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签署,汉代称之为“署名”。署名可以仅指署写姓名,也可以包括爵里或职衔等。何时仅署姓名,何时署职衔和姓或名,何时又须署爵里、职衔和姓名,又爵里、职衔和姓名等应如何排列,哪些部分须自署,哪些允许书手代笔,字体大小、间距等等在公文的世界裹都曾有所规定。这些规定在汉代叫作“式”,

  • 标签: 文书 姓名 “式”
  • 简介:蒙古文字作为满文的原型,给予满文的影响随处可见。但在满族人统治下的清朝,满语为国语、满文为国文的这一时代背景下,由于蒙古地区广泛使用满文,致使蒙古文公文中出现了来自满文的多方面影响。通过对蒙满文两种公文的比较研究,详细分析蒙古文公文中出现的爵位职官名称、满文书写方式、满文批示等实例,可知清代外蒙古地区蒙文公文,在一些固定名词的借用、个别书写方式以及签字批示等方面,均受到来自满文公文的影响。

  • 标签: 清代 满文 蒙古文 公文书 影响
  • 简介:走马楼三国吴筒的发现带动了汉晋史研究,但有关简牍的性质、归属官府级别、埋藏原因等基础问题,迄今未能得到完满解答。这很大程度受制於吴简整理进度,已刊资料多为簿书;随着竹木牍的清理,我们发现其中包含公文,多由诸曹制作与运行,是厘定行政级别的关键资料。本文对涉及诸曹的公文筒牍进行分类,逐一讨论“草刺”、“叩头死罪白”、“君教”等文书中“曹”的性质与级别;以人名为线索,对草刺文书中的诸曹掾史进行集成,对照同姓名者在簿书、公文中的身份记载,判定诸曹的级别为县级;在回应吴筒所属官府级别的诸种争议之後,得出其为临湘侯国档案军的判断。本文的工作方法,期待为长沙市中心出土其他批次筒牍性质的研究提供借监。

  • 标签: 走马楼吴简 公文书 诸曹 人名集成
  • 简介:成宗崩,安西王阿难答乘间谋继大统,成后及丞相阿忽台、诸王迷里帖木儿皆阴为之助。时武宗犹在北边,太后及仁宗亦在怀孟未至。适武宗遣脱脱计事京师,丞相哈刺哈孙令急还报武宗,而成后已密谕通政使只儿哈郎止其驿马。阿沙不花知事急,与同知通政院事察乃谋,作先日署文书给马去。只儿哈郎闻脱脱已去,方诘问吏,阅案牍乃止。(《元史·阿沙不花传》,中华书局1976年4月第1版第3298页)忽必烈灭朱以后的一二十年,是元朝的盛世。忽必慰死后,其孙子成宗即位,大体上还能维持忽必烈的事业。

  • 标签: 公文写作 文书 杂谈 趣闻 古代 中华书局
  • 简介:法官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疑难书证多为私文书。其问题多见于私文书真实性被否认时的举证责任分配、法官对私文书复制件以及瑕疵私文书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审查等方面。关于此类书证适用疑难问题的解决,应区分当事人对私文书真实性的否认是诉讼法意义上的否认还是抗辩,依此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肯定复制件可以脱离原本取得证据能力,但唯有经核对或有其他证据证明与原件无异的复制件可被推定为实质真实;注重当事人的解释以判断瑕疵私文书的证据能力,对于消除瑕疵之私文书得适用推定判断其证明力。

  • 标签: 私文书证 举证责任 复制件 瑕疵书证
  • 简介:书证,是在诉讼或相关争议纠纷发生前,当事人以文字、图形、符号等可视形式表达的,并可用书而形式固定的思想或记载的内容.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书证应该包含数据电文,即电报、电信、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在内。

  • 标签: 书证 数据电文 当事人 案件 诉讼 纠纷
  • 简介:什么是书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像等所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对案件起证明作用的文件或其他书面材料。这是对书证概念的基本认识。刑事案件中,书证作为证据的一种,在证明案件事实真相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反贪案件 书证 书面材料 刑事案件 事实真相 证明
  • 简介:国家图书馆藏公文纸本《魏书》纸背元代文献,是目前继黑水城元代文献之后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元代一手文献资料。该文献中编号为GT[W:16·39]、GT[W:16·40]的两件文书实为一件,其性质为杭州路向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汇报该路东北录事司孤老健康状况等的呈状。文书反映出元代杭州路孤老的收养时间在50岁左右,实施查勘孤老健康状况者为坊正。文书又证实了元朝后期杭州路复置四隅录事司情况的存在。

  • 标签: 《魏书》 纸背文献 元代 孤老 收养
  • 简介:国家图书馆馆藏公文纸本《魏书》纸背元代文献是元代第一手文献资料。该文献中编号为GT[W:68·39]、GT[W:68·40]的两件文书实为一件,其性质为江浙行省某平准行用库或行用库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或之后的倒换昏钞账簿文书文书既反映了中统钞与至元钞的兑换比例规律、倒换昏钞的实际操作程序等内容,又为复原元代平准行用库或行用库登造倒换昏钞的账簿书式提供了范本。

  • 标签: 公文纸本《魏书》 元代 倒换昏钞 账簿
  • 简介:<正>【佩】(三)由佩带在身上引申为牢记在心里。《素问·气调顺大论》:“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新《辞源》)然细加推敲,即可发现本条书证与释义并不相吻合,也就是说证非所释。实际上,“愚者佩之”的“佩”

  • 标签: 圣人 释义 书证 本义 词义 愚者
  • 简介:1.文字书证:指以文字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有关事实的书证。2.图形书证:指图形表现的内容来证明案件有关案件情形的书证。3.符号书证:指以符号作为内容来证明案件有关情形的书证

  • 标签: 书证 和解 分类 文字记载 案件 证明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最近明确了凡是涉及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一方。这一司法解释对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劳动者一方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而对用人单位来说无疑增加了举证的压力。但是,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有许多用人单位对书证的收集不够重视,如发放工资不向员工提供工资单甚至不要员工签字。

  • 标签: 劳动争议案 举证责任 用人单位 司法解释 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诉讼
  • 简介:《汉语大词典》中每一条词语都力求列出最早的用例,但事实上,有一部分例子不是所收词的最早出处,本文增补了一些书证,以助《汉语大词典》实现溯源之目的。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书证 溯源 词条
  • 简介:书证是《辞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辞源》中的书证尚存在一些瑕疵。文章具体指出《辞源》“走”部书证存在的问题,共29处,包括引文有误、书证晚出两个方面。

  • 标签: 《辞源》 “走”部 书证 订补
  • 简介:书证是词典的组成部分,是词典的血肉。尽管辞书编纂中是先立词目,然后解释词义,最后才引用书证,但实际操作中都是先搜集整理书证,再定出词目,然后释义。所以书证的搜集是否丰富,整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词典的质量。《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语文词典,本着"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方针编纂的,全面阐述了所收词语的历史演变情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该词典词条浩繁,书证数量巨大,有200多万条,所以疏漏在所难免,尤其是在书证渊源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下面就针对《汉语大词典》所引较晚的一些书证进行讨论,摘录一些早于词典所引的书证,以备编者和读者参考。一、[一再]②一次又一次;屡次。《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1—26)案:《史记·淮南王传》已有"一再",原文为:"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雷被巧,乃召与戏。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书证 历史演变 语文词典 型世言 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