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北京大学,各类课题的学术报告之多,众所周知。教授、专家把自己的研究心得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公诸众人,任人思考取舍,实是课堂教学之外教书育人、繁荣学术的极好方法。1949年春北平解放以后,在大变革中许多新的问题被提了出来。因此,北大的学术报告又出现了许多新人、新事、新课题。民主广场、教室、食堂、宿舍等处又增添了许多引人关注的海报。有些报告的具体时间虽然已经难说清楚,而报告人、报告地点、报告主题、报告中的有趣情节至今仍没有忘记。我把北平解放后两年多时间听过的十几场报告的点滴回忆写出来,目的无它,存史而已。如有错漏,还请知情的师友予以补正。
简介:《北京大学校报》2006期报道:我校今年招收的2800多名新生最近已经入学,其中本科生1900名,研究生458名,进修生550名。今年,全国数万名青少年报考了北大。在1900名本科新生中,
简介:“北大无小事”。这次教改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的各种正面、反面意见如箭如镞,来势凶猛。北大一时间又成了报刊网络上的话语中心和关键词。5月份教改方案出台,恰逢SARS阴风狂吹,但实际阳数渐弱之时,网络上广为流传着这篇长达几万字的倡改之文,虽然看上去北大校园平静依旧,但无形的压
简介:进北京大学读书,应该说,是一个意外。我先上的是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这是一个被文坛视为圣殿的地方,首任所长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丁玲。那些成就突出的中青年作家,经过推荐,就可以来这儿磨砺深造,或一年二年,或三月五月。一番进出,大不一样了。这里出了若干名噪一时的人物,如马烽、邓友梅、王安忆、蒋子龙等等,可以在当代文坛上排一支长长的队伍。这是一个让有志于文学的人孜孜以求、心向往之的所在。不过,文学讲习所只发一纸结业证书,不属正规文凭。到了八十年代,“文凭热”成了潮流,提拨、评职称、分房子、调工资,都离不开文凭。所以到我们这一届,首次改用正式考试招生,从1983年5月到1984年4月,历经资格推荐(省以上作协会员)、初试(作品)、复试