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怀旧不应该属于年轻人。事业未成,何事可怀?事业已立,何须再怀?但是,对于年轻的学人来说,“怀旧”是一项和学术研究同等重要的工作。它让年轻的学人得到慰藉、鼓励和前进的力量,也让年轻的学人找到重新出发的灵感和勇气。学术的怀旧不是美化历史的细节,它是一次次历史细节的复活,更是一次次对历史重新的阐述。

  • 标签: 学术研究 二十世纪 历史细节 年轻人 怀旧 事业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世纪西方“先锋派音乐”五个特征的分析,阐明了“先锋派音乐”特征深受当时社会背景、哲学思潮和艺术思潮的影响的观点,并且分析了“先锋派音乐”特征对这一时期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生活的真实折射现象,从而指出,人们应当立足于“多元化”世界,多面向、多维度地看待“先锋派音乐”的特征,并建设性地加以充分理解和分析,在“荒诞不经”中看到其价值所在。

  • 标签: 先锋派音乐 特征 透析 多元化
  • 简介:二十世纪初“课程”研究领域在美国形成以来,欧洲课程研究者们走着与发起国不同的道路。欧洲的课程研究首先强调,课程需要有规范的内容标准,然而,研究者采纳的却是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论传统来追寻科学的课程标准。二十世纪初,美国的课程领域首次与欧洲大陆教育学传统碰头,并初步引入了“课程”这一概念;二十世纪中期,在新马克思主义的针砭下,欧洲的课程研究者开始迈向了教育的现代化取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欧洲课程研究开始走出了规范化的道路,并在这个基础上萌生出适合于欧洲本土的“课程”概念。通过对欧洲课程研究历史的回顾,我们理解到“课程”这个概念在异地传播,并在其领土上进行重新化的本土发展是具有一定的时间进度的,时值今日,我国的课程研究也同样需要对本土化的课程研究路向加以反恩和内省。

  • 标签: 欧洲 课程研究 历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职业教育针对特殊的弱势群体,培养学生具体的工作技能;第二阶段从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职业教育面向所有的学生,培养学生特定的工作技能,同时也非常重视提高其学术素养。从二十世纪末展望,二十世纪美国的职业教育将呈现出与普通教育相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具有灵活性。美国职业教育的演变轨迹既受社会、经济变化的制约,也受职业教育理论的巨大影响。

  • 标签: 美国 职业教育 工作技能 灵活性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教育的发展走向正轨,发展经济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目标,空洞的政治宣传和闭国自守的状况已补适应时代的发展,西方现代文化再次被引入中国,一大批青年画家涌入了新一轮的插画艺术创作行列,他们大胆创新、继承传统、吸取西方文化精髓并融合发展,使中国插画艺术又获得了新生。

  • 标签: 发展走向 主要目标 中国社会 大胆创新 西方现代文化 发展经济
  • 简介:城乡差别、农民待遇主题在二十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当中得到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重视和反映。在八十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中这一主题"常常被简化为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从而获得叙事的完满并极大地缓解了主体的内在焦虑"。①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社会改革与现实

  • 标签: 九十年代农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农村题材
  • 简介:<正>作为台湾秀威"认识大陆作家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刘洪涛先生的论文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视野》(ModernChineseLiteratureandItsGlobalVision)2010年12月在台出版。这是一本汇聚了作者多年研究实践与理论思考的精品文集,向台湾学界展示了当前大陆学者在比较文学领域的研究风貌。这本论文集围绕"文学中的中国与世界"这个话题,

  • 标签: 世界视野 世界文学 学科意识 刘洪涛 文学关系 当代文学
  • 简介:自十九世纪中期起源以来,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教育担负着支持学术弱势群体的职责,但是对于发展教育的内涵一直存在误解。本文从发展教育在美国高校中的起源谈起,重点阐述发展教育的教育对象,它所覆盖的范围,以及发展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同时,试图反驳那些由于缺乏包容、狭隘的种族主义等原因对发展教育进行的攻击,进而展示发展教育存在的价值。

  • 标签: 美国高等教育 发展教育 发展课程
  • 简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巨变,华侨捐资办学行为和方式产生了许多变化,从初期的部分复苏到陷入低潮,再到以公办侨助为主要办学形式,虽然华侨捐资助学的爱国情怀不变,但华侨办学的数量、形式等深受政治形势影响,进而影响了侨乡教育大局。总结分析Z-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建华侨捐资办学的历史和特点,反思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教育政策对华侨思想毗及侨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继承和发扬华侨的爱国传统,促进侨乡教育等各项事业的积极发展。

  • 标签: 华侨 捐资办学 办学政策 办学特点
  • 简介:本刊"古代文学研究"栏目,承袭了《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同名专栏。近十年来,该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高莲莲《论宋琬诗歌的渊源流变》(2006年第4期)、王承丹《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川”应为“山”》(2006年第4期、论点摘编)、叶君远《从古体诗看陈廷敬诗歌的宗宋倾向》(2007年第1期)、郑幸《南屏诗社考》(200r7年第2期)、程日同《“实”与“超”——论钱载的诗学观》(2008年第4期)、曹虹《清初遗民散文的文体创造》(2010年第1期)。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了诸葛忆兵《白石词“清空骚雅”辨说》(2009年第3期)。

  • 标签: 古代文学研究 栏目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 简介:本刊“古代文学研究”栏目,承袭了〈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同名专栏。近十年来,该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高莲莲《论宋琬诗歌的渊源流变》(2006年第4期)、王承丹《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川”应为“山”》(2006年第4期、论点摘编)、叶君远《从古体诗看陈廷敬诗歌的宗宋倾向〉(2007年第1期)、郑幸《南屏诗社考》(2007年第2期)、程日同《“实”与“超”——论钱载的诗学观》(2008年第4期)、曹虹《清初遗民散文的文体创造》(2010年第1期)。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了诸葛忆兵《白石词“清空骚雅”辨说》(2009年第3期)。

  • 标签: 古代文学研究 栏目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 简介:文学是通过典型形象对社会人生的一种审美表达,具体到中国古代文学,古典诗歌对于意境的追求、散文对文道合一创作原则的持守、小说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戏剧对悲剧美的关注,深刻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最本质的审美特征。

  • 标签: 意境 文道合一 典型性格 怨谱
  • 简介:摘要美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文章探讨了教师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内容与人文精神传递的有效结合以及教学方式与审美特性的有效结合等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将美育与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审美修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标签: 古代文学 美育 渗透
  • 简介:过去的百年,国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接受由注重“四书五经”的译介到文学的影响比较,再到立足于中国语境对文学文本和文学史开展多向度研究,认识不断深化。上世纪70年代前欧美汉学家多继承传教士汉学研究传统,主要是影响比较。70年代后,在新批评派文论和比较文学美国学派掌舵人雷纳·韦勒克的文学研究思想影响下,欧美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者将中国文学纳入世界文学谱系,

  •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 20世纪 国外 传播 “四书五经” 文学研究思想
  • 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主干学科,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知识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改进,其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呈现。而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多元的古代文学教研理论,积极推进团队授课,实施团队教学模式,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走出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 标签: 古代文学 团队教学 模式
  • 简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做一个梦,这种描写在古代的诗歌、散文、戏曲、小说中都有体现,这其实就是一种"同梦"情结。由于文化背景、文学样式的不同,各种各样的"同梦"描写,显得千姿百态,并且各有其自身的文化意蕴。将这些体现"同梦"情结的作品放在一起综合分析,对我们深入研究文学史、文化史乃至心理学史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标签: 同梦情结 文学样式 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