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价值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应该在遵循大学生价值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吸取更多合理、有益的思想资源,以提高大学生价值教育的实效性。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作为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渊源,其思想博大精深。深入挖掘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精髓,对于提升大学生价值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标签: 先秦儒家 道德教育思想 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
  • 简介:儒家政治能否现代化取决于一个问题:“内圣”能否开出“外王”?对此,人们从正反两个方向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那么,是否有第三条道路呢?如果我们回归原始儒家就会发现,道德与政治虽有联系,也分别有其独立的自性,因此儒家“为政以德”的内圣外王之道只是以道德的方式解决政治问题的策略,“内圣”既没有生发“外王”,也没有遮蔽“外王”,而是成全了“外王”。既然内圣外王之道只是一种策略,那么儒家政治的现代化就是一个策略调整的问题,亦即将政治的归于政治,道德的归为道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道德与政治的完全分离,在仁的统摄下,道德与政治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 标签: “内圣” “外王” 道德 政治 君子 平民
  • 简介:先秦儒家有孟子主张"存心养性",又有荀子主张"文礼养情"。此后,养性与养情的对立贯彻于整个儒学史,甚至在现代新儒家与李泽厚先生的分歧当中仍然有所表现。以往"性其情"与"文其情"之间的分歧显得不可调和,长期表现为孟子养性说胜于荀子养情说。在现代道德情感教育背景下,此二者有可能以性善论为前提融合并用,或将有助于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 标签: 孟子 荀子 李泽厚 儒学 道德情感教育 涵养乐感
  • 简介:克拉克·克尔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家,被美国教育界称为”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设计师”。他的高等教育思想贯穿于20世纪以来美国的高等教育,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克尔直面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时期,对学术、科研方面产生的拜金主义等功利化道德问题,倡导改革。他着重以德治校,指出建立与实施师德行为规范准则和工作协议的重要性;强调依法治校,建议构建适当的法律制度;克尔提出高等教育去除行政化,实行民主自制管理机制。借鉴克尔的高等教育道德现思想,有助于从新的角度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克拉克·克尔 高等教育道德
  • 简介:近年来,大学生对性道德思想解放误读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于2013年9月对江苏省某普通高校的450名青年学生性道德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导致误读现象的主要有如下原因:对性道德内涵的不正确认知,大学生自身成长规律、成长环境的制约,中外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等。通过对误读现象的例举,对误读原因的深入分析,推导出大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性道德,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

  • 标签: 大学生 性道德观 思想解放 误读
  • 简介:彼特拉克的作品中渗透着浓厚的基督教道德,他对人与大自然的看法基本是基督教式的,他相信人类的堕落与人性的不完善是由于人没有遵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的结果,同时他相信人性中有善的趋向,但是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实现。基督教的道德既影响着彼特拉克塑造人物和解说社会变化的方式,同时也制约着彼特拉克作品的价值

  • 标签: 彼特拉克 道德 基督教 西欧
  • 简介:一、成德之教—儒学的理论出发点儒家哲学首先是一种成德之教,其核心是成就德性,成就人格。一个人要有智慧,首先必须要有德性。你看《论语》只有一两万字,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却永远是经典。一本书能不能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就是看其有没有内在价值。这个内在价值,

  • 标签: 儒家哲学 道德精神 意义 内在价值 《道德经》 《论语》
  • 简介:孔子在诗学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见解,使我国古代文艺思想走上理论化道路,影响着历代文人的创作。杜甫堪称儒家思想与诗学的成功实践者。笔者以儒家诗学为基点,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两方面来分析杜诗成就。思想性主要表现为忧国、爱民,艺术性表现为对"情"的把握,语言的锤炼,对律诗的发展等。

  • 标签: 诗学 杜诗 思想性 艺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儒家礼学之运动,可以从儒家所向往的“大同”社会理念的变迁追寻其轨迹,自对三代之上原始社会“大同”的幻想至清末志士康有为“大同太平之道”的改变,当生产力发展使社会产生新的矛盾时,礼学便进行相应的、历史范围内的运动,在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时期不断发展,从而对新兴矛盾进行调节,以与不断改变的历史条件配套。

  • 标签: 儒家礼学 《礼运》 大同 小康
  • 简介:富勒将道德分为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两种道德在行为要求、社会作用、内在经济理念、法律评价、处理程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利他性道德行为属愿望的道德,基于两种道德的差异,对利他性道德行为应该通过法律进行激励,实现社会总体利益公正与个体权益平衡,促进社会道德念的改变。

  • 标签: 富勒 道德行为 利他性 法律 奖励
  • 简介:修身是先秦儒家札学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以札的道德化、先验化和超越化为特征的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惨身是中华民族个体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源头。仁札合一、推己及人和化性起伪是孔子、孟子和荀子修身的核心内容,而三家的侈身途径则分别注重予行、养和化。就儒家修身和侈身途径的现代意义而官,其棱心要素在于人文精神的弘扬。

  • 标签: 先秦儒家 修身观 修身途径 现代意义
  • 简介:摘要儒家伦理思想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汇聚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规范着人们的举止行为,它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朴素的唯物辩证精神。儒家伦理思想至今仍然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当从儒家伦理思想中去汲取精华,真正发挥儒家伦理思想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 标签: 儒家伦理思想大学生道德
  • 简介:目前,我国学术界已主要形成了两种道德制度,即基于解决当下突出道德问题与实质上是加强法治建设思路的道德制度,以及基于人类治理文明历史转型与实质上是超越法治建设思路的道德制度。梳理和比较这两种明显不同的道德制度现,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澄清理论是非、拓展理论视野以及推进相关研究更加走向深入。

  • 标签: 道德制度 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 后工业社会 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
  • 简介:“幸福是什么”和“如何获得幸福”的问题是古今中外理论家不懈求索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思想,前者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终极关怀,后者是中国社会不可逾越的文化血脉。两种理论对幸福的描述都具有人本、和谐、至善的特点。其中向人性的回归是幸福的根本,和谐是幸福的外显,至善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 标签: 儒家 马克思主义 幸福
  • 简介:儒家的“仁政德治”价值的精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官当政者,要爱民重民、仁政施民;二是全民修身,重视道德教化;三是德主刑辅,以德去刑。扬弃儒家的“仁政德治”价值,对于今天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启示:以德治吏,加强官德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行任务;以德化民,提倡全民修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撑;尚德尚法、德法兼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儒家 “仁政德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启示
  • 简介:道德两难是中西思想传统都曾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道德两难的情况可以分为虚假的、弱的、强的三类。先秦儒家创造了高明的经权思想,并以之应对道德两难。如《春秋公羊传》提出了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三大法则,包括权衡法与两全法。中国传统的仁义冲突是“强的道德两难”,是先秦儒学着重思考和巧妙应对的难题。道德两难的解决有时必须以当事人的毁灭为代价。通过与康德伦理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伦理学以及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等的初步比较,先秦儒家经权思想在对付和解决道德两难问题上的独特性或优越性得以凸显。

  • 标签: 先秦儒家 道德两难 经权 仁义 冲突
  • 简介:礼教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而这个道理,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我们每个入的自觉,“为仁由己”。“仁”就是一个人具有同情之心、恻隐之心。但是“仁”更重要的含义是对自己的约束。孔子主张通过“礼”的教化,培养一种“仁”的品德。

  • 标签: 礼乐教化 儒家 “为仁由己” “仁” 恻隐之心 “礼”
  • 简介:东子设计的儒家文化海报获得中国第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性视觉设计大展——首届儒家文化国际视觉设计大展儒家国际海报大赛金奖。大赛以“走进孔子,感受中国”为主题,突出“和谐意识,人本精神,忧患意识,道德伦理”等中国传统人文色彩,运用艺术设计的手法,以图形化语言来解读儒家文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标签: 儒家文化 海报 视觉设计 图形化语言 国际性 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