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的抗缺血和利尿治疗基础上使用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脑钠肽(BNP)以及一个月内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在治疗后三天内,对照组的血脑钠肽水平高于观察组,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一个月内,对照组的病死率为13.3%(8/60),观察组的病死率为3.3%(2/60)。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相比于多巴酚丁胺治疗能够降低血脑钠肽水平、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病死率,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0例急性心梗后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至两组,研究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脑利钠肽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脑利钠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I级患者25例(71.43%),Ⅱ级患者8例(22.86%),Ⅲ级患者2例(5.71%),对照组中I级患者13例(37.14%),Ⅱ级患者12例(34.29%),Ⅲ级患者10例(28.57%),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0天内病死患者2例(5.71%),对照组30天内病死患者3例(8.57%),数据经检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梗后失代偿心力衰竭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96例急性前壁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抗缺血及利尿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2h血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0d内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NP水平、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h,两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均为Ⅲ级;而治疗后实验组中Ⅰ级患者比例(62.50%)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Ⅲ级患者比例(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27.08%),心功能Killip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0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多巴酚丁胺,重组人脑利钠肽改善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疗效更显著,且预后效果无差异,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诱导的心力衰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方案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脏病诱导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方案治疗(观察组,n=50)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8%,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脏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收缩末期内径检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安排1年的随访,观察组再发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为2%;对照组再发心力衰竭4例,心绞痛3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为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心脏病诱导的心力衰竭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提高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且具较高安全性,应用价值十分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4例进行研究分析,将94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采取异舒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气促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对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测定值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的左室射血分数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测定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在改善患者住院时间及气促缓解时间的同时,能够促进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根据 2013年 3月至 2016年 3月我院的 96例急性前壁心梗后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 48例患者。为两组患者提供抗缺血和利尿常规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和多巴酚丁胺治疗, 实验组使用常规治疗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两组的各项指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 BNP、 LVEF指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治疗后 72小时,两组的 BNP显著下降, LVEF显著上升,实验组 BNP比对照组低, LVEF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治疗前两组的心功能 Killip分级均为Ⅲ级;治疗后,实验组有 62.5%的患者是 I级,对照组有 41.67%,实验组 III级患者有 10.42%,对照组有 27.08%,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两组治疗 30天后的死亡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优于多巴酚丁胺,两者的预后效果不存在差异性,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随机分组,对照组(硝酸甘油治疗;14例)和研究组(rhBNP治疗;14例),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左心功能、左室重构情况。结果在心功能上,研究组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的LVE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左心室重构上,出院时,两组的LVEDV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的LVEDV低于对照组,△LVED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N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討早期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90例急性心梗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延迟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早期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急性心梗控制率,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总体健康,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梗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总体健康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总体健康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心衰病患的治疗中采用重组脑利钠肽对其循环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心衰病患40例,随机将病患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患给予硝酸甘油进行治疗设为甘油组,另一组病患给予重组脑利钠肽进行治疗设为钠肽组,每组各有20例病患,对两组病患术前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心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患术前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甘油组术后72h比较,钠肽组病患的hS-CRP、sICAM-1、IL-6、sVCAM—1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钠肽组病患的室壁运动积分、肌酸磷酸激酶(CK)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明显优于甘油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心衰病患的治疗中采用重组脑利钠肽,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和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的诊断方法对患有心脏病以及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诊断效果得到临床验证效果较好,本文对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后在预后临床价值进行评估分析。方法:选用 2017年 4月到 2019年 8月来院治疗的 68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患者的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显示的心脏结构异常的相关性,对预后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心动图、年龄等条件分为对两个年龄组,中青年组≦ 75岁,平均年龄( 48.22±4.99)岁,老年组均≧ 75岁,平均年龄( 78.25±6.36)岁,两组患者住院治疗原因均为心力衰竭,心衰原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对两组患者进行 NT-ProBNP水平的测定,对老年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评估诊断和预后价值,观察住院及死亡等事件。结果:两组患者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老年心力衰竭者根据随访发现住院及死亡事件的水平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T-ProBNP检测对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以及鉴别评估的临床意义较大,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