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正>仰韶杏又名鸡蛋杏,因果实成熟后肉核自然分离,摇之有响声,故又叫响铃杏。产于仰韶文化之区,故定名为仰韶杏。仰韶杏果实卵园形,纵径4.7厘米,横径4.6厘米,缝合线浅,果个大,最大者重达132克,一般7~8个半公斤,果实颜色鲜颜,果肉和果皮橙黄色,自然成熟后黄里透

  • 标签: 仰韶文化 果实成熟 自然分离 杏果实 缝合线 自然成熟
  • 简介:2001年11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和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纪念大会,在仰韶文化的发现地--渑池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界、历史界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隆重纪念考古史上这一具有划时代重大意义的盛事.瑞典驻华公使傅瑞东先生也专程出席了大会--因为是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了仰韶文化.

  • 标签: 仰韶文化发现 发现记
  • 简介:庆阳地处陇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市内最早的旧石器文化是距今7万年的“蒲河人”;最晚的旧石器文化是距今3.75万年左右的“马莲河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是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庆阳地区的仰韶文化明显地表现出两个地域性特征:第一,从出现的时间上和规模上呈爆发现象。全市共有仰韶文化遗址576处,属于早期的半坡类型达260多处。

  • 标签: 仰韶文化 旧石器文化 新石器文化 神农氏 遗址 中华文明
  • 简介:新石器时代,装饰品的使用开始普及,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装饰品十分丰富,坠饰作为其中一种,在所有出土的仰韶文化装饰品中数量较大。仰韶文化的坠饰多以石、陶、玉、绿松石、角、牙、蚌为材料,经切割、刮削、雕琢、钻孔、精磨及火烧制成。其中有的可单件直接戴挂,有的与珠、管等组合成各种串饰使用。装饰的人体部位从前额、耳、颈、胸,一直到腰,有些还作为臂饰。本文对仰韶文化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坠饰的发现及材质进行考古学考察,并尝试对其功能、制作工艺及渊源做初步探讨。

  • 标签: 仰韶文化 坠饰 遗址 墓葬
  • 简介:<正>陶塑艺术的发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初期,陶器刚发明的时候,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和老官台文化的先民们就烧制了陶猪、陶羊和陶人体塑像。至稍晚一些的仰韶文化时期,随着制陶业的进一步成熟和发达,陶塑艺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陶塑作品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也更加多样。这时人们不仅用陶塑艺术的手段控制了许多

  • 标签: 仰韶文化 陶塑 艺术 半坡遗址 中原地区 制陶业
  • 简介:一、前言晋南指山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晋南(霍太山以南,以临汾盆地为中心的地区),晋西南(中条山两侧,以运城盆地为中心的地区),晋东南(长治盆地)西部地区。仰韶仰韶时代①,仰韶早期指传统意义上的半坡文化时期。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半坡文化可分为早(有人称北首岭文化)、中、晚(史家类型)三期②。晋南这一时期遗存的研究是随着晋南地区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而展开的。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晋南相继发掘、调查和试掘了垣曲

  • 标签: 仰韶 晋南 尖底瓶 北首岭文化 文化面貌 古城东
  • 简介:在古人眼中,玉石材质的器皿打从一出生便有着神秘的力量,而普通的陶瓷器皿则只能通过后天的打磨、描画来实现这种效果.相对于稀有的玉石,制作陶瓷所需的陶土瓷石显然更便于大众获取.在不知不觉间,陶瓷器逐渐发展起来,工艺越发精美,甚至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标签: 陶瓷器皿 玉石 中国 粉彩瓶
  • 简介:2012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进行浊漳河流域早期文化考古调查活动中,对屯留柳行遗址进行了调查和清理,发现了丰富的史前文化时期遗存。该遗址的遗物主要出土于灰坑H1和H2,两个单位所出的陶器在器类、质地、纹饰、制法上相同,表现出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阶段的典型特征。该遗址出土数量众多的尖底瓶残器,形态大多为锐角尖底、口部重唇,且两个部位的形态变化较小,应该代表了一个时间较短、面貌变化不大的文化发展阶段。总体来看,该遗址属于内涵单一的庙底沟文化中期阶段的典型遗址,出土陶器与晋南地区同时期陶器面貌基本一致,而与晋北同时期陶器差别较大,反映出仰韶文化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因距离和地理环境而造成的面貌差异。柳行仰韶文化遗存为深入认识山西东南部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素材。

  • 标签: 考古调查 柳行遗址 仰韶文化
  • 简介:<正>马洪路同志的《元君庙墓地的分期与布局——〈元君庙仰韶墓地〉商榷》这篇大作,对《元君庙仰韶墓地》提出了一系列批评,焦点是指责《元君庙》“主观拟定了一个所谓‘定穴安葬的规则’和‘布局’(40页)”,“按照想像中的‘定穴安葬的规则’来制定示意图”(39页),把元君庙墓地说成是一处杂乱无章的“一个母系氏族的公共基地”(40页)。现基本上依《商榷》一文的章节顺序,答辩如下。

  • 标签: 元君庙 墓葬分期 母系氏族 陶器 仰韶文化 二次葬
  • 简介:仰韶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仰韶文化类型的研究是其中的重点。特别是关于半坡和庙底沟两种类型的相对年代和性质的问题。一直都是讨论的热点,几经曲折反复。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 标签: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庙底沟类型
  • 简介:仰韶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仰韶文化类型的研究是其中的重点。特别是关于半坡和庙底沟两类型相对年代和性质的问题,一直都是讨论的热点,几经曲折反复。笔者拟就这一问题的研究概况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 标签: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庙底沟类型
  • 简介:略论汉水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靳松安,任伟所谓汉水中游地区,是指鄂西北、豫西南地区,包括湖北省的均县、郧县、枣阳一部①以及河南省南阳地区大部。它位于伏牛山、桐柏山、大洪山和武当山之间,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大致呈扇状分布,主要河流有汉水及其支流丹江、白河、唐...

  • 标签: 中游地区 仰韶 屈家岭文化 汉水 裴李岗文化 半坡类型
  • 简介:仰韶黄杏是三门峡市渑池的名优特产.它以果形大、肉质细、纤维少、酸甜适口而闻名.品质位居全国前列,河南省第一.鲜果和加工制品均受到国内外市场好评。已有山东、山西、河北等十一个省市引进.国家曾作为珍奇树种赠与罗马尼亚、日本等国种植。

  • 标签: 仰韶黄杏 生产能力 国内外市场 三门峡市 加工制品 罗马尼亚
  • 简介:<正>1959年发掘的河北磁县下潘汪遗址包含有大司空类型和后冈类型两种仰韶文化遗存,《报告》(即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磁县下潘汪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5年1期。下同。)分别称之为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但就报道材料来看,两种类型之间却存在着很多矛盾,不仅严重影响了两类遗存文化面貌的准确性,而且还在学术界造成一定

  • 标签: 文化遗存 两种类型 遗址 地层单位 遗物 磁县
  • 简介:1989年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汝州洪山庙遗址发掘出一座仰韶文化时期的大型瓮棺合葬墓,墓坑为长方形,墓口东西长6.10米,南北宽3.30米,墓口及东南角已被破坏,坑深只有0.3米~0.65米.墓内出土136件瓮棺,均为大口直壁缸和半球状器盖相扣.

  • 标签: 仰韶文化 文物考古 遗址发掘 出土 东南 河南省
  • 简介:天水及周边地区的仰韶早期遗存总体上属于半坡晚期或史家类型。其中天水北部的仰韶早期遗存酷似于陕西渭南史家遗址的遗存,故属于典型的史家类型,而天水南部的与之相比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仰韶文化早期从陕西关中至甘肃天水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域传播的路线的不同,还在于其传入天水以上两区域的文化期别的不同。

  • 标签: 文化遗存 史家类型 北南差异 传播路线
  • 简介: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仰韶时期的彩陶设计非常巧妙,体现了原始艺术质朴、纯真、生趣盎然的稚拙美。当今,西方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大了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并造成了剧烈的冲击。面临这种严峻局面,我们当代的设计师应加强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通过商品流通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标签: 仰韶彩陶文化 包装设计 运用 借鉴
  • 简介:偏高岭土是高岭土经高温脱水后形成的一种高活性的人工火山灰材料,铝酸钙膨胀剂(AEA)是以一定比例的优质高铝熟料、无水石膏等无机材料共同粉磨而成的抗裂防水膨胀剂。在研究“仰韶水泥”的过程中发现,在烧料礓石水硬石灰中添加偏高岭土后,可有效提高水硬石灰结石体的强度,缺点是收缩变形较大。本研究基于对“仰韶水泥”的研究,结合砂岩石窟及其裂隙加固的特点,通过室内研究在烧料礓石水硬石灰中添加不同比例偏高岭土和膨胀剂AEA后浆液的流动性、凝结时间、收缩率、龄期强度等基本性能,初步筛选出了适宜砂岩石窟裂隙加固的灌浆材料及配比。

  • 标签: 仰韶水泥 砂岩石窟 裂隙灌浆 加固材料 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