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夏秋枫用两个手指小心翼翼地从《普希金小说集》里夹出偶然中翻到的一封粉红色的信。这是一个印刷精美的古色古香的信封。信封上,印着一片正在开花的桃林,一院古色古香的房舍,一个女子,一个书生,一道爬满青藤的柴扉,都是唐朝的景物。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诗就印在信封的左上角。“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标签: 《题都城南庄》 世俗 人面桃花 小说集 普希金 信封
  • 简介:苏青散文当年一纸风行,而今重新进入广大读者视野,主要在于她直言谈相的世俗书写迎合了当时上海市民社会的趣味,契合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热的潮流。苏青的创作动机、文学趣味、文学观念、个人经验,决定了她关注“饮食男女”,并以世俗化、平民化的审美眼光观照庸常琐碎的市民生活,以平凡实在的审美趣味,表现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心理,以泼辣大胆放言无忌的行文,洗去了“饮食男女”的浪漫与理想,这正是苏青散文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当然,过于强调生理本能和实利考量也表现出苏青的褊狭和缺失;过于关注日常生活表象以及一些过于直露甚至粗俗的表达,也在某种程序上使其散文不够含蓄,缺少韵味,从而影响了其散文的品位。

  • 标签: 苏青散文 功利化写作 趋俗平实 世俗书写
  • 简介:认知诗学是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诗学流派,是西方诗学的新生儿。在西方诗学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中潜藏着一条逐步深化的世俗化的线索,本文探讨认知诗学与西方诗学的承继关系,认为认知诗学的兴起进一步推进了西方诗学的世俗化趋势。

  • 标签: 西方诗学 认知诗学 世俗化
  • 简介:伊曼纽尔·康德,德国古典哲学的鼻祖,其写于1795年的《永久和平论》,为人类社会往何处去所作的哲学性规划,无论是对当下还是未来良序社会的构建与社会幸福感的提升依然散发出持久弥新的魅力.本质上说来,“永久和平”是康德哲学的“德性力量”的世俗彰显.

  • 标签: 康德 永久和平 德性力量
  • 简介:彰显青春气息,书写校园故事,这是一代代青年写作者必涉的主题。年轻的吕魁也未能免俗,尤其在他的创作之初。就像评论者所说的:"吕魁的小说多是关于青春的记录,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世界,青春的气息如风如潮扑面而来,让人躲闪不及无法拒绝,只能欣然面对。"①然而,吕魁的独特之处并不在此,与其说他是一个十足的青春写手,不如说他探讨得更多的是青春时代终结以后,如何面对庸俗的日常生活的问题。当然,其间也有那些"伟大的小人物",连同他们顽强而卑微

  • 标签: 小说论 小染 漂泊者 上海姑娘 成长小说 无处告别
  • 简介:敦煌壁画中僧人服饰与域外佛教服饰不同,从中可看出敦煌佛教服饰汉化、世俗化的形成过程,究其原因:一是本土文化的影响,二是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土外来的僧人服饰受到本土传统服饰文化、思想的同化与影响,随着中土僧服的形成而成为汉化的服饰文化。同时,它也为拥有极强包容性和同化力的中土传统服饰文化所渗透,而完成其汉化、世俗化过程,与中土传统思想所相融。

  • 标签: 敦煌僧人 僧人服饰 汉化 世俗化
  • 简介:“隐逸”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生存选择之一。从先秦到两汉,随着专制制度的逐步稳定和完善,士人们在隐逸动机、心态、精神面貌上有明显变化,经历了一个世俗化的过程。士人们在理想追求、生存原则等方面不断妥协与适应,使自身陷入了出入之间的价值困境。

  • 标签: 隐逸 士人 世俗化 困境
  • 简介:从原始装扮表演出现到歌舞杂戏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们的形成有诸多源头,但最主要的两个源头是原始宗教仪式中的娱神表演以及宫廷府邸俳优和侏儒的娱人表演。初始形态的原始歌舞和原始装扮表演具有强烈的现实功用性,其本质是人类最为原始和最为直观的表达方式,在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中承担着大量乃至主要的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现实功能,故尚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艺术”。原始歌舞与装扮表演转变成为真正的艺术,必须由人类的表达工具,转化成一种情感表现形式,并将自身实用功能转化为人类的审美愉悦功能。俳优表演的杂戏和滑稽戏,与原始宗教仪式歌舞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戏曲艺术亦庄亦谐、悲喜交错的艺术原则,开启了戏剧表演先河,奠定了戏剧表演基本规范和戏曲构成基本元素,直接促使了早期以逗乐和喜剧为主的宋金杂剧的诞生。

  • 标签: 戏曲艺术 原始装扮表演 歌舞杂戏 世俗化路径
  • 简介:武士道不是一天形成的,武士道的世俗化也不是一日之间实现的。原本只是武士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武士道诞生后不久,便开始了向其他阶级渗透的所谓“世俗化”。8至19世纪一千多年漫长历史岁月的渗润,武家统治者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强制性灌输,农工商的模仿,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已经处于武士道德全民化的门槛上了,明治政府的“全体国民武士化,武士道德全民化”政策,不过是实现武士道德全民化的助产婆而已。

  • 标签: 日本武士道 世俗化 历史考析
  • 简介:由吐蕃占领和统治所造成的佛教戒律松弛的问题,一直到晚唐五代北宋初年依然没有解决,诸如饮酒、食肉、蓄奴、敛财,甚至是娶妻等违反释门戒律的行为,普遍存在于其时的敦煌佛教界。除了削发、着僧衣、吃斋、念佛等例行功课外,僧侣的生活方式几与俗世民众没有差别,过着一种出家而又不离家、是僧而又非僧的世俗生活。以酒戒而言,晚唐五代北宋初年的敦煌诸寺非但没有受到酒戒的约束,反而呈现愈发松弛的态势。僧侣普遍饮酒正可视为晚唐五代北宋初年敦煌佛教界世俗化倾向的明显表征,S.6452—3、S.6452—5号文书所反映的北宋初年净土寺常住酒库酒水支出帐目,则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佛教 敦煌 饮酒文化 世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