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保存环境、不同温度状态、不同湿度状态以及不同人员接触频率影响下,纸塑包装物品灭菌后保存时间的差异性。方法通过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方式对纸塑包装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研究在不同环境状态下纸塑包装物品灭菌保存时间的差异性,对比分析其阳性数与阴性数。结果存放于急诊科环境以及外科环境下纸塑无菌包装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细菌生长问题,存放于供应室环境下的纸塑无菌包装未出现细菌生长问题。结论通过对纸塑包装物品包装环境指标进行合理控制的方式,选取合理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提供科学的保存环境、严格控制人为接触污染,均能够有效提高纸塑包装物品灭菌后保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及不同时间用药临床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7例,按简单数字法分为A、B、C组,每组29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于发病后12h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C组于发病后5日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比较3组原发病灶缺血体积、水肿体积、功能缺损评分等改善情况。结果B组、C组原发病灶缺血体积、水肿体积、功能缺损评分等改善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C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早应用尼莫地平,能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脑血流、脑水肿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Er:YAG激光照射处理对正常牙本质粘接的影响,得出牙本质粘接时最佳照射时间参数,以提高牙冠使用寿命。方法选择2012年5—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15~30岁患者因正畸原因拔除的牙根发育完整、无修复体、无折裂的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10颗牙,经保留颌面牙本质处理后分别接受Er:YAG激光照射0、1、2、3、4、5s,与树脂粘接制作拉伸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剖面。结果Er:YAG激光照射组(B~F组)树脂粘接强度明显大于未照射组(A组);在激光照射组中,B~D组粘接强度递增,D组达峰值,但随着照射时间继续延长,E、F组粘接强度随之降低。扫描电镜观察显示,A组表面光滑、平整,与黏结剂嵌合程度差;B~E组牙本质表面清洁、粗糙、无热损伤痕迹;F组表面粗糙度最明显,有热损伤痕迹,部分区域甚至出现焦化或碳化的迹象。结论Er∶YAG激光处理正常牙本质的最佳照射时间应该为3~4s。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方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差异。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7岁-82岁,平均65.3岁。所有病例均为初次置换。髋关节置换方式包括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计算所有患者的总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部分后为隐性失血量。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两组间、全髋关节置换两组间在身高、体重、年龄及显性失血、隐性失血、术后失血、总失血量方面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在身高、体重及隐性失血、术后失血、总失血量方面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患者年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显性失血量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结论不同方式的髋关节置换术在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但均存在明显的隐性失血。因此髋关节置换术后3日内需密切监测血红蛋白的动态变化和临床表现,及时补充异体血。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的检验阳性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与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呼吸道系统标本为3474例,血液、腹腔水以及脑髓液的标本为2058例,其他非呼吸道的标本(如伤口分泌、穿刺以及中尿段)为1866例,粪便的标本358例。对两阶段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对可能引起阳性率出现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1月—2010年11月该时间段内呼吸道系统标本,血培养的标本以及其他非呼吸道系统标本其检验阳性率明显比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高(P<0.05);此外粪便标本两个时间段内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院应构建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间有效地交流渠道,加强相关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提高其操作水平,促进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精确化、规范化。
简介:目的研究脑卒中大鼠不同时期胃窦cajal间质细胞(ICC)的表达与变化。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组又根据实验终止时间分为3个亚组(1d组、3d组、7d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别于缺血后1、3、7d处死相应模型组大鼠。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不放线栓。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酪氨酸激酶受体阳性ICC含量的变化。结果脑卒中后大鼠胃窦的ICC总数有减少,以脑卒中后3d组减少的最多(P〈0.01),脑卒中不同时期对胃窦ICC总数有显著影响(P〈0.01)。胃窦各层ICC数量在脑卒中后以黏膜下ICC(ICC—SM)减少明显(P〈0.01),肌内ICC(ICC—IM)仅在脑卒中后3d减少(P〈0.05),而肌间ICC、深肌丛ICC受影响轻微。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胃窦的ICC总数有减少,以ICC—SM明显,其次是ICC-IM,ICC数量的变化是脑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