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通过拟Abelian范畴的局部类构造出函子范畴的局部类,进一步研究函子范畴的局部化范畴与局部化范畴的函子范畴之间的关系.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涉及量词的范畴化及其促动因素的三篇文章进行评析。前两篇文章为同一作者所写,第一篇文章从具体的量词“副”出发,旨在探究“副”范畴中心的确定及其近距扩展和远距扩展,主要论述了范畴化的过程,第二篇文章旨在对量词做一个概括化的研究,对促动原因阐述较完善,第三篇关于隐喻词语的研究分类较细致。本文旨在对三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做简单的分析,试图深入了解范畴化在汉语当中的应用,如果原文能更多的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必要时加入其他语言或者民族方言的例子进行探讨则会更佳。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涉及量词的范畴化及其促动因素的三篇文章进行评析。前两篇文章为同一作者所写,第一篇文章从具体的量词“副”出发,旨在探究“副”范畴中心的确定及其近距扩展和远距扩展,主要论述了范畴化的过程,第二篇文章旨在对量词做一个概括化的研究,对促动原因阐述较完善,第三篇关于隐喻词语的研究分类较细致。本文旨在对三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做简单的分析,试图深入了解范畴化在汉语当中的应用,如果原文能更多的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必要时加入其他语言或者民族方言的例子进行探讨则会更佳。
简介:卡尔·拉纳在《圣言的倾听者——论一种宗教哲学的基础》中把自己的宗教哲学规定为“关于对启示之顺从能力的本体论”。事实上,这是对于作为真正形而上学根基的基督教神学认识论的经典阐释。在毕竟在之在和此在之在的生存论关联中,拉纳把此在规定为上帝圣言的必然倾听者。在的本质乃是在的照亮状态——作为普遍必然的上帝观念,此在对于上帝之在的在先把握是抽象的先验条件,是纯粹理性的根据,同时是此在精神对于上帝之临在的先验经验。上帝在绝对的自由中向此在发出可能来临的启示话语——此在在自由的爱中伫立在可能发出启示的上帝面前,在自己的历史中仰望并期待着那位在人的形而上学中以完全未知者的形像出现的上帝可能发出的启示。上帝的启示一旦来临,便在人的历史中并作为历史的最高现实以言辞形式发生——此在必然在自己的历史中倾听着可能以人的言辞形式来临的历史性的上帝启示。作为上帝圣言的倾听者,此在在自由的爱中实现着自己的先验本质。
简介:【摘要】卡尔・拉纳在《圣言的倾听者——论一种宗教哲学的基础》中把自己的宗教哲学规定为“关于对启示之顺从能力的本体论”。事实上,这是对于作为真正形而上学根基的基督教神学认识论的经典阐释。在毕竟在之在和此在之在的生存论关联中,拉纳把此在规定为上帝圣言的必然倾听者。在的本质乃是在的照亮状态——作为普遍必然的上帝观念,此在对于上帝之在的在先把握是抽象的先验条件,是纯粹理性的根据,同时是此在精神对于上帝之临在的先验经验。上帝在绝对的自由中向此在发出可能来临的启示话语——此在在自由的爱中伫立在可能发出启示的上帝面前,在自己的历史中仰望并期待着那位在人的形而上学中以完全未知者的形像出现的上帝可能发出的启示。上帝的启示一旦来临,便在人的历史中并作为历史的最高现实以言辞形式发生——此在必然在自己的历史中倾听着可能以人的言辞形式来临的历史性的上帝启示。作为上帝圣言的倾听者,此在在自由的爱中实现着自己的先验本质。
简介:“向里用力”、“尚情无我”、“乐天知命”、“团体精神”是现代新儒家人物梁漱溟(1893-1988)的四大基本伦理范畴。“向里用力”指个人以反躬自省的方式来寻求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尚情无我”指个人以感情为重进行人际交往而不斤斤计较自身得失。“乐天知命”指个人以无忧无虑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并按客观规律而行动。“团体精神”指个人在集体生活下所必备的关于“公共观念”、“纪律习惯”、“法治精神”、“组织能力”等公德意识。梁漱溟不仅从文化学的角度肯定了儒家伦理的巨大价值,而且为儒家伦理现代化确立了“继承”与“发展”的两大主线,同时对中国文化步入核心层并进行精神蜕变这一客观历史过程做出了首次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