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失血性休克是由各种原因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造成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酸中毒和炎症反应等,能够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肺通常是失血性休克中最易受损和最先出现症状的靶器官,且急性肺损伤(ALI)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的病死率约为40%。失血性休克引起ALI/ARDS,涉及血流灌注不足、内皮细胞等细胞损伤、炎症细胞募集浸润和细胞因子释放等一系列不完全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笔者从肺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募集和肺部炎症反应等方面,综述近年来有关失血性休克致ALI/ARDS机制的主要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热休克蛋白2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ECOPD患者24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热休克蛋白27(HSP27)浓度分为2组,其中HSP27≥3 098 ng/L组68例,HSP27<3 098 ng/L组17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高敏)(cTnT)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HSP27浓度。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3年,观察的终点是全因死亡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和Cox回归模型。结果HSP27≥3 098 ng/L AECOPD患者CPR、cTnT、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SP27<3 098 ng/L AECOPD患者比较,HSP27≥3 098 ng/L AECOPD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HSP2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入院时比较,HSP27≥3 098 ng/L AECOPD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80 d HSP27水平显著降低(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示,HSP27≥3 098 ng/L AECOPD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P<0.05),中位生存时间为836 d。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分析示,HSP27与AECOPD患者90 d、180 d、1年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显著相关(P<0.05),与AECOPD患者3年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HSP27浓度可能预测COPD急性加重后短期生存率,但不能作为3年长期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M)合并心原性休克中(CS)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湖南省三家医院行ECMO治疗的成人FM合并CS患者,回顾性分析ECMO置入后相关指标变化,患者治疗转归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使用机械循环辅助方式分为ECMO组和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组(联合辅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及治疗转归。结果共有15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29(27,50)岁,女性9例。其中,6例发生心脏骤停,6例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治疗前比较,ECMO置入后患者的血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降低(中位值:8 759.0 pg/mL比2 964.0 pg/mL,P=0.002),血乳酸水平下降(中位值:5.1 mmol/L比1.7 mmol/L,P=0.008),动脉血酸碱度(pH)提高(7.3±0.2比7.4±0.1,P=0.026),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34.3±10.9)%比(50.0±11.7)%,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CMO单独辅助组8例,联合辅助组7例,与单独辅助组比较,联合辅助组患者中心脏骤停及联合使用CRRT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5例接受ECHO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接受CRRT治疗,4例发生血管并发症。11例(11/15)患者成功撤除ECMO辅助并存活出院,其ECMO辅助时间为4(3,7)d。其中,ECMO单独辅助组有7例(7/8),联合辅助组有4例(4/7)成功撤机并存活至出院。结论ECMO辅助能为FM合并CS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环辅助。ECMO联合IABP辅助循环多被动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主动预防性启动联合治疗可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例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院外长途转运的护理经验。方法针对2例ECMO支持患者转运风险大[ECMO支持条件高(V-A模式,氧浓度100%,氧流量6~10 L/min)、呼吸机支持条件高(氧浓度100%,呼气末正压15~17 cmH2O)、转运距离远(196 km)、转运时间长(2 h36 min)]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转运前准备和专业的转运中护理,主要为组建专业的转运团队,准备充足的电源和气源,减少转运过程中ECMO和呼吸机支持的中断,提供合理的ECMO和呼吸机支持中断时的补救措施。结果2例患者均安全抵达目的地。结论进行充分的转运前准备和专业的转运中护理,能够有效避免和应对不良事件的发生,ECMO长途转运是安全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对急救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52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休克指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后再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急诊时间、分诊时间、患者预后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时间、分诊时间分别为(30.1 ± 3.7)、(2.7 ± 0.7)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9.6 ± 4.2)、(3.8 ± 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097、5.149,P<0.01);观察组痊愈率为73.1%(19/26)、有效率为15.4%(4/26),对照组分别为57.7%(15/26)、23.1%(6/26),观察组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969,P<0.01);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率为65.4%(17/26)、满意率为26.9%(7/26),对照组分别为30.8%(8/26)、53.8%(14/2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93,P<0.05)。结论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再行相应护理措施可缩短急诊与分诊时间,提高急诊外科的整体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PICCO监测指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管理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脓毒性休克患者 60例进行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 30例,针对常规组 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干预,针对治疗组 3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 PICCO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价值。结果:治疗组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及监测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复苏达标时间、 MAP、 CVP、 ScvO2、 PaO2/FiO2 明显优于常规组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组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脓毒性休克患者;两组相比( P <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 PICCO监测指标管理能促进临床早期掌握患者容量参数,为判断病情提供参考,利于患者预后及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