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社会教育作为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界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引领并规范着近现代社会教育发展路径。从理事会组成看,囊括其时社会教育界专家和主要教育行政官员,成员更迭频率不大。理事会成员的社会网络和社会结构表明,当选标准不仅有学术水平高低及对社务关心程度的考量,地域因素、学缘关系、社会声望、留学国别及行政职务都是重要筹码。此种架构为联络同志、扩大社务提供极大便利,为社教从众多昙花一现的学术团体中脱颖而出,并成为全国性学术团体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但这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他们所追求的西方学术社团遵循的民主精神和民主程序,缺乏对新成员的吸纳力,成为一把双刃剑。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教育领导群体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踌躇趔趄的状态,同样折射到整个社会教育家群体,并成为民国社会教育发展变迁的普遍特征。

  • 标签: 中国社会教育社 理事会成员 社会网络 社会结构
  • 简介:职业分布状况是学术共同体社会声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社会声望作为职业选择的主要维度,既保证学术团体可以吸收到足够优秀的后备力量有序发展,同时也是该项事业社会认可度的重要表现。以中国社会教育为考察中心,梳理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家群体职业分布状况,可以厘清近代中国社会教育事业推动主体的多元性,更揭示出学术与政治、派系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职业分布状况,是政府采取强制性制度推进社会教育政策的外在表现,更是社会教育自身理论构建、人才培养和学科化趋势的集聚。

  • 标签: 中国社会教育社 社会教育家 职业分布 社会声望
  • 简介: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学会是一个不同力量相互竞争的权力关系网络,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等级结构,结构分层与学术精英生产有着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的形成,与专业学会核心人物的学术品位及偏好取向密切相关,对学术成员的内隐资质加以筛选并给予其能力释放的支持空间。具体到中国社会教育,处于该社等级结构上层、以地缘学缘为主要纽带的理事会核心成员,通过对学术会议特别是年会中心议案提案的筛选确定,由此产生象征权力和学术精英,并建立社会教育学术秩序。

  • 标签: 中国社会教育社 年会中心议案 等级结构 学术秩序
  • 简介:摘要:尽管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基础比较丰富,但是当面临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转变的背景时,中国教育不断受到功能至上的实用理性以及短视的利益追求挑战,伦理问题也逐渐开始凸显。教育,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要确保“至善”这一价值目标真正实现,就必须从人性的理念出发,对当前的教育制度进行伦理性的反思,“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也应当得到理性的思考。因此,我们需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当代中国教育现状进行审视,把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当做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成人教育”,以教育公平、教育人道、教育自由作为衡量教育是否具有伦理精神的三个方面,从而走出当代中国教育伦理困境。

  • 标签: 教育伦理,教育自由,教育公正
  • 简介:社会教育基础由教育标准、教育机制、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等组成。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教育基础的变化,会带来社会形态的变革,反之,社会形态的变化也会导致教育基础或快或慢的变化。社会教育的关系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本文从自主招生与中国社会教育基础变革的关系角度,提出应推进五个方面的转变:从"单一标准"向"多元标准"、从"单向选拔"向"双向选择"、从"同质竞争"向"异质竞争"、从"纵向配置"向"横向配置"、从"各管一段"向"有机衔接"。并提出与之相关的基础教育与大学配套的制度环境建设的建议。

  • 标签: 自主招生 教育基础 教育标准 教育资源
  • 简介:21世纪以来,社会教育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已有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中国社会教育的综合研究、区域社会教育的专题研究、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教育研究、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研究、社会教育场所研究等,呈现出研究内容丰富,视角多样,队伍专业。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重视社会教育文献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学科建设的推进、研究人才的培养及研究领域的拓展。

  • 标签: 社会教育 史料汇编 学科建设 新领域
  • 简介:从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来看,社会教育并没有发生断裂,只是由'为政治服务'的单一功能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对40年来社会教育取得的成就进行回顾和总结,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教育依然是社会教育的主旋律、法治教育成为社会教育的核心、科普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石。新时期我国社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该领域研究者进行思考、贡献智慧、给予回应。

  • 标签: 改革开放40年 社会教育成就 新机遇与挑战
  • 简介:畲族研究是我国东南民族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畲族教育史研究是畲族研究中的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畲族古代社会教育研究更是鲜有涉足者。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畲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分析,指出社会教育是古代畲族教育的主要方式。其社会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对于畲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古代 畲族 社会教育
  • 简介:本文提出中国与国外(主要列举日本、美国和新加坡等)社会教育的概念及模式、社会教育立法的状况、以及与社会教育相关的社会资源的种类和立法状况等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要加快法制建设和提高立法层次.实行全面和系统的法律调整;充分发挥教育和服务功能;教育要贴近现实和社会;立法要有针对性、客观性和连续性;树立一体化的教育观念和资源共享;立足本国并与国际接轨等建议。

  • 标签: 社社教育 中外比较 立法建议
  • 简介:《终身教育研究》"社会教育"专栏,主要关注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社会教育的最新发展态势、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创新案例。包括三大类主题:1.社会教育历史研究。主要包括中外社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中外社会教育思想遗产研究等。2.社会教育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基本理论、社会教育学科建设研究。

  • 标签: 终身教育 个案研究 遗产研究 教育发展历程 社区教育 教育理论研究
  • 简介:2016年10月14—16日,由中国社会会教学专业委员会与曲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社会会教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曲阜师范大学举行。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教育科学 学术年会 社会学 学会 中国
  • 简介: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以外的一种教育,是一种可以规范和调整一般大众行为的教育,其教育对象是一般大众,明代以前的统治者就已开始重视社会教育问题,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更是积极提倡和高度重视社会教育,明初社会的迅速恢复的社会教育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仅就自己学(?)朱元璋当政时期的社会教育加以概述。朱元璋当政后,元末战争留下的创伤清晰可见:家园残破,人口流移,生产凋敝,礼教不存。明初社会,百废待举。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着手实施他的社会教育计划。

  • 标签: 明初 教育对象 百废待举 学校教育 李原名 副业生产
  • 简介:青年教育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形态。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区别,重要的不是教育场所的不同,而是教育含义的差异。教育概念是说明教育事实的工具,从不同角度看具有不尽相同的含义。社会教育持有大教育观,具有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为丰富和宽广的含义。青年社会教育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既可以是直接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间接的社会影响;既可以有特定的教师,也可以没有明确的教师;既可以是他人教育,也可以是自我教育。这些教育含义超越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范畴,为青年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视野。明晰青年社会教育的含义,有利于人们更完整、更准确地认识青年社会教育的本质,运用更新的教育手段、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开展青年社会教育

  • 标签: 青年 社会教育 含义
  • 简介:儒家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其核心是教人“做人”,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强调人的一生都要接受教育,提倡通过自律来实现道德的提升,把理想人格的培养融入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中,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教育

  • 标签: 儒家 社会教育 理想人格 道德教化
  • 简介:<正>社会教育是指在社会集体活动中产生的教育行为。壮族传统社会教育,其内容涉及许多方面,非常广泛。其中有些与家庭教育相交叉,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家庭教育的扩大、补充、提高和加深,因而在壮族的传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育形式方面,多与集体性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一、生产知识的传授与交流

  • 标签: 壮族地区 歌圩 传统社会 师公戏 歌师 民歌
  • 简介: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山阴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戊戌维新变法失败,深感清政府无能,弃官南返,开始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光绪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光绪二十七年七月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并把兴办革命学校,进行革命思想宣传和培养革命人才相结合。1902年与章炳麟等在上海创立中国教育会,被选为会长。

  • 标签: 民众教育 蔡元培 社会教育 中国 近代 民主革命家
  • 简介:当代青少年的情感匮乏是青少年成长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关注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而忽略其情感需求。现代心理学、人际神经生物学、脑科学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命早期情绪、情感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持续发展具有本体论意义。我们需要呵护、关爱生命早期的基础性情感,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情感氛围。青少年社会教育者作为青少年的"重要他人",要提升自身的"情感性素质",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加强对青少年的情感关怀,融人于己,与其同在。

  • 标签: 情感教育 青少年社会教育 关系性存在 情感关怀 社会教育者
  • 简介: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主要有:消灭分工是社会教育的前提条件;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原则与方法;人与环境的双轨互动是社会教育的中心点.马克思社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造就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教育的理论源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中国化的早期探索主要表现在:工会与农协作为工农教育的领导机关担负着重要责任;开展与筹划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方式和教授实用性、思想性强的社会教育内容;坚持社会教育社会实际相结合、与政治斗争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和“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教育方法.

  • 标签: 马克思社会教育思想 中国共产党早期社会教育实践 运用
  • 简介:社会教育"是《终身教育研究》的重点栏目,主要关注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社会教育的最新发展态势、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创新案例。主要包括三大类主题:1.社会教育历史研究。主要包括中外社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中外社会教育思想遗产研究等。2.社会教育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基本理论、社会教育学科建设研究。

  • 标签: 社会教育 栏目 理论研究成果 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 教育体系
  • 简介:民国初期,北京社会教育之所以呈初兴之势,是由当时的社会需要决定的。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智识的国民。然而,当时的大多数国民,无论是思想还是生活状态基本上都停留在封建社会,要想让这样的国民立刻接受民主共和的观念和新生活,必须提高民众智识,这成为稳固国家基础的当务之急。

  • 标签: 社会教育 民国初期 北京 述论 生活状态 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