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对再生育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2018年7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共92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依据患者治疗术式差异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6例。对照组行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物清除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宫腔镜下子宫瘢痕妊娠物清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预后恢复及再生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血清HCG及月经周期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物清除治疗,腹腔镜、宫腔镜下子宫瘢痕妊娠物清除治疗均可有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且对患者术后再生育影响相当,但就治疗安全性及预后恢复情况而言,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术式优势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对再生育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之间,选取对象为51例同时期与我院进行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36例采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清除术的对照组患者;以及15例采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清除术+子宫修补术的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妊娠情况和分娩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宫内妊娠情况、异位妊娠情况和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对比(P>0.05)。对照组22例宫内妊娠患者中,顺利生产的患者有17例,活产率为77.27%;流产的患者有5例,流产率为22.73%;观察组10例宫内妊娠患者中,顺利生产的患者有8例,活产率为80%.00;流产的患者有2例,流产率为20.00%,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对比(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清除术和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清除术+子宫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再生育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对患者的分娩情况的影响也并无明显差异,均为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孕期管理对高龄再生育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100例高龄再生育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50例孕妇。对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孕期管理,对试验组孕妇进行规范化孕期管理。接受管理后,对这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的水平、餐后2h血糖的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接受管理后,与对照组孕妇相比,试验组孕妇空腹血糖的水平、餐后2h血糖的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更低,P<0.05。结论:对高龄再生育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规范化孕期管理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地改善其血糖的水平,降低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得学校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更加的重视,尤其是在中考加入了体育考试之后,体育教师在之前以培养学生体育素质为主的同时,还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中考中提高体育成绩,从而为学生的中考成绩增加优势。中考的体育成绩对初中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考试中拉开差距的一门学科。所以初中的体育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从多方面的角度去提升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小鼠肠道类器官的发育成熟过程,为围产期胎儿/新生儿肠道上皮发育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新模型。方法取3日龄C57BL/6小鼠肠道组织,利用标准条件培养肠道类器官,传代培养至第5代。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各代肠道类器官形态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代肠道类器官中肠道干细胞及肠道上皮各类型分化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及组织细胞定位(选取的标志基因:肠道干细胞:Lgr5;胎儿期肠道祖细胞:Tpm2和Gja1;肠道上皮细胞:Villin;帕内特细胞:Lyz1;杯状细胞:Muc2;内分泌细胞:Chga;选取的各细胞标志蛋白:肠上皮细胞:绒毛蛋白;杯状细胞:黏蛋白2;内分泌细胞:嗜铬粒蛋白A;帕内特细胞:溶菌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小鼠肠道类器官中存在不成熟的球状体和具有隐窝-绒毛结构的成熟型类器官这2种类型。原代培养物中以球状体为主要形态,占(96.61±1.36)%;从原代至传代第2代间,类器官形态变化表现为球状体比例明显下降[第2代占比下降至(8.93±1.50)%],且面积缩小(F=12.88,P<0.001);第2代至第5代类器官的形态以成熟类器官为主,占比从(91.07±1.50)%升至(95.56±2.14)%。肠道干细胞标志基因Lgr5的表达在从原代传代到第2代之间降低(F=76.75,P<0.001),第2代Lgr5表达为原代的0.40±0.06,在第2代之后上升。胎儿期肠道祖细胞标志基因Tpm2表达在传代中明显下降(原代1.00±0.11,第5代0.003±0.001,F=148.00,P<0.001);Gja1的表达在原代(1.00±0.14)至第2代(0.06±0.04)间下降(F=197.10,P<0.001),在第2代后保持稳定低表达(F=2.20,P=0.13)。肠道上皮内各类型分化细胞(肠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帕内特细胞)的标志基因表达在传代第2代之后呈现升高趋势(Villin:第2代0.46±0.11,第5代1.02±0.05;Muc2:第2代0.68±0.29,第5代8.79±0.61;Chga:第2代2.53±0.16,第5代4.32±0.45;Lyz1:第2代0.98±0.21,第5代3.81±0.36;P值均<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原代及第5代培养物中,肠上皮细胞标志蛋白绒毛蛋白均沿肠道类器官绒毛侧分布。杯状细胞标志蛋白黏蛋白2及内分泌细胞标志蛋白嗜铬粒蛋白A在原代中表达很低,而到第5代中染色明显。在原代培养物中帕内特细胞标志蛋白溶菌酶弥散性均匀分布在类器官细胞内,而在第5代中可见高荧光强度点状表达。结论新生小鼠肠道类器官的连续培养可模拟未成熟肠道上皮的发育成熟过程。原代至传代第2代类器官也许可作为胎儿至新生儿期肠道上皮发育的研究模型,传代第2~5代类器官也许可作为新生儿期肠道疾病研究的新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再生复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及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本研究以2019.05~2020.05的100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再生复血汤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骨髓增生的活跃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理想,(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率显著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再生复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能提升患者骨髓增生的速度,使造血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男性生育力保存(male fertility preservation, MFP)是应对男性不育的重要策略,目的是为有需求的男性提供生育力保存,为男性在实施影响生育诊断与治疗前或暴露前保存生育力,为在未来生育时提供可用精子。本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男科学组发起,并组织MFP领域的专家成立编写组后撰写。内容涉及MFP的各个方面,包括MFP的适用人群、MFP前的准备、不同样本获取的方法及具体冻融方法、冻存样本保存方法以及MFP相关的质量控制与伦理问题等。本共识重视规范MFP的应用范围,同时聚焦精子冷冻、复苏过程及质量控制,为从事生殖医学、男科学、妇产科学或肿瘤生育力保存的专业医务人员,尤其为辅助生殖机构和人类精子库的专业人员提供专家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