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之后,通过灌注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40例患者,40例患者通过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之后,有24例患者进行灌注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并对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4例发生灌注失常的患者,均通过及时、并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以及护理之后,没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所有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对进行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之后,通过灌注,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灌注失常56例的心电监护观察和护理实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灌注失常的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8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对症护理,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心律失常的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9.28%、78.57%,心律失常缓解时间为分别为(0.54±1.64)分钟、(1.31±1.68)分钟,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灌注失常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可有效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的先兆,并给予及时抢救,有效保证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心律失常缓解时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电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灌注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份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且接受溶栓术治疗的患者60例,基于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溶栓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进行溶栓过程处理过程中与对照组一样,在进行溶栓之前要给患者静脉注射150mg的胺碘酮,然后在基于0.4mg/kgh的维持量,综合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适当的调节处理。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灌注以及灌注死亡状况进行分析,发展在溶栓手术之后,两组患者的在灌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其差异较为显著,P<0.05.而对照组灌注患者心率失常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灌注失常的防治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 再灌注心律失常 防治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病情危重且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连主要是采用早期溶栓术或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其中以溶栓术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心肌灌注时可能出现心肌细胞损伤,从而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一旦出现了灌注失常,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因此,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防治灌注失常的出现。文章主要针对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灌注失常的防治效果展开综述。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曾接收的心律失常患者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些患者均以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对药物产生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进行观察。结果引发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占据比例较多的为IC类,另外还有IA类,在应用胺碘酮过程中也会发生。在联合用药中会产生致心律失常作用,特别是在洋地黄及利尿剂应用方面。结论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要起到良好效果,但也会导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当合理控制,对联合用药应当适应选择,从而减少心律失常作用发生。

  • 标签: 抗心律失常药物 致心律失常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将所选病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病人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3例病人行以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63.64%,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两项心理状况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律失常病人而言,有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病人不良情绪,针对性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护理 心理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律失常是属于心内科的一种疾病,其发生机制有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以及起源和传导均异常几种。轻度的心律失常往往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对患者的身体基本没有伤害,而严重的心律失常一般起病急,救治成功率低,容易导致患者的猝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多种多样,常见的特征体现在周身乏力、疲劳、心悸、情绪波动较大,有的甚至表现为行动不便,还有胆心综合征、儿茶酚胺分泌过量、低射血分数等也是心律失常的症状。对此类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对基础疾病的积极治疗和纠正诱因是治疗该合并症的关键,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一定要兼顾二头,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要预防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心律失常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文运用中医理论审因度脉,辩证施治,收到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心律失常 临床施治 经验介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方式,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血压和心率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多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不良反应护理的综合护理,可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降低患者心率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心律失常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82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对观察组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比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1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两组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中医辩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引发心律失常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治疗,应用胺碘酮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实施胺碘酮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为(49.60±8.25)min,观察组为(27.69±5.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慢性心衰伴发心律失常患者行以胺碘酮治疗,对于改善心律失常、心衰症状十分显著。

  • 标签: 心律失常 胺碘酮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内科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7年1~12月120例心内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心内科监护室中(CCU)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能够取得更加有效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内科 快速心律失常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9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9月~2018年1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更全面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加强的护理干预措施,更全面的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保证患者健康,提高其满意度,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老年患者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