预设了女性主义的终结,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被冠以“女性主义”的一些具体项目和辞令曾各领风骚,逞一时之兴,但是女性主义没有完结,方兴未艾的关于“后女性主义”的争论就是明证。原因之二在于,“后”作为一个标记历史的符号———尽管这还是一段正在延续的历史———不能揭示任何关于后女性主义争论的信息。不论是作...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女性不再作为阶级整体中的一部分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与中国男性相对立,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凸显出中国社会的性别问题;另一方面,女性群体内部因其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形成了女性的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从而使中国的社会性别问题变得分外复杂。中国女性问题的出现暴露了中国女性解放的不彻底性,即中国女性的解放仅仅停留在阶级解放的层面上.并没有深化到社会解放的层面。从中国社会变革的角度看,中国女性解放的不彻底性又是由中国的社会革命停留在宏观领域决定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着中国社会革命向微观领域的拓展,中国女性主义问题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所发生的这场变革运动。因此,研究中国女性主义问题,对于我们思考中国社会的结构及其有关变革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的和方法论的意义。
简介:摘要20世纪西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运动掀起了女性解放的狂潮,而实际上,西方女权主义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源起于法国资产阶级和启蒙运动后。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标志着第一阶段的女权运动以推动立法为主,强调女性与男性平等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之后第二阶段的女权主义运动,也即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是女权主义在西方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在西方这股“热潮”的影响下,上世纪90年代,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在林白、陈染、海男等“新女性作家”的身体力行之下,女性文学逐渐被“浮出历史的地表”,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却又特立独行的华彩篇章。
简介:本文主要关注马克思理论中的女性主义和性别方面。马克思的方法论为我们将性别与阶级、女性主义与反抗资本主义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提供了工具和范畴。然而,他的贡献并非直接的,因为马克思并未发展出一套关于性别的理论。对我们来说,将再生产劳动力、奴隶劳动力、移民劳动力、南半球劳动力以及失业者融入对资本主义及其劳动分工的批判性分析中是至关重要的。再生产劳动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广泛的人类活动,也是工人阶级内部发生分化的主要领域。1970年代,女性主义者发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寻求到一种从阶级观点出发阐释女性压迫根源的理论,从而形成了一场既改变了马克思主义也改变了女性主义的理论革命。承认女性的家庭无偿劳动在劳动力生产中的核心地位不仅重新定义了家务劳动,也重新定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以及反抗资本主义的斗争。这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马克思及其著作,推动女性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