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Luminex筛查法(LMX)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检测性能,为器官移植实验室选择合理HLA抗体检测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124例连续送检的样本同时采用单抗原微珠法(single antigen-bead assay,SAB)、ELISA及LMX方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的差异。以SAB检测为参考方法,分析两种筛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设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LISA与LMX筛查方法检测HLA抗体的敏感性均较低,HLA Ⅰ类分别为34.4%和31.3%,HLA Ⅱ类分别为29.7%和51.3%,特异性均较高,HLA Ⅰ类均为98.9%,HLA Ⅱ类分别为100%和91.9%。在124例样本中,SAB(+)LMX(-)ELISA(-)的例数为17,而SAB(-)LMX(+)ELISA(+)的例数为0,提示有相当一部分筛查存在漏检的可能性。在SAB(+)ELISA(-)LMX(-)的情况中,SAB检测的中位荧光强度(MFI)值分布范围为750~7 000。结论由于两种筛查方法的敏感性均较低,对于先做筛查,检测为阳性后再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方案存在较大抗体漏检的风险,应给予重视,尤其对于受者有致敏史的阴性结果,应考虑采用SAB或其他检测方法给与复核。而初检时直接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更高的SAB法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可以结合SAB检测的MFI值,确定是否再辅以其他检测方法来验证SAB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特异性抗体(HLADSA)诱导人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构建人内皮细胞(HAEC)与单核细胞(Mon)体外共培养模型。分为未活化(UT)组、完整HLADSA(Ab)活化组、Ides酶切HLADSA活化组(Fab)组,并添加中和抗体/融合蛋白阻断,流式细胞技术分析HLADSA活化后的HAEC对Mon分化及胞内信号转导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结果Ab活化组Mon胞内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T202/Y204磷酸化水平高于UT组(2.163±0.311,F=23.070,MD=-1.163,P<0.01),Fab组ERK仅部分磷酸化(1.211±0.072,F=23.070,MD=-0.211,P<0.05),且低于Ab组(MD=0.952,P<0.05)。U0126可完全阻断Ab和Fab活化组Mon胞内ERK磷酸化(1.045±0.087,F=22.240,MD=0.449,P<0.001;0.992±0.032,F=9.474,MD=0.122,P<0.01)。rPSGL-1-Ig及ICAM-1抗体预处理HAEC均可部分阻断Ab诱导的ERK磷酸化(1.375±0.168,F=11.020,MD=0.410,P<0.01;1.509±0.188,F=11.020,MD=0.277,P<0.01)。单用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抗体、CD18抗体预处理Mon后均可完全抑制Fab活化诱导的ERK磷酸化(1.025±0.035,F=21.050,MD=0.242,P<0.01;0.982±0.031,F=21.050,MD=0.285,P<0.01),而单用CD11a抗体仅能部分抑制(1.117±0.027,F=21.050,MD=0.150,P<0.05),CD11b抗体则无法抑制(1.205±0.033,F=21.050,MD=0.062,P>0.05)。CD64抗体预处理Mon可部分抑制Ab诱导的ERK磷酸化(1.438±0.045,F=26.250,MD=0.415,P<0.05),但当联合使用CD64及CD32抗体时可完全抑制(1.239±0.049,F=26.250,MD=0.614,P<0.01)。结论Ab活化后的HAEC主要通过激活Mon胞内ERK信号诱导后者分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T)的血液病患者体内存在的抗HLA抗体与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MSDT的168例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前检测其体内是否存在抗HLA抗体,分析抗HLA抗体与移植后造血细胞植入、血制品输注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68例患者中,抗HLAⅠ或Ⅱ类抗体阳性患者28例(16.7%),抗HLAⅠ和Ⅱ类抗体同时阳性患者14例(8.3%);所有患者均获得中性粒细胞植入,164例(97.9%)患者获得血小板植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HLA抗体对移植后粒细胞植入及植入时间、血小板植入及植入时间、红细胞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以及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均无影响(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植入与更好的OS(HR=0.065,95% CI 0.017~0.252,P<0.01)和DFS(HR=0.083,95% CI 0.024~0.289,P<0.01)以及更低的TRM(HR=0.094,95% CI 0.014~0.626,P=0.015)相关。结论接受MSDT的血液病患者体内的抗HLA抗体对移植预后无影响。
简介:摘要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kocyteantigen-G,HLA-G)属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它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母胎间免疫耐受,是妊娠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HLA-G在母胎免疫、自身免疫病、感染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HLA-G与妊娠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为60%~70%。但复发后二次缓解属难治性病例,如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据文献报道成功率仅为45%左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就更小。2007年1月,我科成功地为1例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且HLA半相合患者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葡萄膜炎患者中HLA-B27的阳性表达检测,探讨HLA-B27的阳性表达与临床表现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0例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进行HLA-B27抗原表达的检测,观察HLA-B27阳性与临床关系,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HLA-B27抗原阳性40例,阳性率80%,其中女性30例,阳性率(83.3%);男性10例,阳性率(25.0%),女性阳性率大于男性患者。性别的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表现单眼多见,以尘状KP,发病时视力下降明显,易复发,激素治疗效果佳。结论对葡萄膜炎患者检测HLA-B27,有助疾病诊断,女性是HLA-B27相关性葡萄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当肾脏受累并出现临床表现时,称为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SLE的全过程中约50%~80%合并LN,LN对SLE预后影响甚大,肾功能衰竭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相关。在LN与遗传因素相关的研究中,又以LN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HLA)-Ⅱ类基因相关性研究最多。现就HLA-Ⅱ类基因与LN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介导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IT)患儿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4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例日龄为29 d的男性NAIT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该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人类白细胞抗原""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PubMed数据库中检索HLA抗体介导NAIT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以上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9月22日。分析并总结纳入文献所报道的介导NAIT的HLA抗体特异性。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病史采集:患儿因"血小板减少致全身淤点、淤斑"于2019年3月30日被送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头颅CT检查结果证实患儿颅内出血。②主要血清学检测:患儿及其母亲ABO血型均为A型,父亲为AB型;三者CD36抗原均呈阳性。患儿母亲血清标本中检出HLA抗体,特异性为HLA-A33、-B58。③相关基因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21bw基因分型分别为HPA-1aa/2aa/3bb/4~14aa/15aa/16~21aa、HPA-1aa/2aa/3ab/4~14aa/15ab/1621aa、HPA-1aa/2aa/3ab/4~14aa/15ab/16~21aa;HLA基因分型分别为HLA-A*11:01,33:03;B*38:02,58:01、HLA-A*24:02,33:03;B*55:02,58:01、HLA-A*11:01,11:01;B*15:02,38:02。④诊断及输血治疗: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本例患儿被诊断为HLA-A33、-B58抗体介导NAIT。患儿接受30 mL配合性血小板输注24 h后,血小板计数由13×109/L上升至100×109/L,出血症状明显改善。⑤文献复习结果: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为25篇,纳入研究的HLA抗体介导NAIT患儿为45例。其中,由HLA抗体、HLA+HPA抗体、HLA+血小板自身抗体、HLA+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HNA)+HPA抗体、HLA+RhD抗体介导者分别为33、8、2、1、1例;常见HLA抗体依次为HLA-B40、-A2、-A19、-B22、-A11、-B5、-B27抗体。结论本研究确诊NAIT新生儿的NAIT由HLA-A33、-B58抗体介导。对于临床上发现的NAIT患儿,除考虑由CD36、HPA抗体介导外,还应对HLA抗体介导的NAIT给予重视。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13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承德市肿瘤医院和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的10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CD133蛋白表达,并用χ^2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CD13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不同程度地表达CD133.不同肿瘤直径组间CD13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6,P=0.024),其中肿瘤直径〉2~5cm组CD13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cm组[56.72%(38/67)比26.09%(6/23),χ^26.429,P&lt;0.012].不同组织学分级间相比,CD133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43).并且,有淋巴结转移者CD133阳性表达率比无淋巴转移者高[64.71%(22/34)比39.71%(27/68),χ^25.675,P=0.017)].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33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674;χ^22.874,P=0.242).结论CD133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转移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